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07年中考模拟题2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毕业试卷
试题
名称
烟台市2007年中考模拟题2(九年级下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命题人:黄新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A.慰藉jiè拙劣liè杀一儆百jǐng吮吸shŭnB.埋怨mái要挟xié为虎作伥chāng颠簸ǒC.提防(dī)愤懑mèn根深蒂dì固骁勇(xiāo)D.翘首(qiáo)深邃suì刨根问底páo悲怆chuàng2.下列词语中没
试题预览
  2007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
命题人:黄新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
   A.慰藉jiè       拙劣liè    杀一儆百jǐng      吮吸shŭn
   B.埋怨mái    要挟xié   为虎作伥chāng   颠簸bǒ   
 C.提防(dī)    愤懑mèn    根深蒂dì固     骁勇(xiāo)
 D.翘首(qiáo) 深邃suì      刨根问底páo       悲怆chu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  委曲   大气晚成 兵慌马乱
 B. 辗转   闻过饰非  沧海桑田
C. 必竟    座右铭   迷天大谎  
D.  纨绔    雕栏玉砌  呕心沥血
3.指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2分)
  A.在伊朗核问题日益升温之际,以色列采取了任命准备与伊作战的指挥官,从德国购进能够进行核打击的先进潜艇,准备应付一切局面。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发表了不少见解。
    C.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D.必须指出,目前中小学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4.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元朝文人胡石塘名声很大,他应聘到京城,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
   上朝时,胡石塘没有察觉自己的斗笠戴歪了。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那些学问,胡石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皇帝笑他说:“                                    。”结果没有任用他。
5.默写填空。(7分) 
(1)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写诗人被美丽的春色所陶醉,留连忘返的诗句是             ,             。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词是                     ,                     。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建立军功,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6)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可以一一品味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杜甫“            ,            ”的忧患意识;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热忱;文天祥“             ,            ”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使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6.名著阅读。(7分)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次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孔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1)此段文章出自《       》,与此相关的故事是          。(2分)
(2)分析文段中马谡说话的神态。(2分)


(3)这段文字运用了      手法刻画了两个思想性格有哪些明显差异人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马谡             ,王平           。(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诗词赏析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一、二句表露刘禹锡怎样的心境?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4分)

  
8.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而刘禹锡只写了冲天而起的一鹤,试分析其深意(3分)

 
     (二)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9.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
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2分)
A.邵公告王曰     以告,则杀之
B.是障之也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C.以告,则杀之   道路以目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于是国人莫敢言  
11.翻译下列两句。(4分)
(1)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12.联系实际,谈谈阅读此文后的感悟。(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诗文阅读(30分)
                (一)红   叶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13.诗中“   ”字一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1分)
14.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               ”,即作者把绿色与流血、奋斗牺牲联系起来。(1分)
15.有人说诗的末句虚实兼备,你怎样理解?(2分)

