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题语文[2007.5.22]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3.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试题预览
  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题
语  文
                                    [2007.5.22]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3.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陷阱(jǐng)     怄气(òu)    多棱镜(Iíng)      贸然从事(mào)
    B.洪亮(hóng)    简练(liàn)    掰手腕(bāi)       猝不及防(Cù)
    C.拖塌(tà)      毕竟(jìng)    混凝土(níng)     气喘吁吁(Chuǎn)
    D.纸屑(xuè)     盥洗(guàn)   入场券(quàn)     唾手可得(t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年剪纸艺人张峥嵘可谓心细手巧,技艺高超,只要你说出你的想法,她就
    可以信手拈来,几分钟便剪出你想要的剪纸作品。
    B.游览“锦里”,人们不仅可以在它的古色古香中流连忘返,还可以住进高挂着
    丝绸灯笼的客栈,在彻夜辉煌的灯火中感受时空变换的神奇。   
    C.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春意阑珊——第二十届“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开
    幕式在龙泉驿区洛带古镇隆重举行。
    D.近年来,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直线攀升,如“快乐大本营”等娱乐类节目办得
    绘声绘色,深受观众的喜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这一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主角,有的时候是配角,有的时候又是观众,但无论什么角色,都有自己的生活基点和轨迹。
    B.中国“死海”长期以来倡导着健康自然的旅行生活方式,诸如漂浮、黑泥体验、盐疗等对游客并不陌生。
    C.阅读与思考同行,能使我们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能使自己的头脑清醒明白,而最终成为一位思考者。
D.书界人士认为健康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市场空间还将不断扩大,人们对大众健康的关注度还将不断提高。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喜欢这种灵魂还乡的感觉,即使是____________。譬如秋天的一个黄昏,夕阳沉沉地坠了下去,南飞的雁群从洒满余辉的天边缓缓飞过,长河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还有,
____________。才真正明白故乡之于人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维系和灵魂回归。
  ①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即使是幻梦一场,那叶归舟最终并不能真正在故乡
    靠岸,我也喜欢
  ②幻梦一场,那叶归舟最终并不能真正在故乡靠岸;即使是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难
    险阻,我也喜欢
  ③在有月亮的晚上,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天地澄净,清辉四溢,而《思乡曲》
    的旋律正好渡着月光悠悠飘来,心中更是生起无限的美丽乡愁。
  ④在有月亮的晚上,天地澄净,清辉四溢,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而《思乡曲》
    的旋律正好渡着月光悠悠飘来,心中更是生起无限的美丽乡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
      茶业的变迁    '
    我国古代茶树首先是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甘肃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因为当时的政治
中心在这一带。秦汉统一中国之后,茶树随着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
流而广泛传播开采。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提倡坐禅戒酒、讲法诵经;文人
学士则崇“玄学”,尚清谈。饮茶可以驱睡、提神、解渴、充饥,于是僧侣道士、士大夫
阶层饮茶之风盛行起来。这种饮茶风尚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总起来说,隋唐以
前的茶叶生产在区域、规模、产量、采制技术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还是狭小、简陋、少
量、原始和单一的。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产茶区域就主要限于江苏、安徽、湖北、四J11一带
长江流域地区,茶树栽培也多数只是在名山寺院的近旁山谷之间。很少成片的茶山,茶叶
加工也只限于饼荼的制作,即将鲜茶叶捣碎制成饼状茶。
    隋唐时代,佛教道教盛行,僧侣道士倡行的饮茶之风上迭宫廷王室、下至平民百姓,
以至成为风俗,并且还传到了北方、西北和西藏等地。在茶叶生产方面,唐代较前有了较
大发展,茶叶产地已经很广。据《茶经》记栽,当时全国已有八大茶区.江苏、安徽、江
西、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都是茶叶产地,已与现代茶区分布相近。在茶叶加工制
作方面,这一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饼荼制作技术,并且出现了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团块荼
的技术。由于对制造技术掌握不同,茶色有绿、黄、黑,于是产生了绿茶、黄荼、黑茶的
名称。茶叶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重要商品,这突出表现在“茶马互市”的兴起。所谓
“蔡马互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西部争北部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少数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和畜
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生活、生产用品的比较集中的大规模集市性贸易活
动。当时输往北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
    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却超过隋唐时代,当时从京城到全国各地遍设道教宫观。
这一时期,揉佛、道于儒的“理学”兴盛起来,理学家大多热衷于“性”“命”“义”“理”
的高谈阔论。因此,宋代“饮茶论道”“烹饮品茗”之风比起隋唐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时期,“茶马互市”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繁荣起来。茶叶加工出现蒸青散茶技术,使茶的真味和本色得到保持。南宋时又发明了炒青技术.进而发展到黄、黑散茶,技术日益
提高。熏制花茶也出现了。
    元代茶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西北茶叶市场的开放上。西北茶市的开放。使饮茶风气
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间更为普及,从而促进了边茶的大量生产。明代茶叶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叶质量的改进以及诸如《茶疏》、《茶谱》等一批茶叶专著的问
世。比如这一时期鲜叶锅炒、高温杀青、揉捻、干燥的炒青制茶方法已经相当普遍,还发
明了红茶制法,开始生产小种红茶等。明代起,中国茶树栽培技艺开始西传欧洲。
    清代,饮茶盛况空前。人们应酬、交际、送礼都已离不开茶。茶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了。
5.从原文看,下列对茶业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组是
    A.秦汉统一中国后,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广泛,茶树种植
    由四川开始向这些地区传播。
    B.饮茶有驱睡、提神等功效,可供佛教、道教坐禅讲经之用,因而僧侣道士之
    间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C.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崇玄学”,“尚清谈”,玄风盛行的文化氛围使饮茶成
    为时尚,客观上促进了茶叶的生产。
    D.唐宋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开始用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
    等生活、生产用品,因而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多。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虽有发展.但产量低,采制技术原始,采茶区域较为狭
    小,茶树栽培较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B.唐代茶叶产地的分布与现代茶区大体一致,茶叶加工制作技术得到较大发展,
    饼茶制作技术、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成团块茶的技术进一步完善。
    C.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和“理学”却空前兴盛,“饮茶论道”“烹饮品茗”
之风盛行一时,茶叶加工注重了茶的真味和本色。
D.明代是我国茶业继续发展的时期,制茶技术得到提高,茶叶质量有所改进,
    《茶疏》《茶谱》等一批茶叶专著问世,茶树栽培技艺甚至远传欧洲。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茶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很早就
   开始种植茶树并生产和输送茶叶的四川就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到明代时我国已经掌握了饼茶、团块茶、蒸青散茶、
    炒青制茶等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茶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C.在倡导绿色食品理念的今天,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饮用价值
    的绿茶将逐步取代黄茶、红茶等其它茶类。
    D.随着茶叶生产的逐渐发展,到清代时,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饮
    料,不再是宫廷享用的贵重物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盖宽饶宇次公,魏郡人也。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
