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007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南京市鼓楼区20007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京市鼓楼区20007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10分⑴、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沉舟侧畔千帆过,。⑶、,草色遥看近却无。⑷、何当共剪西窗烛,。⑸、,,此事古难全。⑹、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⑺、,草色如帘青。⑻、
试题预览
  南京市鼓楼区20007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
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 10分
⑴、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⑶、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                        。
⑸、                   ,                   ,此事古难全。
⑹、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⑺、                    ,草色如帘青。
⑻、为人要宽厚。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        ”,凡事多替别人着想,生活会更和谐、快乐。
⑼、《次北固山下》中,作者王湾把日夜交替,冬春并置的美妙景象用诗句“        ,
          ”表现出来,可谓“妙绝千古”。
⑽、在范仲淹,曹操,辛弃疾,欧阳修,陶渊明,周敦颐中,任选一位,写出他们表达自己志趣追求或者胸怀抱负的古诗文名句
  子:                     ,                     。

2、综合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尝美食,品文化”的学习研究活动:
(1)A小组负责收集文人笔下的美食文字。他们发现了一篇名为“文人爱美食”的文章,请你为其中的一段文字填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4分)
文人爱美食,自古而然。早在二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提出食物精细之要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清朝,尝过钟鼎玉食的曹雪芹,在不朽之作《红楼梦》里展现了他美食家的风cǎi(      ) 。《随园食单》中,袁枚不仅介绍清代流行的300余种南北菜肴、饭点和名酒,更是提出了许多厨事原则和饮食原则,把美食佳肴提升到饮食文化高度。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苋菜梗》通过冲淡隽(    )永的文字把吃与思乡情愫结合起来。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更是在《吃饭》一文中趣味性地将烹调与音乐相媲(     )美。汪曾祺的美食散文更是别具一格,《五味》《四方饮食》把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古今人的口味变化,写得如数家珍,让人目不xiá(       ) 接。 文学名家的美食文字让我们明白,美食不但值得唇齿咂摸,其中也有文化、艺术值得品味研究。
 
(2) B小组的研究专题为“诗情画意话菜名”。他们研究发现,中国菜肴不但讲求色香味,而且注重菜名的文化内涵。菜肴取美名,既提升了菜品的品位格调,又给食客以精神的愉悦。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把这些菜名的序号(A“采菊东篱”、B“踏雪寻梅”、C“苦凤怜鸾”)分别填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 
菜肴中有的将名人掌故入菜名,如“太白鸭”、“东坡肉”;有的妙用比喻,把豆芽菜叫作“龙须”,将豆腐呼作“白玉”;有的巧用诗词来命菜名,林黛玉就把蟹螯、蟹肉呼作“铁甲长戈”,有人把“甘菊苗拌肚丝”命名为“             ”;有的菜名更是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萝卜丝炒红椒叫作“             ”,苦瓜炒鸡鸭肝肉乃“             ”,未见菜色,未闻菜香,光看菜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了。菜肴的命名可谓妙趣横生。

(3)C小组对南京老字号的饭店餐馆很感兴趣,他们发现些店的店名起得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如绿柳居,让人联想到秦淮河畔、桃叶渡边、江南丝竹,秦淮烟柳,满目葱茏,其店名的古雅意境与清真菜肴的清、淡、纯很是和谐统一。请你品一品桃花源饭店或杏花村酒店的店名好在哪里。(3分 )
                                                                        

3、品歌词,猜名著及经典故事。  (4分)
(1)下面是一组电视连续剧插曲的歌词,它的内容与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任选一题)
 

涉过大河,翻过高山,一路艰辛,一路惊险.
才见妖魔挡道,又遇神仙发难,
才遭风枪雪戟,又逢霜刀雨剑.
一片诚心,一往无前,
不到灵山,不回不还!
任它长路漫漫,
看我跃马扬鞭.                                    相关名著《           》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相关名著《           》

(2)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补全三国故事或人物。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写的是“                  ”的故事。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  
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   写的是“              ”的故事
    


二、阅读  (46分)
(一)、古诗文阅读  (14分)

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最爱湖东行不足中 “行不足”能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1分)

(2)从诗中“早莺”、“新燕”可知,这是钱塘湖早春时候的景色。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诗人描绘的是早春图景?请结合具体词语作些分析。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 10分)
(甲)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梓人①之技
有梓人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②,高深圆方短长之宜③,吾指使而群工从之。舍我,众莫能成一宇。
故梓人食于官府,受禄三倍。”  
京兆尹饰官署,委群材⑤,集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⑥,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⑦,视木之能,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则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则趋而左。俄而,斧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听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梓人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梓人画宫⑧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⑨,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⑩。既成,余还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奇妙矣。  

注释:①梓人:木工。这里指建筑的工匠。②制:结构。③宜:相当的材料。⑤委群材:堆积了很多木材。⑥引:尺具。⑦任:需要。⑧画宫:画屋宇的图样。⑨曲尽其制:详细地画出了房屋的结构。⑩进退:出入,误差。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视端容寂(        )          (2)为宫室、器皿(        )
(3)亦莫敢愠(        )          (4)或执斧斤(        ) 
6、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之    能以径寸之木
         量栋宇之任
B、者     居右者椎髻仰面
          斧者斫,刀者削
C、其     其人视端容寂         
           其不胜任者
D、然     若听茶声然
           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皆视其色,听其言,莫敢自断者。。

