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高三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21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A.“是红军总参谋部情报人员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电报,中央红军主力才提前实施突围转移的。”记者日前在当(dàng)年的中央苏区采访时,党史工作者介绍了这一鲜(xiâ
试题预览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共21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是红军总参谋部情报人员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电报,中央红军主力才提前实施突围转移的。”记者日前在当(dàng)年的中央苏区采访时,党史工作者介绍了这一鲜(xiân)为人知的史实。
B.军旅诗人在重走长征路的历程中,用敏感、深遽的诗性笔触,记录长征故事,打捞(láo)沉淀于岁月深处的精神宝藏(zàng),在审美创造中,传承红军精神。
C,“稽(qî)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gông)手至地,头也至地。
D.《孟子》向以长于譬(pì)喻和雄奇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其实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dâ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湖南作家中既不乏众体皆备、名声显赫的文学巨擘 ,也不乏独擅一体、技压群芳的名家高手,至于二、三流作者,更是多得难以计数。
B. 正在举行的上海书展现场,由红色丝带装帧的三卷本《江泽民文选》与大红封面的《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并排陈列,吸引了大量读者。
C. 在亵渎一切、消费一切的氛围中,经典正在被调侃、嘲讽、戏说所消解,人们心中只残留下少得可怜的一点美好回忆。
D. 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 中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不允许兴建新的燃煤发电厂,已有的137家燃煤发电厂也被勒令在2006年之前采用环保技术,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C. 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并不是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其实并不需要万贯家财。
D. 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需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谴,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蒿,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蒿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皆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地、箫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 祉 箫 建 送 丧 到 家 子 胤 不 忍 父 体 与 土 交 合 欲 更 改 殡 祉 建 譬 以 顾 命 于 是 奉 行 时 称 咨 明 达。
(节选自《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咨少孤,有孝行                                              孤:少而失父
B.大司农称举咨至孝有道                                        举:推荐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                  谢:道谢
D.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迁:升迁
5.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 盗皆惨叹,跪而辞曰                    吾尝趾而望曰
C.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臣请完璧归赵
D.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以勇气闻余诸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咨少年时候便死了父亲,因为孝行突出被推举为孝廉,后来当盗贼抢抢救自己家里时,他亲自到门口迎接盗贼,只求盗贼给母亲留下一点粮食,盗贼深受感动。
B. 赵咨因有孝行,修养好,因此被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视为朋友,过从甚密,所以当陈窦二人被宦官杀害视,他便公开揭发宦官罪行,愤而辞职。
C. 赵咨非常明达,这主要表现在对殡葬的态度上,临终视,他嘱咐他的旧吏朱祉、箫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有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
D. 赵咨多次被举荐做官,后累迁敦煌太守。后来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译文:                                                                   
(2)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译文:                                                                   
8.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朱 祉 箫 建 送 丧 到 家 子 胤 不 忍 父 体 与 土 交 合 欲 更 改 殡 祉 建 譬 以 顾 命 于 是 奉 行 时 称 咨 明 达。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幕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阳待我归。
① 本诗用那些意象来勾勒幕春之景?渲染初怎样的气氛?


② 结合全诗赏析“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阳待我归。”
10.补写下列名句篇中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3)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田园居》)
 (4)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元局》)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1—14题
 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为“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深恶痛绝,愤愤然而道:“善战者服上刑”。但他绝不是一个“非战主义者”和“非暴力主义者”,孟子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手段,即为实现上述这幅蓝图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一反映儒家战争观的重要概念和命题,例如“王师”、“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天吏”、“以至仁伐至不仁”,“诛一夫”等。
虽然,“仁政”已将“仁”与“民本”合二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尺度:一为道德、一为现实政治。“仁者无敌”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则立足于现实政治层面,由于儒家的最终归属在道德领域,“王师”、“仁者无敌”、“以至仁伐至不仁”、“天吏”等又都属战争的道德命题,这就意味着“民本”意识已成为沟通战争与道德的大领域的媒介或中间环节。战争超越了功利层次上升至道德层次,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围中获得道义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归宿。儒家道德原则取代了自然状态的功利原则,成为战争的前提。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经由“民本”这一环节继续延伸至战争领域,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战争即为“仁”这一道德观念在现实中最有力之代言人。因此,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是东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战争观。

