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7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说明: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
试题预览
  2007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说明: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符合(fú) 揶揄(yé) 下载(zài) 蓦地(mù)
B.谂知(shěn) 邋遢(lá) 掸尘(dǎn) 浙江(zhè)
C.填平(tián) 蛤蜊(gé) 成绩(jì) 哄传(hōng)
D.撩起(liāo) 仓颉(jié) 咋舌(zé) 发怵(c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凌厉 对垒 博奕 瑕不掩瑜
B.相像 坐落 牙牙学语 天真罄露
C.震撼 盘桓 哈蜜瓜 和颜悦色
D.般配 伧促 咄之以鼻 流连忘返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个人自呱呱坠地起,接受的都是这种神话了的“恶狼传说”,多年的“狼外婆”影响,使得公众对于狼产生了种超乎实际的恐惧。
B.一个连自己的亲身父亲都不认的学生,哪有半点“德”字可言?
C.这其间,暗流涌动,中日经贸前景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
D.他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继而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理喻。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近代著名的“丁戌奇荒”中,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其中山西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被夺去生命。
B.有关人士建议储户将家中各类银行卡、存折、定期存单、国库券等有价凭证倾囊而出,列出一份明细清单,以便清理已开立的账户。
C.作为一个艺术奇才,他对自己的绘画技艺尤为自豪,但是同行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诗第一,书次之,印再次,而他最得意的绘画倒是叨陪末座。
D.“英模”们在本场报告会上充满激情的演讲让每一位在场的官兵声泪俱下,演讲结束后,掌声雷动。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虽然这一观点并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B.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中央部委产业经济报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评委会制定了《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对报纸编校差错的认定提出了具体的尺度。
C.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自然更不会有两个性格完全一样的个体,即使是孪生兄弟,他们的性格也会有许许多多明显乃至细微的差别。
D.我们在考察世界各文明帮地时认识到,很多文明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疲疲沓沓地固守千年,而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具有创新能力就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大众化不等于“泛娱乐化”
回顾2006年的大众文化,涉及的关键词不得不提及“选秀”、“恶搞”、“易中天”、“于丹”等。在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已经清晰折射出“文化娱乐化”倾向。自2005年“超级女声”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后,选秀热在2006年继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卫视、地方台各种选秀节目不下20个。“一夜成名不再是梦”,选秀成“造星运动”。“文化娱乐化”已经切实影响着社会大众对文化的审美旨趣,特别影响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应该明白“文化娱乐化”倾向是市场化和全球化必然的结果。但在看到我国的大众文化娱乐化程度不够的同时,更需要敏锐观察这种娱乐文化包含的负面因素,比如说它造成人精神肤浅化、庸俗化等等。娱乐化的趋向不是坏事,关键是怎样把娱乐化趋向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其次,需要肯定文化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之就是“文化大众化”。但是文化大众化不等于“泛娱乐化”。现在是不少文化娱乐类节目没有文化,只有越来越厉害的“恶搞”。
社会文化自身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操作上容不得半点简单化倾向。我们在倡导文化大众化的时候,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强调:一是建筑在大量通俗化和普及性的文化金字塔顶端的,应是那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传统、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当代文化最高水准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的评判不可简单地用票房的多寡作标准;二是文化的多样性、多层次绝不是低档次的代名词,不能以社会需求,不能以收视率高低为借口向市场推销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垃圾,更不能错误地以为大众只能欣赏那些档次很低的东西。
再次,文化工作者应该自觉地充当民族优秀文化的守护者,坚守文化发展的最底线;同时正视大众文化的发展,研究和探讨民族文化与娱乐文化“共生”的发展规律。
最后,面对“泛娱乐化”的倾向,需要努力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情趣健康。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未来的经济发展、议会进步须臾不能离开文化,文化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发挥着基础性、核心性作用。而这种能体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智慧结晶的文化,必是那些既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又富有前瞻性的宏阔境界、且充满活力的精神创造物,而绝不可能是那些浮光掠影的文化泡沫。我们不能以文化产业的名义制造文化垃圾,更不能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破坏民族的优秀文化。   (《文汇报》2007 – 03 – 08原文有删改)
6.下面与“文化大众化”“文化娱乐化”有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娱乐化”对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B.“文化娱乐化”已经是客观的社会现实,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C.在“文化娱乐化”影响大众对文化的审美旨趣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D.如果任由“文化娱乐化”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泛娱乐化”的倾向,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
7.以下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我国实际考虑,还需要我们将大众文化娱乐化做得更专业。
B.社会文化是极丰富复杂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允许多样化、多层次、多格调的文化存在。
C.代表当代文化最高水准的优秀文化建筑在文化金字塔的顶端,所以票房、收视率都不高,难以被大众接受。
D.作为文化工作者应自觉保护、弘扬前人留下的文化财富,因为它们是最优秀的文化。
8.下列与原文相关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众文化娱乐化的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它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文化,而且能够牵引更多的人关注社会文化。
B.探讨“文化娱乐化”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于引导当前的文化潮流或时尚,更在于正确看待我国的民族文化问题。
C.前一阵,网络上展开了“孔子与章子怡谁能更有效地代表中国文化的讨论”,因其包含文化因素,作者应该并不反对。
D.对于“文化娱乐化”现象,我们既不能反应过激,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进一步分析,针对不同的属性采取不同的态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1]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2]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3]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4],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5]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6]。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1]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2]岩崿(è)山崖。
[3] 瀄滵(jiémì):水疾流的样子。[4]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5]箨(tuò):笋壳。[6]御:用。蓬藋:谓用逢蒿、藋草来垫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食颇苦难 苦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
B.茹啖其草木之荑 茹啖:吃
C.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安坐
D.出入必舆隶 舆隶:驾车马的仆役
10.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剑溪之水出焉 然力足以至焉
B.久则弥觉其甘 故木受绳则直
C.是人之所谓乐也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吾闻井以甘竭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和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0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14.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2分)

