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二)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二)
(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二)第一卷(选择题共21分)一、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中国的陶俑起始何时,说法不一。花了38年时间,72万劳力建筑的秦皇墓中,已有显示强大秦军实力的兵马俑。西汉后出现了杂技俑、歌舞俑,到唐三彩胡人俑、女伎俑。中国的陶俑发展走到了顶峰。宋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的辉煌时期,与五大窑相
试题预览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二)
第一卷(选择题共21分)
一、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中国的陶俑起始何时,说法不一。花了38年时间,72万劳力建筑的秦皇墓中,已有显示强大秦军实力的兵马俑。西汉后出现了杂技俑、歌舞俑,到唐三彩胡人俑、女伎俑。中国的陶俑发展走到了顶峰。
宋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的辉煌时期,与五大窑相伴随的,瓷俑取代了陶俑。目前出土的瓷俑中,除菩萨造像,一般人物俑都用写意手法塑造,精细生动的不多。
这套问世于南宋的吉州窑戏剧俑,全套由12个人物组成,人物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的戴着怪异的头饰,双手高举;有的双腿下跪呈作揖状,有的一腿下跪,一腿弯曲,右手支着头,很似罗丹雕塑的思想者;有的左手贴腰,右手行军礼……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个个张着口,似乎在合唱着,他们具体在演什么曲目,此曲目是否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能找到,有待考证。
12个戏剧人物俑,组合在一起很有趣,他们每个高10多厘米,全由当年制瓷艺人手工捏制而成,其瓷釉黑中带褐,底露灰白胎,瓷质坚硬。
这套戏剧俑出自福建泉州,它可能是当年一个戏剧爱好者、也可能是一位戏剧班主的陪葬物。南宋迁都杭州,社会逸乐与奢靡之风南下。南宋诗人刘克庄在《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帘未知”。从此中可见当年浙闽地区市镇瓦肆的热闹。
中国戏剧,在南宋是一个转折期,王国维认为,此时戏剧“殆多以歌曲演之”,而且“优词乐语,自有其体”,角色也有规定。八百年前这套南戏人物俑,也许就是当年中国戏剧转折的一份历史物证。
1. 对“八百年前这套南戏人物俑,也许就是当年中国戏剧转折的一份历史物证。”的
理解正确的是:
A. 这套南戏人物俑是我们陶俑走到顶峰的标志。
B. 吉州窑戏剧俑12个人物的各个不同服饰也有一些差别,可以说明他们的各自有自
己的特色。
C. 它可能是当年一个戏剧爱好者、也可能是一位戏剧班主的陪葬物。
D. 每个高10多厘米,全由当年制瓷艺人手工捏制而成,组合在一起很有趣。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的人物俑一般都是用写意手法塑造,精细生动的不多,除了为宗教造像。
B. 瓷俑替代陶俑和宋代五大窑的出现关系密切。
C. 12个戏剧人物俑都是由当年制瓷艺人手工捏制而成,说明当年的制瓷工业化水平低下。
D. 这套戏剧俑出自福建泉州,可以推测当年南宋迁都杭州,社会逸乐与奢靡之风南下直到福建。
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最近科学家解开了绿蟒皮肤变色之谜。澳洲国立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随着绿蟒的
生长,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与其新栖息环境相融合的颜色。
来自澳洲国立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大卫•威尔逊博士和罗勃特•汉索翰博士与埃克塞特大学的约翰•安塔尔教授通过无线电追踪对约克半岛海角的绿蟒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最终解开了这个秘密。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有时也会改变颜色,但是没有一种动物能像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的绿蟒那样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谜团一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之久。汉索翰博士介绍说,这种美丽的爬行动物在宠物市场上很流行,因为它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研究人员用无线电追踪了大量的未成年和成年的绿蟒并利用先进的光谱测定法对它们的颜色进行了分析,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色彩鲜亮的年轻绿蟒的栖息地与较年长的完全不同:未成年的绿蟒一直生活在雨林的外围,它们在那里捕食一些体形较小的动物,如小蜥蜴和蟑螂;而成年绿蟒则生活在雨林的树冠层中捕食松鼠和鸟类。未成年绿蟒的黄色和红色使它们完美地隐藏于森林边缘的多色树叶和草地中;成年绿蟒的绿色则使它们能隐身于树冠层中伺机捕猎松鼠和鸟类。
“只有当我们搞清楚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所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才能了解他们之间存在如此大的色差的原因。未成年的绿蟒要花一年才能长到能够猎食鸟类的大小,然后它们便开始蜕皮、长出绿色的新皮,并搬进雨林深处开始它们的新生活。”汉索翰博士说。
3. 下列对“只有当我们搞清楚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所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才能了
解他们之间存在如此大的色差的原因”的理解不当的项是:
A.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捕食对象不同,造成它们的颜色不同。
B.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栖息地不同,造成它们的颜色不同。
C. 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未成年和成年绿蟒的颜色有了差异。
D. 未成年绿蟒长到一年后,褪去旧皮长出新皮然后颜色也随之改变。
4.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随着绿蟒的生长,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新栖息地的颜色。
B. 一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的谜团是:绿蟒的颜色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C. 成年绿蟒到了能够捕食鸟类和松鼠的时候,就来到雨林深处,改变自己的肤色。
D. 未成年的绿蟒过了一年才能拥有能够猎食鸟类的个头。
三、文言文阅读(9分)
自马臻开鉴湖,而由汉及唐,得名最早;后至北宋,西湖起而夺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鉴湖之
澹远,自不及西湖之冶艳矣.至于湘湖,则僻处萧然,舟车罕至,古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余弟毅儒,常比西湖为美人,湘湖为隐士,鉴湖为神仙.余不谓然.余以湘湖为处子,腼腆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饮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渫(改女旁)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清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馀',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馀'.董遇曰:'冬者,岁之馀也;夜者,日之馀也;雨者,月之馀也.'雪〔山献〕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 雨色空朦,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即湖上四贤,余亦曰:乐天之旷达,固不若和靖之静深;邺侯之荒诞,自不若东坡之灵敏也.其馀如贾似道之豪奢,孙东瀛之华赡,虽在西湖数十年,用钱数十万,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未曾梦见者在也.世间措大,何得易言西湖!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至北宋,西湖起而夺之 夺:超过
B.古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 齿:说到
C.至于湘湖,则僻处萧然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的连词