1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礼制”发动战争。
B.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仁政”思想与“民本”思想的融合。
C.孟子关于“仁”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
D.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仁政”发动的战争。
E.“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一句中的“二者”指“仁政”和“礼制”。
12.根据文意,下列史实,与“儒家战争观”相符合的两项是(    )(    )(4分)
A.陈胜起兵,因为“失期当斩”发动起义,告示众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B.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前,观看到秦始皇的赫然仪仗而起意,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
如此也!”
C.忽必烈灭宋,表示自己诚爱和平、体恤庶民,指责宋朝在边境“侵扰之暴不己”,
声言自己被迫兴兵。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上谏准备出兵伐魏:“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E.朱元璋“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于是从军。
13.根据文意,孟子与孔子相比,其战争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4分)
 


14.作者为什么说“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请分条简要陈述。(6分)




四.(15分)
说明: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7题。

最后一片绿叶
凌仕江  
谁能想到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呢? 
 那是我从军以来到的第一个边防连队,也是我军旅生涯最后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远在天边的连队。那里不长树,我们每天只能欣赏风雪和尘土。连队唯一的一棵树是我们费尽心思从一百多公里远的村庄移植过来的梧桐。 
  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工作都在梧桐叶飘零的冬天举行。进入11月,服役期满的老兵喜欢聚在阳光下,数一片片被寒风刮落在地的叶子。自从我由八班抽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工作明显比以前繁琐起来,我再也没空陪老兵数叶子了。这一天,我刚统计完连队新的花名册后,便奉命对退伍老兵的行李进行安检。 
  我是个特别受领导信任的人,平时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这次安检事关重大,出了差错,关系到连队的荣誉,不仅退伍老兵上不了飞机,还要处分安检人员。于是,我把眼睛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仿佛一粒尘埃也躲不过我的视线,生怕一粒脱壳的“花生米”成为隐患。 
  安检快要结束时,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老兵拎着行李站在我面前,神情很不镇定。我请他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却呆呆地望着我,那眼神像是在求我替他保守什么秘密。凭经验,我猜想他的提包里可能有违禁物品,请他立即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我急了,立马将此事向保卫股作了汇报。 
  保卫股火速跑来两个高大的干事,将这个退伍兵叫到了一边查问。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他的提包,物品逐件被我抖落在地。这些物品有藏药、哈达、松耳石项链等。其实,这些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在青藏高原当过兵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违禁物品,许多老兵告别西藏都要买点回去,送人作纪念。我搜遍他的包中包,未能找到一颗哪怕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生了锈的“花生米”。最后,我把他的提包翻了个底朝天,谁也没有想到,包里居然会飘出一个信封,我拾起一看,信封上什么字也没写。 
  风过无声。 打开信封,我发现里面是一片用塑料袋保鲜的树叶,树叶中间贴着一张小照片,是个笑容可掬的女孩……事后,我才得知,就在这个老兵退伍前的一天,他的未婚妻死于乳腺癌。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战友们纷纷接过镶在绿叶上的照片,表情很复杂。很快,照片传到了营长手里。正准备登车送退伍老兵前往机场的营长看见照片,突然一转身抱着老兵哽咽起来:我们,是我们对不住你呀……原来,两天前营长就接到老兵家里发来的电报,说他未婚妻不行了。营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老兵退伍在即,谁也不要让他带着悲伤踏上归途。没想到,老兵早就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患了绝症,直到连队宣布退伍名单时,他也没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只是悄悄摘走树上为数不多的一片绿叶安慰期待中的未婚妻。 
  送行的战友知道老兵的心事后,情不自禁地抱紧了他。面对一双双潮湿的眼睛,老兵异常平静地举起右手向大家敬了个礼:亲爱的战友们,我就要离开军营了,原本我的未婚妻是不允许我退伍的,她要我等着她上高原来看我们连队里种活的第一棵树上的绿叶…… 
  听了他的话,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将所有物品整齐地放回老兵的提包里。经过请示,连队官兵一致同意,特批我将树上最后一片泛绿的叶子摘下送给老兵的未婚妻。
那个冬天,所有的树叶没有枯黄,它们一直绿在我的记忆深处,绿在连队每个战友的心中。 
                                                         (选自2006年第5期《读者》) 
15.首段“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一句中,“两个人的情感”具体指什么?“普通的叶子”在此起什么作用?


