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绍兴县高考原创性试题选编语文(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7年绍兴县高考原创性试题选编语文(一)(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年绍兴县高考原创性试题选编语文(一)一、基础知识1.(鉴湖中学王军)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峡谷时而狭窄,时而开朗。竹筏在清流中逶(wěi)迤行进。两侧丹崖夹峙。石壁上,被水冲刷、雕凿(záo)成形态炯异的洞穴。B.由于校长太太的撮(cuō)合,华连卡开始对别里科夫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
试题预览
  2007年绍兴县高考原创性试题选编语   文  (一)
 
一、基础知识
1.(鉴湖中学 王军)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峡谷时而狭窄,时而开朗。竹筏在清流中逶(wěi)迤行进。两侧丹崖夹峙。石壁上,被水冲刷、雕凿(záo)成形态炯异的洞穴。
B. 由于校长太太的撮(cuō)合,华连卡开始对别里科夫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怂勇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shuì):他应当结婚。
C. 伯夷、叔齐的言行虽有维护君臣礼制的不足,但他们舍利取义,抨(pēnɡ )击以暴易暴,并能以身殉理想这一点却对贪图富贵、趋(qū )炎附势有矫正世情之效。
D.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wān)蜒绵亘(ɡènɡ)。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遂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答案:C
2、(柯桥中学 冯国胜)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本产品的问世是传统补胎业的历史性重大突破,此液是由多种高分子化合物集合而成。适用于不同车辆的各种轮胎进行自动补胎冲气,并具有良好的灭火功能。
B 黄仙洞可谓是百洞中的一朵奇葩,每当她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她那历经沧桑的古老面容,和那鬼斧神工的俏丽身影。
C 4月27日,美国著名华文报纸《侨报》社长范东升在北京拜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保育钧时表示将配合搞好大会报道,并称宣传华商大会是海外华文媒体份内的事。
D 当他得知我大哥在湘南小镇沱江工作时,便连连称赞沱江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答案: B  (A  充——冲    C  份——分    D  青——清)
3、(柯桥中学 冯国胜)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人类对新千年的和平祈祷犹在耳畔,然而战争这一阴影又一次升腾在人类头上。所以,在全球异口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罪孽时,许多国家同时          了各种反战示威。       
②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则          无以进。
③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    能力。
A.爆发      徜徉    鉴赏 B.暴发    徜徉   鉴别
C.暴发      徘徊    鉴赏 D.爆发    徘徊   鉴别
答案.D
4、(柯桥中学 冯国胜)下列句子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要把禽流感看成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桩,这涉及到人类的生存问题。
B从见面问一声“吃了吗”到“你好”“bye—bye”,人际关系也就在相敬如宾中多了一份疏远和冷漠。
C对美国来说黑海石油储量多寡并不是最重要的,该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才是当务之急。
D一个老秀才得知厨子因给皇上敬茶而受到奖赏的事,心里颇为不平,自怨自艾地吟道:“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
答案:D 
5、(柯桥中学 冯国胜)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句子是(     )
A、随着打井的人们面临一系列失败后,村子里的轻壮劳力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向村子以外的地方寻找水源:坚硬的滩涂、荒地,干巴巴的河畔,荒凉的田地之上,到处插满了探求水源的标记和各种小旗子。
B、印尼环保部长拉赫末特威杜拉尔表示,已听到有人以新方式走私沙子到新加坡,必须把这些走私分子逮捕归案,绳之以法。
C、父亲告诉戴维,当年的旧居在剑桥路86A号,但他对这个自己8岁以前住过的房子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
D、这个时代,不是人人都必须像梭罗一样带上一把斧子走进森林,才能获得平静安逸的感觉。关键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是我们是否愿意抵住媒体、商业向我们大力促销的“财富中心论”,是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展、挖掘生命的热情、真实和意义。
答案:A(B缺少中心语,在“新加坡”后加“的消息”;C“他”指代不明;D语序不当,应是“挖掘、发展生命的热情”。)
6、(柯桥中学 冯国胜)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听鸟鸣,有两种情景:                                      ,若有若无地意识到没有什么东西在逆耳忤心,却未刻意去追寻是什么歌颂寂静;                       
            ,等近处的啁哳弄舌告一段落,远处的枝头便有一只同族用相似的节奏来回答。
A、 一种是浑然之境,在绿荫里侧耳静待
一种是专注之境,听觉一片通明流畅
B、 一种是专注之境,听觉一片通明流畅
一种是浑然之境,在绿荫里侧耳静待
C、 一种是专注之境,在绿荫里侧耳静待
一种是浑然之境,听觉一片通明流畅
D、 一种是浑然之境,听觉一片通明流畅
