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语文综合训练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7高考语文综合训练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高考语文综合训练卷第I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安谧(mì)朝暾(tūn)蹉(cūo)跎岁月小人长戚戚(qì)B.青冢(zhǒng)忖(cǔn)度曳(yè)尾于涂野有饿殍(fú)C.谲(jué)诈忌讳(huì)清风夜唳(lì)疾首蹙(cù)頞D.烟霭(ǎi)窈窕(tiǎo)清流急湍(tuān)惊魂甫(p
试题预览
  2007高考语文综合训练卷
第I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谧(mì) 朝暾(tūn)  蹉(cūo)跎岁月  小人长戚戚(qì)
B.青冢(zhǒng)  忖(cǔn)度  曳(yè)尾于涂  野有饿殍(fú)
C.谲(jué)诈  忌讳(huì)  清风夜唳(lì)  疾首蹙(cù)頞
D.烟霭(ǎi)  窈窕(tiǎo)  清流急湍(tuān)  惊魂甫(p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沟壑  根深蒂固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B.撕杀  云云众生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C.挑剔  一言弊之  清波粼粼  目不遐接
D.衰竭  不为己甚  流觞曲水  奇怪叠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      他在做什么,并且      地在做。正是这种      ,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      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A.理解 觉解 了解 了解      B.理解 自觉 自觉 觉解 
C.了解 自觉 觉解 觉解      D.了解 觉解 觉解 理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又出世的。 
B.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即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即有《论语》,则有《孟子》。 
C.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估量的影响。 
D.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改正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B.关于我们这些不是物理学家的人,自然没有必要去为“现时”的物理意义而坐立不安。 
C.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无济于事的。 
D.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6.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歌德、康德和爱因斯坦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孔子同他弟子的一段对话:…… 
B.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 
C.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D.至于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
    72年前,有位权威的西方学者、思想家这样评论道:
    “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实体。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它受到了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是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罗素语)
    应当说,这是一种既深思熟虑又富有远见的看法。
    对于这一颇具魅力的话题,想必思考者会找出多种答案。但依我所见,关键是那种始终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百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回,披荆斩棘地不断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种根植于共同地域、语言、心理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即使在今天,仍需加以弘扬和振奋。
    孔子有过这样的议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一流传至今的名言,十分贴切地道出了中华民族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凛然正气。孟子也力主人在道德上要具有“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孔子和孟子总结、阐述的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铸造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方面,起到过极为重大、深远的影响。
    从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苏武“杖汉节牧羊”;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一不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典型写照。
    人所共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刻苦著称。而对于这一拼搏精神的归纳,成书于先秦时代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传》)的高度概括。所谓“健”,亦即刚健,能动之意;所谓“自强不息”,亦即积极向上,永不停止之意。
    说到民族精神,人们会想到《周易》中的另一句话:“厚德载物”。就是讲团结,有宽容宽厚精神。仅就团结意识,凝聚意识、凝聚精神而言,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像中国表现得这么突出。在很早以前,我国民间就流传着“五双筷子折不断”等故事。这些普普通通的故事,其寓意,无一不在倡导要有团结意识。而许多活生生的事例更表明,中国人历来把团结视为力量,尤其是在外敌入侵的紧要关头,能够迅速形成抗敌的统一意志。很难想象,若是没有这种团结意识、凝聚意识,我们这个多人口、多民族的国家能够繁衍到今天。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当然不仅只是这些,但仅就这几方面就足以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的伟大,这种伟大又有着何等深厚的根基。
7.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团结凝聚的博爱精神。    B、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C、心存社稷的爱国精神。    D、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
8.从全文看,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是一种既深思熟虑又富有远见的看法”指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幸存下来的文明实体。
B、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东方原于伟大的民族精神。
C、中国以持续的进化方式体现它强大的生命力。
D、佛教、科学都影响过中国的发展,最终被中国兼收并蓄。
9.文中引证的材料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方面的材料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方面的材料有屈原、杜甫、范仲淹的诗句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C、“宽容宽厚”,“自强不息”方面的材料有《周易》中的两处引文,一是“厚德载物”;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传》”。
D,“民族气节”,“追求理想”方面的材料有苏武的“杖汉节牧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宪成的对联。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作者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多元的,伟大的,根基是深厚的。
C、古今中外,多少人仁志士都在执着地追求民族精神,恪守民族气节。
D、西方学者、思想家罗素对中国的发展所作的评论是客观的、中肯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善,名我固当。                                      名:闻名
B.且硕茂,蚤实以蕃。                                    蕃:多
C.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拳:伸展不开
D.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绪:丝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太后盛气而揖之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子路率尔而对曰   
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现实生活中未必有郭橐驼这个人存在。 
B.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实际上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C.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D.本文与庄子的《庖丁解牛》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形式上《庖丁解牛》用文惠君“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作结,而本文用问者的感叹“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结尾,何其相似;内容上都提出了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要避开矛盾,做到游刃有余。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下列文言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诗歌作品,回答问题(6分)
                         从 军 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⑴“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                       ,                           ,闻道有先后,术页有专攻,如是而已。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1题(18分)
                            子夜昙花
                              张错
  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 (218.64.103.2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7高考语文模拟卷』  下一个『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