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20分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 分数(评价)________第Ⅰ卷(共22分)  一、(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都相同一项的是:( )  A.札记  捆扎  渣滓  叱咤风云  B.寒暄  渲染  旋风  头昏目眩  C.阜盛  埠头  束缚  死
试题预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 分数(评价)________
 
第Ⅰ卷(共22分)
  一、(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都相同一项的是:( )
  A.札记  捆扎  渣滓  叱咤风云
  B.寒暄  渲染  旋风  头昏目眩
  C.阜盛  埠头  束缚  死灰复燃
  D.痴情  魑魅  嗤笑  妍媸自别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惭形秽  故技重演  硕果仅存  融汇贯通
  B.百无聊赖  为虎作伥  决无仅有  莫衷一是
  C.放浪形骸  沸反盈天  举案齐眉  刚愎自用
  D.舆图换稿  为利是图  昭然若揭  事必恭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陈奂生身上,既体现了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面貌,又________着阿Q精神的某些烙印。
  ②达官贵人来裕泰茶馆意在寻些逸闻鄙事,三教九流更是把这里作为________的场所。
  ③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竟一一_________,正可谓“悖乎事理而顺乎人情”。
  A.保留 交易 兑现      B.保存 交流 应验
  C.保留  交流 应验     D.保存 交易 兑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句是:( )
  A.“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嘲讽那些不知读书为何用的“书虫”呢,还是以戏谑的口吻赞赏“读书当观其大略”的要诀?
  B.纵然沿途险情迭出,寂寥令人恐惧,非但没有吓倒他,却使他领悟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真谛,告别了“畏难”。
  C.拍卖之前我再次提请竞拍者应严格履约:一经落槌,即认定成交,不再递增竞拍价,否则一切经济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D.文件从理论和政策上对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行医疗保险的问题,分别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
  5.下列有关作品、作家等项目全都对应的一项是:( )
  A.《柳毅传》——古代神话传说——唐代李朝威整理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拟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明末冯梦龙著
  C.《家庭的苦难》——《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章——法国巴尔扎克著
  D.《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鲁迅作于1924年
  6.下列各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了自唐宋以来即已广泛流传的演唱文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红楼梦》的诞生则标志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登上了辉煌的顶点。
  B.小说的线索对穿织情节和调度人物“出场”起到重要作用。鲁迅在《药》中巧妙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胶结华、夏两家人的命运,塑造社会各类人物的典型形象。
  C.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借平凡琐事嘲讽、鞭挞了别里科夫之类“套中人”守旧、猥琐的习气,意在唤起民众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引起疗救的注意。
  D.戏剧要集中而尖锐的反映社会矛盾,因此它的题材、内容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剧中人物也必须具有或善或恶、或高尚或龌龊的典型性格。否则,难以凸现戏剧冲突,戏剧作品便失却了灵魂。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靼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子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选自《汉书•苏武传》)
  7.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胜张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B.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B.欲因此时降武
  C.单于壮其节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0.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2)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3)副有罪,当相坐      (4)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第Ⅱ卷(共78分)
  三、(共11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段落中画横线的语句(5分)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1)试与他虫斗,虫尽靡。(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构成一段内容明确、语意连贯的话(每处填写的文字不超过20个)。(3分)
  我追求朴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爱单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欣赏明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长亭送别》中最后一支曲子【收尾】,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应当怎样断句?(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两句话,点评【收尾】这支曲子的艺术特点(涉及一点就可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15~18题(9分)
  我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今天,元杂剧和明清传奇虽已“有曲无戏”,但其剧本仍有极高的鉴赏价值。杂剧和传奇的戏曲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三维互动,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给观众以听觉与视觉的艺术享受。鉴赏古代戏曲语言,重点自然在曲词与宾白。当然,要论及整体舞台效果,还是离不开对“三维动画”的体味。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结合剧情品味戏义,不仅要理解语意,注意修辞,而且要体会这样写的效果与蕴涵的情味,特别要关注形象化、情感化的语言对推动情节发展与塑造血肉丰满的剧中人物所起的作用。且看《窦娥冤》中【滚绣球】一曲,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格频出迭见,毫无花拳绣腿之嫌,极尽强化舞台效果之力。