一种是专注之境,在绿荫里侧耳静待
答案:D
二.科技文阅读(命题人:鉴湖中学 王军)      
    大部分动物都具有不同方式的利他行为。例如工蜂很少繁殖,而是将繁殖后代的特权交给蜂王。对于这种行为,半个世纪以前英国生物学家威廉•汉密尔顿用“亲缘选择”理论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帮助亲属可以使我们的基因传递到下一代的可能性增加,他还预言血缘关系越近,利他程度越高。
南美吸血蝠会将自己夜里吸到的血液反吐给群体中其他没有吸到血的成员。非洲的猕猴发现入侵者时会警告同伴,尽管它的叫声有可能引起入侵者的注意而使自己面对被吞噬的危险。
怎样解释动物的这些高尚行为呢?动物的利他行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和生存的基本理论不是自相矛盾吗?恰恰相反,生物学家认为,利他主义可以成为一种群体进化优势。一个愿意为了大家的利益而放弃个体利益的群体将比一个完全自私自利的群体拥有更多生存机会。
  西班牙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说过:“一个更好的集体有利于所有人,这是唯一可以让人接受的自私想法。”这句话道出了利他主义的真谛。
20世纪70年代,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对非亲缘个体之间互相合作的行为提出另一种有趣的解释理论。他认为无私的帮助有助于改善个体在小群体或社会中的利益,因为它增加了他人回报“恩惠”的机会。特里弗斯称这种现象为“互惠利他”行为。
这样看来,利他行为更像是一种自利行为。英国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看似自相矛盾的解释提出了“自私基因”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中最重要的是基因,个体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延续而制造的机器,但人类因为具有特殊的意识和文化,是唯一能够面对和违抗自然基因指令的生物。
    事实上人类有些行为不符合上述任何生物规则。西班牙人类学家何赛•安东尼奥•豪雷吉指出说:“很奇怪,人类可以比任何动物都暴力,但有时候也表现出所有地球生物中唯一的、高尚的利他主义,帮助并非自己亲属的他人,不求任何回报。”
    帮助受灾人群,战争收容所、献血或捐献器官都是豪雷吉引以为例的人类的高尚的利他行为。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这些行为后面隐藏着人们的一个意愿,即希望得到认可。卡特•西格穆德将这种行为称之为“间接互惠主义”,认为慷慨合作的人能够获得好名声,使其他人乐于与他们合作。
    名声也许可以成为解决很多问题的办法。有时候下意识会令我们背叛良知,但这时只要人们关注着你,人们就会表现的更加利他,即使关注的那个人是个机器人。一系列的实验显示,人们在受关注时的捐赠量比不受关注时多30%。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惩罚骗子,奖励合作者的意愿即所谓的“强烈互助”是因为人类情感经过数百万年的小集体同居生活已经被改变。集体同居环境下不可能有独立于外的个体,因此必须奖赏合作与公平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只是为了不想看着他们陷入困境。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联系自身,对别人的感觉感同身受,我们是不会吝惜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也许这就是人类利他主义最“纯粹”的表现方式。         
(作者:埃莱娜•桑斯   西班牙《趣味》月刊2006年12月号,转摘自《参考消息》2007年1月3日第9版,有删改)
7. 下面对文中剧作家贝纳文特的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群体利益放弃个体利益,使群体有更好的发展,这对群体内的个体是有利的。
B.放弃个体利益,对个体而言是不幸的,所以说这是个“自私想法”。
C.在贝纳文特看来,帮助亲属,使群体具有进化优势,是理应采取的行为。
D.个体间合作,增加了他人回报恩惠的机会,有利于集体,也有利于所有人。
答案:D
8.下面不属于文中划线句中“上述任何生物规则”的一项是
A.亲缘选择,帮助亲属,从而使自己的基因传递到下一代。
B.为群体利益放弃个体利益,将使群体拥有更多生存机会。
C.帮助非亲缘个体以改善自己在群体中的利益。
D.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延续,遵从自然基因的指令。
答案:A
9.对文中人们在意名声的情况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名声虽然不是直接的回报,但它有助于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合作,使自己拥有更多机会。
B.帮助他人,本身就是高尚的。希望得到认可,获得名声,并不减损利他行为的价值。
C.被人或者机器人所关注,会增强自己利他的意愿,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D. 不附带任何条件地帮助他人,是高尚的利他行为,但这并不影响助人者希望得到认可的意愿。
答案:C
10.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者认为,大部分动物具有的利他行为,往往是处于利己的目的。
B.人类能不求任何回报地帮助他人,但也希望得到认可,获得好的名声。
C.在“地球村”时代,处于“集体同居环境”下,对合作与公平行为的奖励显得尤为必要。
D.只有在我们能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困难时,我们才能有利他行为。
答案:D
三、文言文阅读(命题人:柯桥中学 包智鸿)
梓人①传(节选)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③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执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④,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
此也。
【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古代八尺为寻,十丈为引,这里泛指测量长度的工具。③砻斫:砻,磨光;斫,砍削。④堵:土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梓人款其门           测量
B、视栋宇之制             规模
C、余往过焉               经过
