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之古诗词(课外)阅读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三总复习之古诗词(课外)阅读训练(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诗词阅读(一)中秋月苏轼(中秋与弟弟苏辙相聚)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前两句写景采用了什么手法?(层层铺垫,云尽月光寒,银河托明月;动静相衬)2、请分析前两句中“溢”和“转”这两个动词在诗句中的作用。(溢: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转:
试题预览
  古诗词阅读
(一)中秋月       苏轼(中秋与弟弟苏辙相聚)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前两句写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层层铺垫,云尽月光寒,银河托明月;动静相衬)
2、请分析前两句中“溢”和“转”这两个动词在诗句中的作用。
(溢: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转:再现了明月的运行轨迹和浑圆的形态美。)
3、全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月圆人圆的珍惜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求和忧虑)
(二)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开头两句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显现于面上)
2、作者认为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是什么?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
3、写出你所知道的以飞花喻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首句中“长”和“暗”分别突出除了西北边陲怎样的特点?(开阔,悲壮)
2、结合诗作分析该诗采用的抒情手段。
(一二句融情于景,将生活的艰苦和思乡情怀融于迷蒙暗淡的景色之中;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报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3、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抒发了思念故乡之情,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
(四)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作者: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青帝:司春之神。
1、诗中塑造了菊花傲雪盛开,芳香幽幽的形象,其实,诗人是要借菊花来象征-----------------------。(唐朝末年的劳苦大众)
2、诗歌的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结合诗人的身份来看,该诗所言之志是----。(打下天下,取得政权,一定要让劳苦大众不再受饥寒)
(五)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本诗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今日的悲,使人想起往昔的欢乐;回忆往昔的欢乐,更觉今日处境之可悲)
2、“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迁,鸟语花香也化作远去边疆的哀愁了。从艺术手法看,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之重。杜甫的《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诗句,简要评析“反衬”的艺术效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活动)
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叹。
(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和愤懑)
(六)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晖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诗的起句用一“----------”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悲伤的情怀。(愁)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现多比喻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代国都咸阳的何种景象?
(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久闻咸阳古都,如今只见满目萧条,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
(七)十一月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首联)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颔联。结构上承前启后;情感上物我交融,显出诗人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掬水”写出泉水清澈,照见明月,将泉与月合而为一,“弄花”写出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与衣香浑为一体;精于炼字:“掬”“弄”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
3、作者的感情是什么?(略)
(八)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通过侧写、烘托)
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诗人以倒装句泉声日色。“咽”“冷”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就显得有情有意)
(九)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希望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鹿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
(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辉)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何也“独看”?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们不再流离失所)
(十)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1、这首诗以“--------”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幽)
2、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悠闲、自由)
3、颈联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趣?(自得其乐)
4、这首诗的构思具有怎样的特色?(以表面的悠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忧虑)
(十一)
越中怀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都是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内心的感受,都是怀古之作)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着重写昔日的繁华,只在结句写出今日荒凉,形成强烈反差;苏台:着重描绘今日之荒凉,以今古常新的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3、这两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写一段文字,作简要分析。
(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十二)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①。试问卷帘人②,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酣睡。这句是说:一夜酣睡,醒来仍带着残余的酒意。②卷帘人;指侍女。
1、诗人采用-----------的方式,描绘了--------------------的情景。
(对话的方式;写出了暮春时节自然界变化的情景)
2、说说你对“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的理解,并说说其表达的精妙之处。
(经过一夜风雨,红花萎落,绿叶更显繁茂;语言精炼新颖,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十三)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①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②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③,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尘香:花落地面,尘土发出香气。②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县东南,是风景名胜区。③舴艋舟:像蚱蜢一样的小船。
1、“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既是描写暮春时节自然景物的变化,也隐喻着沉重的个人身世之感。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你认为应该是写出了作者怎样的身世变化?(丈夫的去世,国家的变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故)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词中的哪一句点明了引起这种情感的原因?(悲苦凄楚之情;“物是人非事事休”)
3、最后两句诗是后世传诵不绝的佳句。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化无形为有形,极力写出愁情之深之重)
              (十四)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①坼:分裂的意思。②乾坤:指天地,形容湖水的阔。③指作者的故乡,正在经受战乱之扰。
1、颔联是千古传诵的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请你就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作一简要的分析。(“坼”“浮”奇妙形象,写出洞庭湖之宏伟壮阔)
2、你认为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思乡怀乡;最后两句)
3、从诗中你可以知道作者当时的生活情境是怎样的?具体在哪里可以看出? (220.176.10.10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六安市城南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考试卷(新课标,人教版)』  下一个『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八次模拟考试(5.28)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