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上l临飨罢卫卒,卫卒数千人皆叩头
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
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
许伯自酌日:“盖君后至。”宽饶日:“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日:“次公醒而
狂,何必酒也?”坐者皆属目卑下之。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
坐皆大笑。宽饶不说,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沭猴舞,失礼不敬。上欲罪少
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宽饶为人刚直,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
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
讥,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亦不得迁。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宽饶自以行清能壶:堕盗兰。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日:“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自古之治,三王之术各有制度。今君不务循职而已,乃欲以太古久远之事匡拂天子,数进不用难听之语以摩切左右,非所以扬令名全寿命者也。窃为君痛之。”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谏大夫郑昌
愍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到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白《汉书·盖宽饶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案行士卒庐室                        案:查看
    B.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                  谢:谢罪
    C.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      非:诋毁
    D.乃欲以太古久远之事匡拂天子            拂:矫正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宽饶“为人刚直”的一组是
    ①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
    ②平恩侯许伯人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
    ③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
    ⑤洁白公正,不畏强御。 
    ⑥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宽饶做司马时,关心士卒,受到士卒的拥戴;做司隶校尉时,直言敢谏,
    公卿贵戚也不敢犯禁,京城因而太平无事。
    B.盖宽饶在许多官员都去恭贺平恩侯许伯时,勉强前往。当长信少府假扮沐猴
    与狗争斗为乐时,盖宽饶认为失礼不敬,因而加以弹劾。
    C.盖宽饶为人刚直,志在奉公,不谄权贵,淡泊名利,但却对人苛刻,与贵戚
    结怨,又爱批评朝政,以致皇帝虽然宽容他,却不再提拔他。
    D.盖宽饶没有听从太子庶予王生的劝告,仍然上书谏争,终于触怒皇帝而被交
    付下吏处置,最后引颈自杀。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斜线(/)给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上 以 宽 饶 怨 谤 终 不 改 谏 大 夫 郑 昌 愍 上 书 颂 宽 饶 上 不 听 遂 下 宽 饶 吏 宽 饶 引 佩 刀 自 刭 北 阙 下 众 莫 不 怜 之。
    (2)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表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捣衣:制表的布韦须先王砧上。用杵捣平捣软。
(1)作者是怎样写“玉关情”的?请结合前三句诗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此诗“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含浑无尽”,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  《诫子书》)
    王维《山居秋暝》中具体描写山中雨后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兵车行》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集中展现成千上万家庭妻离
    子散的悲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直接表现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陆游《书愤》中具体追忆自己参与抗金的战斗经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①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亍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
  扎特。
    ②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已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
  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荚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
  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③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
  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
  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
  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④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
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
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
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幢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
为世界唱着芙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
的浅薄。
    ⑤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
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
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
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
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
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扣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
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⑥:他的钢琴奏呜曲《月光》,便是倒映看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洞,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⑦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激滟、风光旖旎的
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⑧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拜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
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⑨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⑩是的,美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
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地是同一时代的两住大师。时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
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
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予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
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
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在莫扎特《天神交响曲》震撼天地的旋律中。
贝多芬大概终于忘记他所有的成见,因情感共鸣而手舞足蹈了” 
    ⑩荚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
身份,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
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
了他对芙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
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
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高山巍巍,漉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
人类的福分.
                                    (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14.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
溪流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溧阳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  下一个『2007年江西省名校模拟高考试题(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