                               (二)人在桂林
张玉清
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里种的全是桂树。初来时,恰是馨桂飘香的9月中。走在街头,会有不知何处而来的馥郁香氛悄然潜入鼻中,细看,原是整街的金桂丹桂都开了,繁花满枝。偶有几朵桂花飘下,一阵轻旋飞舞过后,落在青石路上,竟将我弄得不知所措,被这小城深深地吸引了。
  跨过了大半个中国,于异地求学,背井离乡,从生我养我的黄土地来到另一番水土——我从未见过的红土地,思乡情愫不免时时涌起,阵阵酸楚泛上心头。是这碧山、这暮云,陪我度过最初的日子,让我暂时忘却对家乡的思念,收回遥望故乡的双眸,闭眼来感受这分美丽。
                                     山水小城
  桂林只是座小城,没有那种所谓国际旅游城市的繁华,没有摩天大楼障人眼目。举首远望,有的只是南方秀气的小阁楼、葱茏俏丽的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山、象鼻山等。此处的山是特有的石山,极为秀丽、挺拔,高高耸起,陡然上升,又骤然下降,似恢宏一笔,不似北方土山之平缓。这些山远看着小,但爬山时就领教了,山路十分陡峭,有时甚至近乎垂直,别有一种凌厉的气势。
  桂林是座迷人的山城,也是水城,靠船交通在水间,曾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现在虽填水建设,仍分为几块大岛。城在岛上,水自城过;山水相映,影像相汇,纯美至极。漓江水流很大,又极为清澈,最美的是水中倒映的山脉线,远一层近一层,层层相连,山水重叠,美不胜收。漓江的水草亦令人销魂,它们柔柔的顺流而生、随波曼舞,那种千丝万缕的柔情让人有种跳进去的冲动,渴望被裹在水草间,被它们缠绕着。有的山间也会有小瀑布泻出,水珠打在山石上,哗然有声。穿草鞋沿铁索从瀑布近水旁攀上,任水打湿衣服,很是过瘾!一路上,常见有阿婆撑一竹筏悠然顺流而下,也见有人跃入水中,挥臂劈开山影,逆水而游。
                                      泛舟江上
  到了阳朔才知道,桂林之美不过是造物主的抛砖引玉。
  自桂林驱车沿漓江而行,到阳朔不过1小时车程。一踏上阳朔的江边,便见一老人独坐于竹排之上垂钓,老人身边横一竹竿,竿上立了两只水鸟。那水鸟与老人默契相伴,大有一番“任你滚滚红尘,我自清风朗朗”的韵味。在此处可以自撑竹筏,随意漫游。撑筏极有乐趣,又需智慧,实在好玩。我们一行人泛舟游玩正欢时,突然下起雨来。赶紧撑起伞,只能任竹筏自漂自流。两岸竹林已被打湿,听雨打竹林,看水面泛起点滴波纹,远近的山皆在雨雾中,别有一番意味。
  漓江边有一条名叫西街的小巷,极具情调,也是不可错过的。此处干净的街道曲曲折折,两旁罗列着门面精致的小店,不仅有卖蜡染、面具、民族服装等特色工艺品的,也有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咖啡屋、酒吧、画廊,是热爱桂林的外国观光客常来的地方,也为许多跨国恋人们预备了相遇的机会。在这里,每天都可能有传奇发生。至今人们还常说起,某日曾有一位法国先生出现在西街街头,此人独自牵着、抱着3个黄发小儿,最小的一个还趴在背上,却不见其妻,这位先生倒蛮像一位超级好妈咪,悠然自得地带孩子逛街呢。西街,不知吸引了多少爱桂林的人不远万里携妇将雏而来!
                                             
  一路上行过刘三姐和阿牛哥的对歌台,行过根结凌乱、枝叶成阴的千年古榕边,我们于黄昏时到达遇龙村。比之漓江、象鼻山、七星岩、西街等景,遇龙村是养在深闺人未知。
  遇龙河,因横跨其上的遇龙桥而得名。此桥为明代建设,采用极为罕见的并列砖法,全部用青石砖砌成,未用灰浆。现在桥上的青石已被磨滑,桥两侧爬满青藤,不知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历史。站在桥上,四周美景尽收眼底。与漓江相比,遇龙河静若处子,又似精灵般美得让人倒吸一口气。缓到极致的水流恍如光滑的镜面,倒映着不远处的几座山。河岸边摊放着几只晾晒的竹排,河中间也随意漂着几只,自去自来。不远处的山中有白色烟雾升起,和着水雾,不免让人想起“炊烟和水雾,舟火乱江星”的情景。
  下了桥,走进村子,昔年的土坯房突然闯进眼中。门栏上雕着细细的花纹,可见年岁之久。走在青色的石子路上,看着这些旧房子,有种久违的归属感。我们一伙人,恰同学少年,青春飞扬,笑声惊醒了这古老的村落。在桥上合影,准备再来一张时,后面有人说有牛来了,紧随着叮叮当当的铜铃声,老牛真的来了,不顾我们的吆喝,径自从我们中间穿过,打乱了我们的阵行,大笑……
  我们的行程从明丽芬芳的桂城始,至古朴恬静的遇龙而终,结束在黄昏的牛铃声中。这一路,觉得桂林的美是很难用笔写出的,只有亲自到这山水间切身感受,才会懂得。邀三五好友,结伴徒步漓江、露宿漓江,感受鸡鸣犬吠,何等浪漫!乘一竹筏,沿江漂流,挑战生命极限,又是何等激越!驴友一族,还等什么呢,桂林的冬天很温暖,等你来晒太阳!