16.末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蕴意? 


17.第二段写战友们从很远的地方移植梧桐,第三段写退伍老兵在阳光下数落叶,这些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18.本文直接写老兵,间接写他的未婚妻,对两人之间的情感点染十分到位,这源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藏”的艺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5-17题。
何祚庥访谈: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陨落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何祚庥)
当代中国有什么发明能够继承古代四大发明的辉煌?一个月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何祚庥院士时,他就评价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真正继承者和开拓者只有王选,说他是当代毕昇当之无愧。”昨天,何院士得知王选去世的消息后惋惜地告诉记者,王选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虽说当今科技界少了哪个科学家都会照样向前发展,但是王选的去世完全可以说中国科技界缺少了一个灵魂人物。” 
王选的原理促进了中文短信邮件诞生
“很多人提到王选只想到他发明的激光照排,以为这只是一个技术,其实他发明的是一个原理,一个理论分析,而这个原理到处都在,包括今天现代人最熟悉的中文短信和中文电子邮件。”
何祚庥解释说,如果没有王选发明的这个原理,要把汉字或照片等图形变成电子文件,是需要花很多数据的,“就像一个油画家和一个漫画家都给一个人画像,油画家的确画得更逼真,但他需要描画出无数个点才能实现,而漫画家寥寥几笔就可以抓出一个人的主要特征,让别人认出这是谁。”
而王选正是这样的“漫画家”,他的贡献在于用少数、有限的编码信息来记录一个复杂的汉字或图片。“今天,我们用小小的手机发送中文短信,用计算机发送电子邮件,能把中文传播出去,也都得益于王选的原理,是他让记录中文变得这么‘节省’成本、变得这么便捷。” 
王选是打假院士
一直以“打假院士”著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媒体送给他的“打假院士”称号送给了王选院士。他说,作为两院院士,王选同样热衷于揭露学术界的骗局和陷阱。 
2005年6月14日,《科学时报》报道了河南大学某教授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消息后,引起了王选院士的重视。曾经是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王选院士敏感地注意到,报道中提到的“第六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及“第六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不存在,于是,王选院士通过秘书给该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请编辑部进一步查实。
“我作为负责该报道的记者跟踪采访了这个事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核实,最后证实这果然是场骗局。”《科学时报》记者任黎明告诉记者,王选院士得知这确实是一起诈骗案件后,亲笔给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建议展开调查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王选是京剧票友
“我跟王选结识起码有二十多年了,他跟我都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校友。”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昨天告诉记者,在南洋模范中学举行校友会时,王选说自己是该学校读书年限最长的学生,过去南洋模范中学包括幼儿园、小学等等,“而他从幼儿园起就在这个学校,一直读了十多年,谁的年头也比不上他。” 
“他也是京剧戏迷,跟我是同好,我们曾经一起去长安大戏院看戏,他特别着迷‘冬皇’孟小冬的唱段,他曾经送给我一盘‘冬皇’的磁带。” 
15.为什么何祚庥称王选为“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4分)
 


16.何祚庥把王选比作是“漫画家”,你认为这样比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17.这篇访谈中“王选是京剧票友”这一部分可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五、(15分)
留言条
张老师:①
今天,我们俩个代表全班同学来看望您,②因你到医院去了,特留条。③
全班同学一致表示:④在老师治病期间,我们一定自己管理好自己,⑤保持先进先进班级称号,⑥请老师放心。⑦
现送上鲜花一束,⑧望老师早日康复,安心养病。⑨
学生李小燕、刘小玲⑩
 18、下面这则留言条有四处毛病,请依次找出(只填序号)并改正。(4分)












(1)格式错:                ,改正               
(2)词用错:                ,改正               
     词用错:                ,改正               
(3)语序错:                ,改正               
19.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5分)
材料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深圳著名歌手。他在10年里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四处筹措扶助资金,无暇照顾女儿。他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孩子们称他“丛飞爸爸”。他身患绝症,却负担不起医药费。
他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                    ;                    ;他和他的歌声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得到了全国人民永久的怀念。
20.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两个句子(不能用“眉睫”)。    (6分)
示例: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句中“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相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1)                                                                 
(2)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7年梅州市丰顺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下一个『广东省肇庆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全真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