  古代戏曲的戏文讲究用典,富有文化内涵,但也力求语言的通俗化,不避口语俚俗,力求宜于表演、易于接受。这是古代戏曲语言又一个鉴赏点。《窦娥冤》中【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正因如此,许多优秀剧目,既让“勾栏瓦肆”的市井观众叫好,又引来文人雅士捧场。李渔《闲情偶寄》云:“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与小儿同看”,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这位戏剧评论家道出了编剧者的心机。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其抒情性与音韵。《长亭送别》中【叨叨令】与《哀江南》中
  【离亭宴带歇拍煞】就很值得玩味。前者使用儿化韵,妙用修辞,借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出浓重的抒情氛围。后者对仗、整句俯拾即是,衬字、赘韵、重韵恰到好处,节奏鲜明,收到以声传情的绝佳效果。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的传统营养了戏曲创作,以至借景抒情成为表达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展现性格特点的重要戏剧语言。《长亭送别》中【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便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
  古代戏曲往往用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和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赏析《窦娥冤》《牡丹亭》,对这一点会有深切的体会。
  15.第一段中,“有曲无戏”是什么意思?(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中,“三维动画”代指什么,它有什么功能?(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说“这位戏剧评论家道出了编剧者的心机”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上文,分条概括我国古代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8分)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以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地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唐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19.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因为这些志怪、志人故事只能称作小说的雏形或嚆矢。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C.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D.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20.标有横线的“小说的因素”在文中是指:( )
  A.神话、寓言、志怪小说
  B.神话、寓言、历史散文
  C.神话、寓言、志人故事
  D.神话、寓言、历史散文、志怪小说、志人故事
  21.按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的小说的一项是:( )
  A.《西厢记》《三国演义》《夸父追日》《子夜》
  B.《柳毅传》《红楼梦》《阿Q正传》《陈奂生上城》
  C.《西游记》《世说新语》《荷花淀》《呐喊》
  D.《聊斋志异》《守株待兔》《荆轲刺秦王》《边城》
  2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的形式。”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应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来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六、(50分)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假如我写得好这个汉字,
  我就甩开两脚;
  作为一个选手,
  投在赛场上奔跑。
  倘若我写不好这个汉字,
  我将会并拢两脚;
  当成一根枕木,
  躺在钢轨下来铺道。
  【要求】
  (1)以“做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不少于700字。
  (2)也可以写一篇鉴赏新诗《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3)作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共12分)
  1.D
  2.C(A项“故技重演”应为“故伎重演”,“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B项“决无仅有”应为“绝无仅有”。D项“为利是图”应为“惟利是图”,“事必恭亲”应为“事必躬亲”。)
  3.C(①句,“保留”有“遗留”的意思,而“保存”有“收存”的意思,与“烙印”不搭配。②句,“交流”,使前后两个分句语意勾连,况使用“交易”,根据不足。③句,“应验”专用于预言,预想得到客观验证,“兑现”,则语意宽泛)
  4.A(B句,“纵然”,多余,“非但没有吓倒他”与后面的分句应为递进关系。C句,“否则一切经济损失由违约方承担”,造成语意混乱。D句,有短语不搭配的毛病,“明确的规定”应与“详细地说明”互换。)
  5.C(A项,《柳毅传》是唐代李朝威创作的传奇小说。B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D项,《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6.D(戏剧“题材、内容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说法失准,历史剧、神话剧、童话剧就不一定如此。“剧中人物也必须具有或善或恶、或高尚或龌龊的典型性格”的说法,绝对化,不妥。)
  二、(每小题2分,共10分)
  7.D 8.C 9.A 10.B 11.B
  三、(共11分)
  12.(5分,画横线处为采分点)
  (1)试着跟其他的蟋蟀斗,那些蟋蟀全败了。(2分)
  (2)把它(蟋蟀)献给抚军。抚军非常高兴,用金笼装着它呈献皇上,奏疏详述这只蟋蟀的本领。(3分)
  13.(3分)
  没有统一答案。所填写的文字或为理由,或为目的,应分别与“追求”、“喜爱”、“欣赏”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句式则不一定工整。
  【举例】我追求朴素,不必为粉饰自己而苦心思虑;我喜爱单纯,不必为逢迎他人而抛却真诚;我欣赏明快,不必为显示智谋而故弄玄虚。
  14.(3分)
  (1)(1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思量这样大的小车如何载得起。“大”、“小”之间必须断)
  (2)(3分)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举例】妙在最后一句,点化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唱词中透出几多才女气。
  四、(17分)
  (一)(9分)
  15.(1分)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已不在戏剧舞台上出现,但有剧本行世。
  16.(2分)代指“唱词、宾白、科介”,三者的交相配合。其功能是,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给观众以听觉与视觉的艺术享受。
  17.(2分)戏曲语言要有文采,更要注意通俗,宜于表演、易于接受,力求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18.(4分)(1)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语言推动情节发展与塑造血肉丰满的剧中人物。 (2)富有文化内涵,通俗化,宜于表演、易于接受。 (3)具有抒情性与音韵美,以声传情。 (4)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以上各题答案,表述不求一律,意思对即可。)
  (二)(8分)
  19.C 20.B 21.B 22.A
  六、(50分)作文评阅办法,可参考高考有关规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西北地区重点中学联谊校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下一个『宁夏银川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