D、顾而指曰               回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中处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B、怒而退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盈尺而曲尽其制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劳力者役于人           燕王欲结于君
1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指挥,使令
B、委群材,会众工          众多能工巧匠
C、计其毫厘而构大厦        尺寸
D、无进退焉                出入,差错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借梓人的故事说明解决问题要有全局眼光,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根本,抓要害,抓关键。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且与文末“继而叹曰”相照应。
C、由于梓人绘图水平极高,所以绘制完房屋结构图后,梓人在图纸上只写下他自己的姓名字号,而其他参与建筑的工匠也没有什么意见。
D、“吾善度材”中的“材”在本文中含义较多,既指建筑用材,也指参与建筑的“群工”,还指治理国家的人才。
1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2)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3)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参考答案
11、A(款:敲击,扣击)
12、C(均表转折/A助词,代词  B人称代词,指示代词D表被动,跟、同)            
13、B(大量的建筑材料)
14、C(本文赞叹的是梓人技艺的精深高超,着眼点并不在于他的绘画水平;梓人书写他名字的地方是屋梁,而不是图纸)
15、(1)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
(2)有的执斧头,有的拿刀锯,都围成圈面向那木匠站着。
(3)这件事可以做辅助天子治理天下的榜样。
四、诗歌鉴赏(命题人:柯桥中学 裘海燕)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泪:往年之泪。 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
16、根据你对唐代诗人的了解、诗歌阅读的经验,以及对此诗的内容形式的感受,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作者应该是          ,他的诗歌风格最大特点前人称之为          。
17、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      、    
    两词奠定了全篇写景抒情的基调。
18、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联加以鉴赏。 
答案示例:16、杜甫  沉郁顿挫    17、凋伤、萧森     18、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对景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分析蕴含其中的诗人情感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命题人:鲁迅中学 刘艳梅)
榄核与船
筱敏
我的出生地其实离海并不遥远,而我走到海边,却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那个年纪对海的幻想已经掺进了种种恐惧的成分,因为在成人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再三训戒和围困。恐惧是一围院墙,年复一年地向里深入,人便学会了收缩自身。我习惯了呆在圈起自己的地方,忘记了身手的舒展,到达海边的时候,已经学不会冲浪和游泳了。
于是我得到几只榄核雕刻的小船。精致得令人心痛的小船。贴到鼻尖上观赏,可以看见它有饱满的船篷,镂花的围栏,闲适的篙橹,甚至悬在桅上的有一盏几乎可以透亮的风灯。掌中的榄核之内,一盏不知风为何物的风灯!冲浪和航海毕竟是一种险象环生祸福无常的运动,是祖上的谁被其吞噬过呢?我们就逃,一路地逃,筑起我们的院墙,越来越高,越来越紧缩,逃到自己的掌上,在一只榄核之内,伸展我们扬帆远航的骚动和梦想。为着沧溟空阔或斜风细雨那样一种古典的情致,我们没有忘记携带一盏浸透诗意的风灯,尽管那是一盏米粒一般大小的风灯。摆弄着那几只榄核,就觉得自己是没有大海的人。
然而风是从海上来的,绿色是从海上来的,生命和生命内里的潮汐是从海上来的。与星月对话是海上的事情。除了远航漂泊,还怎么指望星空的浩大和明澄照彻自己的周身?
惠特曼的诗里说:有一个天天都出发的孩子。我知道那孩子是出发到大海上去的。天天都出发的孩子,必有海一样阔大和自由的灵魂。
而我是在围墙之内长大的。人口众多,生存空间是如此拥挤。无所不在的围墙。无所不在的行为规范和诘问的目光。从窗洞中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波浪,脚下就倾斜了,仿佛四壁之内,也处处充满着波浪。从哪里出发? 奔向哪里? 为什么我的血脉之中会发出一种喧响,如此吻合于海洋的喧响,而我的神经构成又如此恐惧于这种喧响?
宋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时传为名句。其实我们的许多先祖便是如此恐惧着,避开乱世的浮沉,退缩到深深庭院之中,营造他们的假山,流泉,以及苔痕了。在间隔开海洋也间隔开大陆的院墙之内,是一方宁静的乐土,有琴棋书画,有花鸟虫鱼,有三曲或者九曲但永远长不出院墙的古松。假山中有亭,亭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有糊涂。微缩是一种艺术,正如风雅是一种艺术,避世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家们便这么艺术着,寄情于“山水”之间了。
可悲的是心灵难以满足,即便为了某种情致,生存空间似乎也需要开拓。外拓是痛的,内拓更是痛的。掀起内界的风暴比之掀起外界的风暴更加面临灭顶的可能。此外还有第三条路么?似乎有的,那就是把自身再度缩小。“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鸣云端,怡然称快。”把玩一个掌上的世界,是安全的,闲适的,甚至是有情趣的。人的确无所不能。只要自身缩小,空间便是无限的了。然而,自身真的可以无限地缩小么? 我们的艺术家们已经在榄核上造舟,米粒上绘画,发丝上刻字……比米粒和发丝更缩小的将会是什么呢?
