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中第二册第六单元检测题(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册第六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填空1. 《师说》中介绍老师职能的的句子是:2. 《师说》中介绍择师标准的句子是:,,,3. 在《师说》中,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的结论是:,,,,如是而已.4. 《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的来历的四个句子是,,,。5. 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长桥卧波,?复道行空,7. 《
试题预览
    第二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 《师说》中介绍老师职能的的句子是:                                       
2. 《师说》中介绍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         ,                   
3.  在《师说》中,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的结论是:              ,              ,              ,             ,如是而已.
4. 《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的来历的四个句子是            ,            ,           ,          。
5. 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7. 《师说》的作者是              , 字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            ”,明人列他为“                    ”之首。
8.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         时期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尤长于七绝,又和李商隐齐名,被合称为“         ”。《阿房宫赋》选自《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         ”。 赋将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可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阿房宫赋》为     赋。
9. 怨不在大,           ;                ,所宜深慎。
10、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lí)   句读(dòu)    鼎铛(dāng)   罢黜(chù)
B.晓鬟(huán) 媵嫱(yìng)    经传(zhuàn)  妃嫔(bīng)
C.剽掠(piāo) 珠砾(lì)      锱铢(zhī)  赠贻(yí) 
D.横槛(kǎn)  不霁(qí)     病瘘(lǘ)  传(chuán)道
2.对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指为秦国所灭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阻挡
C.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迷,迷迷糊糊D.戍卒叫,函谷举      举,高举
3.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4. 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吾从而师之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⑩作《师说》以贻之
A.①④⑨/②③⑦⑩/⑤⑥/⑧
B.①⑨/②③⑦⑩/④⑤⑥/⑧
C.①⑨/②③⑦⑩/④⑤⑥⑧
D.①②⑨/③⑦⑩/④⑤⑥⑧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字,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妻之美我者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六王毕,四海一
6 下面五个句子编成四组,从分句间语意义关系的角度看,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
7下列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① 早织而缕   ② 或师焉,或不焉    ③ 必浚其泉源  ④ 传道受业解惑 
⑤ 振之以威怒 ⑥ 既然已,勿动勿虑  ⑦句读之不知   ⑧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A、④⑥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⑤⑥⑦
8、选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全部相同的一组 
A、故不我若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戍卒叫,函谷举       
不拘于时,学于余
D、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师者,传道守夜解惑也  
三、阅读理解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甲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丙             
(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用事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三个句子是从(一)文中抽出来的,将它们分别插入括号内,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可怪也欤!         ②惑矣。         ③吾未见其明也。
A、甲①,乙③,丙②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①,乙②,丙③                     D、甲③,乙①,丙②
2、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 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② 句读(朗读文章)之不知,         
③ 小学(小的方面,指不知句读)而大遗  ④ 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⑤ 独(孤独)韩愈不顾流俗                ⑥ 仆道不笃(深厚)           
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总是)     ⑧ 因抗颜(颜色)而为师
A、①②③⑥          B、④⑤⑥⑦        C、③④⑥⑧      D、①③④⑦
3、(甲)文“其皆出于此乎?”中的“此” 根据上文理解,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C、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D、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4、“辱书云欲相师”和“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加点的词语确切意思是
A、相师:向我学习;其中:当今的世人中间。
B、相师:互相学习;其中:当今的世人中间。
C、相师:向我学习;其中:我个人的道德学问等方面
D、相师:互相学习;其中:我个人的道德学问等方面
5、韩文 “群聚而笑之”和柳文 “有,辄笑之”的“之”指代的对象,
解说正确的是
A、韩文指“曰师曰弟子者”;  柳文指“为人师者”。
B、韩文指“士大夫之族”;    柳文指“韩愈”。
C、韩文指“为人子弟者”;    柳文指“为人师者”。
D、韩文指“耻学于师者”;    柳文指“不事师者”。
6、 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文写作的主要意图是表明自己不敢为人师的理由。
  B、韩文侧重于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C、柳文揭示了“不事师”的缘由,用了举例论证。
  D、韩文用了对比论证,首先古今横向对比,而后将士大夫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实对比,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纵向对比,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三)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7、“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个句子包含了一些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加以说明 
“独夫”在文中指              “楚人”指                  
“戍卒叫”指               的历史事件。
8、根据文意,解释文中三处加点的的意思
函谷举: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秦人不暇自哀:                 
9、下列句子间的语意关系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的深切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四)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1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②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这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四、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五.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3分)

答:                                                                                      

                                                                                          
   ⑵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答:                                                                                       

                                                                                 
六、作文:根据下面给出的话题,按要求进行写作(40分)
自尊,是人的善良美好的本性之一,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主要标准。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般都有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感历程,或者捍卫自尊而做了某件事的经历。请联系自己的实际或人生的实际,以“自尊”为话题按要求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
3.字数不少于700字





















答案
一、 略
二、 1B   2A  3A   4B   5D   6D   7B   8A
三、1B 2D 3D 4C 5A 6D 9 A 10C11 C
7、“独夫”指秦统治者(秦始皇);“楚人”指 项羽 ;“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
8、举:攻占;鉴:以…..为鉴(警戒、教训);暇:空闲 
12、C A项:父辈、长辈。 B.下雪。 D.告别而去,“决”通“诀”。
13、D(A.语气助词,表判断。 B.介词,趁机。C.副词,才。D.前者:介词,替,给;后者:动词,变成。)
14、B①③不正确15、C
四、略
五.答:(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1卷)官方答案及评分标准』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期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