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四星级高中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终联考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常州四星级高中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终联考卷(高二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终卷一、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80分)(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遂至秦,持
试题预览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终卷                                            
一、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80分)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 (用作礼品的丝织品)      B、愿举国为内臣 (全、整个)
   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信件、信函)   D、荆轲奉樊于期头函 (同“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恐惧不敢自陈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①,终已不顾 ②荆轲顾笑舞阳
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D、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②轲自知事不就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太子迟之”句中的“迟”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使使以闻大王   B、而以手共搏之   C、群臣怪之   D、足以寒心
  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5、据原文填空:(2分)
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6、描写“易水送别”时,作者突出地描写了音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7、写荆轲刺秦王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短句,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二)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闲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虚左           B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C  公子从车骑            D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9、  下列加点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2分)
①公子往,数请之      ②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欲求将军报其父仇,莫能得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10、解释句中通假字: (3分)
   (1)直上载公子上坐(      )    (2) 北乡自刭(      )   (3) 辞决而行(     )     
11、  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句式特点 (6分)
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②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12、这段文字是如何刻画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三)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 众辱之曰   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鼓行出井陉口
14、早年生活三个故事分别体现了韩信这个人物怎样特有的个性?(3分)


1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句隐含的成语是            。其中“鹿”意指                   。(2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②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17、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司马迁首创了这种“论赞体”,你认为“论赞”在《史记》中有何作用?(6分)
(1)这段“太史公曰”包含内容                                                                
                                                                                              
(2)“论赞”在《史记》的作用                                                                 
                                                                                             
(四)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传曰“      ,        ;       ,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而是时公
孙敖新失侯(        )  (2)急诣部,如书(       ) 
(3)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 
19、从选文看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0、将文中名言补全:传曰“      ,        ;       ,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6分)
(五)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
太史公曰:诗有之:“       ,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21、填空。太史公曰:诗有之:“          ,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2分)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
(2)推此类以绳当世(       )       (3)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②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二、阅读下列散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泰山赋           李木生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却又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千年万年,永不改变。
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更多的是委琐的时代。委琐的时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统治者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泰山在委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时代的到来。
新的世纪已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我们是让风弹奏泰山挂满瀑琴的情怀,还是听泰山那凝重的呼唤?
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是立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为李斯所书。泰山曾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团跪着的侏儒。
当秦王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也许上书的时候是跪着的,但是他的灵魂却是昂着的。秦王听取了他的意见,团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薰瘫了。在秦始皇一命归西,一国命运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斯屈服于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弃国家利益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堕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还厉害的汉武帝的强权政治下,司马迁,将一个知识分子的傲岸身躯,站进了《史记》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在过去的岁月里,站立的泰山曾蒙受了无数的羞辱。它曾被历代封禅的帝王涂抹得神鬼莫辨,面目全非。但是泰山以沉默相抗,并且不屈地屹立着。站着的泰山,数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覆灭。
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抗日军人,中国有一群群站立的民众。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新的世纪,跪着的人与跪着的民族是无法生存的。
时移世易,静观一切又洞悉一切的泰山,从没有四大皆空的幻灭,更没有颓丧。它存在着,与无垠的宇宙一样存在着,与纤如尘埃的百姓一样存在着,热烈的,向上的,像天空一样晴朗,像大地一样深厚。
如果中华民族是一艘劈浪冲涛的伟船,泰山就是这伟船的巨桅了。中国文化各种流派在这里分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这里汇集重铸。泰山之西,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鲁文化。泰山之南,是以屈原诗骚和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泰山之东,是经学、兵家杂以黄老之说的齐文化。非岱岳之雄峙,无以成其中国文化的分界;非岱岳之恢弘,不能融铸中国文化的魂脉。
泰山,曾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和磨难,但它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向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
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       (选自2005年第8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24.文章第一段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4分)

25.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词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泰山在委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中“委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样的时代?
②“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26.为什么说“如果中华民族是一艘劈浪冲涛的伟船,泰山就是这伟船的巨桅了”?(4分)


27.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在语言和选材上的特点。(6分)
三、作文: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愧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惭愧不安。愧疚,可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净化我们的灵魂;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分良知,多一分责任,多一分美好。冯骥才说:“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在我们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些为之而愧疚的人,为之愧疚的事。
    请以“愧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文科班(附加题 共40分)
特别说明: 1. 请选修科目为历史的考生完成本卷,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
            2.本卷答案请直接填写在本试卷上。
一、默写下面两首诗(8分)
杜牧《题乌江亭》                ,              。                ,              。
王安石《题乌江亭》                ,              。               ,              。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渔歌子(其一)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家傲  题玄真子圈②
(宋)张元干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③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④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释:①《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②玄真子图,即玄真子像,玄真子,即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③“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把他们配为了夫妻。④“浮家泛宅”指舟居。
(1) 两首词都写到了“白鹭”(《渔家傲》中称“白鸟”)。“白鹭”这一意象在词中有何作用?试加以分析。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末试卷


上一个『茂港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下一个『岳池县2006-2007学年度下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