8、梓人说“舍我,众莫能成一宇”,乙文的哪句描写能体现这句话不是梓人的自夸。(1分)

9、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说出他们的不同点。(2分)
   相同点:都是先概括写,再具体描绘,且描写细致生动。
   不同点: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  (9分)
汗趣
    一年四季,人每日每时都在出汗。尤其是夏天,人是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的。平时出汗也能排泄废物,调整体液,正所谓“人不出汗会憋死”。
    人体除嘴唇等极少数部位没有汗腺外,金身有200-250万个汗腺,将其连接起来,长达20-30千米。热汗由胸、颈、背等处排出,冷汗则是由手心、脚心、腋下排出。人体这些部位汗腺发达,平均每平方厘米有400-600个汗毛孔。据实验测定,每出1千克汗,可降低体温15°C左右。     
    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重视出汗,“出汗、排气、打喷嚏”,称为人体三件宝。古埃及人早上见面,不问:“您好!”而是问:“您出汗多吗?”因为他们认为出汗多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为此至今一些地方仍盛行这一“文明语言”。
    汗水主要是水,在1千克汗水内含有1.5----3克盐,因而汗水是咸的。出汗过多的人,体内不仅水分丢失,盐分也随之减少。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开水,还要在饮水中加适量的盐,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达到“收支平衡”。    
   一般人的汗是无色的,也可以略带淡黄色,这是正常人的汗色。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汗色会因病而异,恰如病症的指示剂。例如,炼钢工人常患“铜中毒”职业病,所出的汗,含铜盐量较高,呈淡蓝色。更有趣的是,人若服用了氯化钾后,汗液会呈红色。吃蛋黄、胡萝卜过量,汗液却呈深黄色。目前国外还发现过灰、紫、黑等颜色的汗液。我国医学认为,时时出汗,动则溢甚者为自汗;睡中出汗,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出汗者为战汗。   
因此,有人把汗及汗色,称之为“反映人体内部情况的绝妙信号”,看来是颇有道理的。 
10、这篇文章侧重说明了哪些汗的知识?  (2分)

11.①.第③段加点的词“文明语言”指代什么?②.第④段中“收支平衡”一词如何理解? (2分)

12、 本文的标题是“汗趣”请围绕题目“趣”字设计一道试题,并做解答。  (3分)
问题:
解答:
13.阅读[材料链接],回答下面问题  (2分)
在夏日的早晨,我们会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上看到流出的滴滴汗珠,亮晶晶的,犹如光芒四射的珍珠一般。 许多人会说,难道这不是露水吗,怎能把露珠当汗珠呢? 其实,露水固然有,但植物的汗水也是名副其实的。 
  白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着,既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要不断蒸发出水分。可到晚上,气孔关闭了,而根仍在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过剩的水从衰老的、失去关闭本领的气孔冒出来,这种现象,植物学上就叫做“吐水”。除此之外,植物还有一种排水腺,叫它“汗腺”也可以。这里也是排放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渠道。 
  化验一下就知道,植物的汗水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它物质,它与露水是有区别的。 
 植物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为了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为了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这段材料放在上文中你认为合适吗?说一说你的见解和理由。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下面问题。(11分)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胸襟开阔、修养极高的人,也有时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而怒从心起,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而“拔剑而起”,抱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豪情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至于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一个气势恢宏、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片可怜焦土”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幽幽浩叹。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我有个远房舅舅,在修理家里一个疏漏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无论在考试中失败,或者遇到不顺心的烦恼苦闷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金融方面的许多精辟的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凌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宁静的、能够充分施展他才华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⑤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和“大树”。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酿造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一种“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去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出一片蔼蔼绿阴。
【注释】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4、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的事例论据用在第(4)段中证明作者的观点,好不好?  (3分)
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

16、第(3)段中画线句在该段中起到怎样的论证作用?(2分)

17、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例做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12 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作者: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18、文中的父子的情感心理前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你能说出父亲的变化吗?  (3分)
   儿子对父亲:   畏惧-------(依恋)理解-------敬重与怜悯,
父亲对儿子:
19、 第⑦段景物描写:旷野的寒风积雪和虚白的阳光、几声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2分)
20、分析下列父亲的语言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情感。(选择其中的句分析)(3分)
   
   (1)“快了,你走吧。”
   (2)“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具有哪些特点?(2分)
  

22、对文中“父亲对我有了怯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怯意”表现父子之间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B、“怯意”是因为儿子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 
C、“怯意”是因为父子之间有了文化差异。
D、“怯意”是因为儿子对父亲开始嫌恶了。

三、作文 (50分)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意识到自己的改变吗?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是一件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情?是一本让你收益匪浅的书?是一个让你感激尊敬的人?还是…… 
请以“_____改变了我”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人名和校名。


二模参考答案:
一、(24分)
1、(10分)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⑵、病树前头万木春。⑶、天街小雨润如酥⑷、却话巴山夜雨时。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⑹、斜晖脉脉水悠悠 ⑺、苔痕上阶绿 ⑻、勿施于人 ⑼、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2、(10分)(1)(4分 )采  juàn   pì   暇   (2)(3分)A  B  C
   (3)(3分)示例:看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南京市溧水县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模拟测试』  下一个『月牙湖回民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统一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