16.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馥郁:                     (2)情愫:                
17.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作者为什么还称其为“山水小城市”?(2分)


18.试分析第二部分划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19.给第三部分拟一个四字标题。(1分)          
20. 桂林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更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等,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写一句打造旅游品牌的广告词。(2分)


21.品读全文,运用“评点法”,写一则评点(可从内容方面,也可以从情感或表现手法等方面评点,评点要有理有据)。(3分)
                                


                    (三)为浪费“定罪” 建设节约型社会 
                                            李晓群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不节约的问题,需要研究、治理和解决浪费问题。全面认识浪费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有助于解决浪费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浪费的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深刻地揭示出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到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浪费现象的严重危害。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没有这么深刻。有一幅漫画,题为“两只老虎不一样”, 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认识。画中两只同样的吊睛白额大虫,一只披枷带锁,愁眉苦脸,泪眼汪汪,人人喊打;另一只张牙舞爪,理直气壮,得意洋洋,被人视若宠物。这前只老虎叫“贪污”,后一只名曰“浪费”。两只老虎不同的地位和待遇,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态度。老虎都会害人,披枷带锁的贪污老虎已引起人们警觉,而被人视若宠物的浪费老虎,往往被人忽视,放松警惕,不加防范,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从贪污和浪费所造成的恶果来看,都是对国家和个人财产的侵犯。贪污者和贪污行为受到人们的痛恨,贪污犯要受到法律的审判,因此,画中贪污老虎受到惩罚的形象是逼真的,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浪费老虎也是栩栩如生,它生动深刻地反映出浪费行为不被人们所认识和憎恨,不受法律制裁而逍遥法外的形象。
  问题还在于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有些浪费甚至是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普及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家庭、企业、城区和社会。对于浪费的认识偏差,使得浪费的危害增大了。如果评价一个人,说他的能力差,他会面红耳赤,心中不满;说他贪污,也许会跳起来辩驳,同你拼命;但是如果说他浪费多大,他却可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不屑一顾。“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甚至有人标榜浪费做法是自己工作“有气派”、“大方”、“有大将风度”、不“小家子气”等,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自豪。事实上,人们常听到有“贪污犯”这个罪名,却很少见到“浪费犯”这个名词;可以看到各级别的反贪局,但却少有反浪费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但二者相比较,浪费是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的重要形式。贪污主要发生在金钱和物质方面,而浪费则可能随时随地发生,使本应获得的成果丧失。浪费问题具有普遍性,浪费既可以在人力、资金和物质方面,也可以在知识、科技和管理等诸方面发生。我国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浪费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愈演愈烈。如果把浪费比作一种病,浪费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流行病、传染病,浪费几乎成为目前的一大社会公害。
  浪费并不是中国的专利,浪费行为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到了现代,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影响的加深,浪费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起来。与此相应,现代社会形成了新的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也产生了新的浪费问题。浪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一个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以至家庭和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或是受其危害影响发展缓慢,或是清除、减少和预防浪费,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走在时代的前面。纵观历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浪费观念和浪费行为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把浪费大、效率低比作横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两座大山,或是两大包袱,不搬掉它们,不抛弃它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将步履艰难。不解决严重的浪费问题,就不能建成节约型社会,只有解决了严重的浪费问题,才能走向节约型社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涉及到制止浪费、厉行节约这一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有许多浪费现象是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无法无天。为什么做不到令行禁止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立法不健全,缺少约束、制裁浪费行为的专门法律规定。腐败和浪费都是犯罪,对于腐败有法处治,对于浪费造成的损失却仍因为缺少专门法规而难以处理。为制止浪费行为,我们已经采取了思想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多种必要的手段,但是浪费现象还往往制止不住,蔓延发展。因此,制止浪费,从浪费到节约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采取思想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方法。在反腐倡廉活动取得进展的同时,我国浪费问题将亟待研究和解决。学习借鉴反腐倡廉《实施纲要》,还应该研究制定反浪费方面的专门法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浪费问题的相关体系。《反浪费法》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会让对浪费行为和后果的惩治有法可依,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浪费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而减少和预防浪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这是一项有巨大潜力的、大有可为而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工作,预期可以产生较大的、间接的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助于逐步建立起我国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向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22.作者的观点是                                      。(2分)
23.第三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词语若删去,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3分)


24.第四段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分)


25.要制止浪费,作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3分)


26.请结合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拟写一条厉行节约的标语或广告语。(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7.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见过各种各样的路,也走过各式各样的“路”。请你以“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迹清楚。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人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上一个『烟台市2007年中考模拟题1』  下一个『烟台市2007中考模拟题3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