   (2)莫不族布而罗生焉(2分)

   (3)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2分)

1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看似平淡,但意蕴深婉”是《虞美人•梳楼》的特点,请结合上片“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词均描写了词人在雨中所见的海棠但用意与手法各不相同,试具体分析。(4分)



16.填空(任选两小题)(4分)
   (1)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2)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阿房宫赋》)
五、(25分)
幽径悲剧
季羡林
   (1)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
   (2)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
   (3)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4)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5)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6)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来下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7)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这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宫,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8)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
   (9)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天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在,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10)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下面被人砍断,                                                             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11)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12)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处,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成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3)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苦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14)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原文有删节)
17.试分析2—5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本文描绘了北大校园里一条幽僻的小路上的一株古藤萝,从原文看它美在哪里?请分条概括并结合原文具体分析。(6分)


19.试分析“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3分)


20.(1)结合文章说说造成古藤萝悲剧的根源是什么?(3分)


   (2)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和加强本文的悲剧效果的?请简要说明。(4分)


21.根据上下文的描述通过想象补写出原文。要求:符合语境,且至少使用一种修辞。(40字左右)(6分)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下面被人砍断,(1)                               
                                              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2)                                                 

六、(9分)
22.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仿照以上示例,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论。评论可以揭示作品主题,可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每一则不超过20字)(6分)
《离骚》                              
《阿Q正传》                          
《巴黎圣母院》                         
23.3月份,辽宁遭遇了56年来罕见的暴风雪,大雪是对城市“生命线”的严峻考验,但在风雪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电力工人顶风冒雪抢修受损网线,公交司机被困在暴风雪中仍彻夜坚守岗位,环卫工人在雪深过膝的街路上持雪清障……请你从上述群体中选出一类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并为其写一句颁奖词。(要求:突出人物的事迹,语言有感染力。)(3分)
    感动人物:                   颁奖词:                           
七、(60分)
24.作文。(60分)
题目:聆听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符合fú  蓦地mò   B邋遢lā   D好怵chù
2.B/A博奕(弈) C哈蜜瓜(密)  D伧促(仓)
3.D
  A“神话”是指关于神仙或被赋予神话色彩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一个名词,在这一句里应选动词,故应为“神化”。
  B“亲身”指的是亲自,也就是自己动手做某事,应为“亲生”
  C“其”与前面的代词“这”重复,也改为“期间”,“这期间”表达的就是“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金坛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下一个『重庆八中高2007级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