把蚊群认作凌空翔舞的鹤群,把一顶帐子罩住的天地认作苍天瀚海,毕竟是一种病。虽然血缘所继,我却不愿意染这种病。缩小的自身,毕竟是以泯灭远航的激情和溺毙自由的灵魂为代价的。我不愿意这样萎缩式地活着,在米粒之上镂刻我的诗。人在世上存在,是需要自由的。继承和发展一种病绝不是生存的理由,尽管这可能是一种“风雅”的,“艺术”的病。
海是大的,海离开我其实并不遥远,本原的现实离开我其实并不遥远。全部的问题在于:我走得出这道围墙么?走得出这些诘问的目光么?走得出那盏米粒一般的风灯虽然渺小,但是情致透人的灯晕么?榄核虽经雕刻,毕竟仍是榄核,我的船在哪里?
“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头猎犬,一匹栗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他们……”于是梭罗到瓦尔登湖上去了。他和大自然如此相近,和人类自由的灵魂如此相近。我所丢失的同样贵重,我知道我只能以整整的一生去追踪它们。
本原的现实阔大而且深渊,任何物品都无从朋比,无从替代。为着追踪大海,必须有一个天天出发的孩子。在追寻的路途中,假如迷失,我想我会祈求星辰,询问日月,或者俯身察看一株今晨刚刚舒展的蕨草,而不会手持一柄放大镜,慢慢辨认刻在一颗米粒上的名士题记。
19、“我所丢失的同样贵重,我知道我只能以整整的一生去追踪它们。”作者丢失了什么?      
20、请概括,作者认为阻碍自己追寻本原的现实的原因有哪些。                                                                                      
21、为什么作者说“把蚊群认作凌空翔舞的鹤群,把一顶帐子罩住的天地认作苍天瀚海,毕竟是一种病。”
22、作者把文章的题目命名为《榄核和船》,与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榄核和船有什么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19、本原的现实,大自然;追寻自由的灵魂。
20、(1)、墙,即恐惧;
(2)、无所不在的行为规范和诘问的目光;
(3)、安全、闲适、有情趣的萎缩式的生活;
21、人在世上存在,是需要自由的,但缩小的自身,萎缩式地活着,是以泯灭远航的激情和溺毙自由的灵魂为代价的,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生活方式。
22、作者由榄核雕刻而成的小船写起,引起下文对人类退避现实,萎缩自身的议论;在文中,榄核虽被雕制成船,但毕竟不是船,不能扬帆远航,既不是本原的现实,也不能用它去追寻本原的现实,与作者全文作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是一致的。
榄核象征着萎缩世界,船象征着本原的现实;或,榄核象征沉浸于闲适、安全世界的没有激情追求自由的灵魂;船象征追寻自由的灵魂。
六、语言运用
23、(鲁迅中学 王高年)《钱江晚报》2007年3月27日报道,杭州城东公园去年失窃的少女铜像如今又铸成装回到了公园原来的基座上。但要避免铜像失窃的再次发生,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请你根据下列人物的身份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的意思。(3分)
法律工作者说:
普通市民说:
园林工作者说:
答案:法律工作者说: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普通市民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修养。
园林工作者说:广大市民要共同关心爱护公园设施,人人都应有公德心。
24、(柯桥中学 吴立云)在某市的汽车站门口,你遇到了一位外地来的初中生小明,向你打听去青春中学的路,你该怎么介绍呢?请根据下列的地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4分)















参考答案:小明同学,您顺着万国路向东走,到鹿鸣路口向北(左)拐弯,在聚贤路和鹿鸣路的交汇处就是青春中学了,路上小心。(称呼得体1分,其他三个要点每点1分,全答对得4分)
25、(华甫中学 陈丽琴)西方基督徒在吃饭前要祈祷一番:“感谢主赐给我们食物。”我国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还有人给“感恩”列出了“菜单”:3月5日学雷锋日——感谢别人的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3月8日妇女节——感谢妈妈,感谢外婆,使我们懂得尊重女性、尊敬长辈、感悟亲情……
    以下三项也是“菜单”中的内容,请任选两个节日,仿照例句,各写一句感谢的话。要求突出节日的特点,句式大致相同,但内容一定要有新意。
    端午       劳动节      教师节
(1)                                      

(2)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下)月考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宜兴一中2007年下学期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