二案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二案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必修五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二案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一卷一、(9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不同的一组是()A、宫阙撅嘴鳜鱼一蹶不振蕨类植物B、践踏信笺客栈把盏言欢临行饯别C、嘀咕贬谪摘录嫡传弟子滴水不露D、觊觎觐见靓妆面面相觑航空母舰2、列各组词语中,只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既使辖制脉
试题预览
二案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一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宫阙   撅嘴    鳜鱼    一蹶不振    蕨类植物
 B、践踏   信笺    客栈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C、嘀咕   贬谪    摘录    嫡传弟子    滴水不露
 D、觊觎   觐见    靓妆    面面相觑    航空母舰
2、列各组词语中,只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既使   辖制    脉膊    既往不咎    审时度事
 B、春辉   守猎    焕发    墨守成规    判若鸿沟
 C、发掘   幅员    惶恐    愤世嫉俗    待时而动
 D、疾手   休憩    淹没    老羞成怒    悬梁刺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训练提前到中学教育阶段,已是人们的共识,创新教育不仅要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更加重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B.由于一至五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B.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俱备,板滞或晦涩常使我意兴索然。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观念已经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橘颂》创作时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中选录的《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远大志向为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馋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5.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坛,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6.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7.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会浙东大饥,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朱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免除)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整理)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有旨先行漳州经界。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节选自《宋史》卷四二九)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事处画               画:谋划,筹划
   B. 单车屏徒从             屏:屏退。
   C.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穷:穷究,追究到底
   D. 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训:教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   )
   A.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 即日单车就道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 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      所著书皆行于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主持南康军时,正值当地发生严重旱灾,朱熹很重视救灾措施,百姓大多得以活命;他还常到州郡的学校,招来学生,给他们讲学。
   B. 浙东大饥荒时,朱熹积极运粮救灾,并单车独行,外出考察百姓疾苦。州县官员害怕受到惩罚,就有人毁谤朱熹政务荒疏。
   C. 朱熹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需向别人借贷以维持生活,学生从远方来求教,他只好用豆饭藜汤招待。
D. 朱熹为学强调敬事上天,加强自我修养,写作的文章有一百卷。死后,朝廷还把他注释的“四书”定为学校的课本。
第二卷(120分)
   四、(30分)
   11.(14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4分)
                                                                           
②。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4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志洁,鼓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2.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6分)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说说理由。(3分)
                                                                         
(2)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补写下列横线上的空缺部分。(10分)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②举世混浊我独清,                       。
③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④桃李不言,                。
⑤其身正,           ;其身不正,              。
⑥                         ,时不利兮骓不逝。
⑦                    ,月涌大江流。
⑧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⑨二十四桥明月夜,                      。
五、(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
母亲便不再说什么,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太阳大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4.第一段中写到“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从全文来看,父亲是不是真的“睡着了”? 为什么?(4分) 
                                                                             
                                                                             
15.(4分)
 (1)文中有一个段落对父亲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请问: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文中有一个段落是关于柱子家乡的环境描写,请问: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文中有三次写到柱子流泪,请分别说出柱子流泪的原因。(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7.柱子为什么在“天亮的时候”,“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4分)
                                                                                
                                                                                
   六、(10分)
18.下面一则消息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目前正值春茶上市的黄金时节,从江城多处茶市里,每天买茶、品茶的市民车水马龙,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标注有《五峰》、《邓村》等品牌的湖北新茶,有一大半是由外省茶商经销的。
   (1)                     改为                    
   (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高中必修二专题一二测试题和答案』  下一个『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名著导读”试题(从111个省市中选得)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