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第一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胜利第一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胜利第一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
试题预览
  胜利第一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 至12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登载   下载  记载    怨声载道
B.勒紧   勒令  勒索    悬崖勒马
C.给予   脊梁  麂子    掎角之势
D.船舷   炫耀  绚丽    头晕目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自诩  肤浅   纷至沓来   各行其事
B.唆使  缄言   针贬时弊   怀瑾握瑜  
C.取缔 愧怍   头昏脑涨   真知卓见
D.涣散  绯红   事过境迁   怙恶不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相当的一组是
①你遇事要冷静,不要只凭        用事。
②这件事情盘根错节,个中     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③_______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_______将对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意气   委屈   关于/因为      B.意气   委曲.  对于/否则
C.义气  委曲    关于/因为      D.义气   委屈   对于/否则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禁令而受到查处。
B.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C.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D. 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球场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仅毒品泛滥会诱发大量形式犯罪,而且能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B.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 
C.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①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②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③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④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6.对第一段画线句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话用类比法说明马克思同达尔文同样伟大。
B.这句话用打比方说明马克思同达尔文同样伟大。
C.这句话用打比方说明马克思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这句话用类比法说明马克思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对文中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样两个发现”指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B.“一个这样的发现”是指人类历史和剩余价值规律中的任何一个规律。
C.“这样的领域”是指马克思有独到发现的领域。
D.“这样”是指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对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是深入的。
8.第四段的中心句是
A.句①      B.句②      C.句③      D.句④
9.对这四段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内容叙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A.这四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层进式的,他们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和马克思对科学的观点、态度。
B.这四段文字是并列关系,分别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其他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关注。
C.前三段分说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第四段作总结,对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作综合评价。
D.前三段并列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第四段总论马克思对科学的观点和态度。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几段选文,完成10—12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不如因而厚遇之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因击沛公于坐
C.乃辞谢,固请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斯固百世之遇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
11.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归璧于赵   襟三江而带五湖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雄州雾列
C.乃使其从者衣褐    王无罪岁
D.卒廷见相如   择善而从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
B.蔺相如在与秦王的周旋中机智果断,英勇无畏。“臣请就汤镬”一语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机智果断。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并表示璧已送回赵国,且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第Ⅱ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2.答卷前须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四、(22分)

13.请把下面四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分)
译:                                                                              。
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分)
译:                                                                              
                                                                                 。
⑶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分)
译:                                                                              
                                                                                 。
⑷)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译:                                                                              
                                                                                 。
14.认真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按要求答题。(7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答:                                                                                 
                                                                                   。
15.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5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伐颛臾》)
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7.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凤栖梧》)


得分 评卷人

五、(19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6—19题。
脚  步  声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妙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2年第2期,略有删节)
16.本文开头写“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结合全文来看,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文章第四段画线处,作者阐述了“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对人生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表述。(5分)
答:                                                                                  18.请简要阐述“能走总是美好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6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本文写得耐人寻味。作者用虚虚实实的笔触,纵意挥洒,创造出一种气象氤氲的
情思氛围,层层抒写出他对“脚步声”的哲理感悟,从而给读者以丰沛的启示。
B.在作者看来,能否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不仅说明现实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且表明
了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同;而后者关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C.“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必须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
空林的时候”。这种情况的“脚步声”无非暗示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孤苦郁闷颓废的心境。
D.作者对人们在喧嚣市声中,清醒的自我意识已丧失殆尽的生存状态感慨系之。
这种深沉的世情感叹包含着作者对现实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A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下一个『姜堰市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