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积累和运用(25分)1. 古诗文默写(6分)⑴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_。老翁逾墙走,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⑶《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_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5分)
1. 古诗文默写(6分)
  ⑴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_ 。老翁逾墙走,_________________ 。
⑵_________________  ,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 ,决眦入归鸟。
   ⑶《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⑷《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⑸写出《春望》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⑹《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     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②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荡胸生曾云              B.诎右臂支船  
C.左手倚一衡木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B.中轩敞者为舱
C.通计一舟,为人五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5.选出加点字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B.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后遂无问津者              D.说如此
6.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3分)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 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 鸟 / 惊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
7.读下面古诗答题。(4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解释“国破山河在”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我们学过的作者在同时期写的诗《石壕吏》,具体分析在国难中颠沛流离的杜甫的思想状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45分)
(一)  (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3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9.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  (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牡丹很美,喜欢它的人当然多。 
 B.牡丹花艳,开的花又多,所以喜欢它的人也多。 
 C.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 
 D.这是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12.选出译文错误的一项(    )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对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13.下列句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   )  (3分)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爱莲说》是周敦颐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爱莲说》的“说”与《捕蛇者说》的“说”不是同一种文体。 
 C.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D.文中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三)  (14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5.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语  如有所语        (      )         此中人语云       (      )
②绝  佛印绝类弥勒    (      )         夜久语声绝       (      )
③居  佛印居右        (      )         居十日,扁鹊复见 (      )
16.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 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也 
17.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对子(2分,任选一联作对)
⑴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⑵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四)和桃源诗序(11分)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9.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  (2分)
2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4分)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2)饮其水皆寿。(      )
(3)或至百二三十岁。(      )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21.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2分)
2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3分)
三、作文  (30分)
23.以“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⑴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  ⑵造化钟神秀,荡胸生曾云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①单  老而无子的人②奸邪  用门闩插门  ③他的   它,指财物3、D  4、B  5、C  6、C  7、⑴山河依旧,但国都已残破。⑵忧国忧民思家二、(一)8.C  9.不足为外人道也。10.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二)11、D 12、D 13、C 14、B (三)15.①说  告诉    ②极  停止、消失    ③在  过了16.C17.  ⑴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⑵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18.(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示例:⑴摹泛舟人悠闲神情    ⑵美髯公怡情泛赤壁(四)19、桃花源记20、①只  ②长寿  ③有的人  ④这里21、多过其实22、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三、23.略 (60.183.170.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