D.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深情;深厚的感情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自不及西湖之冶艳矣∥犹及见其未嫁之时
B. 余不谓然∥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 雪〔山献〕古梅, 何逊烟堤高柳∥世间措大,何得易言西湖
D. 鉴湖之澹远∥在春夏则热闹之至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多方比照鉴湖、西湖、湘湖,是为了说明西湖的美是不可替代的。
B. 作者以董遇的读书三余来比游湖三余,说明游西湖最好是在悠闲的时候。
C. 作者把与喜欢西湖的人分了三等,最得西湖情趣的是林和靖、苏东坡,其次是白乐天、邺侯,其三是贾似道、孙东瀛。
D. 本文是游记小品,作者利用对比、顶针、比喻、排比的手法从各个角度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的理解。
第二卷(共129分)
四、文化经典阅读(10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1)。”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2)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回:“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1)re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2)司马牛据说是宋国大夫桓趔的弟弟。桓趔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趔不是他的哥哥。
(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 在本段中的问答中,孔子和子夏都结合了司马牛的具体情况启发他了解“君子”、“礼”、“悌”的内涵,请结合司马牛的遭遇加以说明。(4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6分)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 后人评蒋捷词,以为善写愁,愁绪往往逐层递进,耐人寻味,本词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请分析说明。(3分)
(2)“流光容易把人抛……”句历来为人赞赏,请给予分析(3分)
10。名句名篇默写(6分)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3)是日也,(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6)(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简答每题用100字左右作答,四题任选两题(10分)
(1)简述《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的情节。
(2)简述《家》中觉新结婚前的心理矛盾。
(3)简述《唐吉诃德》中唐吉诃德攻击羊群的故事。
(4)简述《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形。
五、现代文学作品阅读(17分)
谁的影子
那时候,喜欢在秋天的下午捉蜻蜓,蜻蜓一动不动趴在向西的土墙上,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蜻蜓。一个夏天似乎只见过有数的几只,单单地,在草丛或庄稼地里飞,一转眼便飞得不见。或许秋天人们将田野里的庄稼收完草割光,蜻蜓没地方落了,都落到村子里。一到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趴满了蜻蜓,夕阳照着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丝各异的细长尾巴。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捉住了也不怎么挣扎,一只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地趴着。如果够得着,搭个梯子,把一墙的蜻蜓捉光,也没一只飞走的。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之极,生怕一拍翅,那点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蜻蜓飞来飞去最终飞到夕阳里的一堵土墙上。人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
捉蜻蜓只是孩子们的游戏,长大长老的那些人,坐在墙根聊天或打盹,蜻蜓趴满头顶的墙壁,爬在黄旧的帽檐上,像一件精心的刺绣。人偶尔抬头看几眼,接着打盹或聊天,连落在鼻尖上的蚊子,也懒得拍赶。仿佛夕阳已短暂到无法将一个动作做完,一口气吸完。人、蜻蜓和蚊虫,在即将消失的同一缕残阳里,已无所顾忌。
也是一样的黄昏,从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趴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不知觉。他的衣裳和帽子,都被太阳晒黄。他的后脑勺晒得有些发烫。他正从西边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他的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她喊孩子打洗脸水:“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快准备吃饭了。”
孩子打好水,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独独的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那是谁的父亲。
谁的母亲在那个门朝西开的院子里,做好了饭。谁站在门口朝外看。谁看见了他们……他停住,像风中的一片叶子停住、尘埃中的一粒土停住,茫然地停住——他认出那个院子,认出那条影子尽头扛锨归来的人,认出挨个摆在锅台上的八只空碗,碗沿的豁口和细纹,认出铁锅里已经煮熟冒出香味的晚饭,认出靠墙坐着抽烟的大哥,往墙边抬一根木头的三弟、四弟,把木桌擦净一双一双总共摆上八双筷子的大妹梅子,一只手拉着母亲后襟嚷着吃饭的小妹燕子……
他感激地停留住。
12.请说说文章标题为什么取“谁的影子”?(3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人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的意思。(3分)
14.简要分析“仿佛夕阳已短暂到无法将一个动作做完,一口气吸完”这个句子写得生动的原因(5分)
15.文章写一个农人回家之前为什么写了夕阳中的其他事物,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六、表达应用(10分)
16.古代,男孩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笄”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想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 释地》):“广平曰原。”)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请根据古人为名设字的方法,为“席殊”取一个字,并请简单说明这个字的原因。(5分)
17.研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5分)
尽管是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树叶)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婷妍交辉。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精当的修辞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就选文中某一处修辞运用作简要评析。(30字左右)(3分)
18.炼字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时能收到一字传神之效。下面的诗句和17题的选文中的“膨胀”二字内涵最接近的一句是:( )(2分)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红杏枝头春意闹
C.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D。桃溪浅处不胜舟
七、作文(70分)
19.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广告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的时间和空间。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它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打断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等,但当我们想要使一种观点一种呼吁为人所知的时候,我们又很自然的想到通过广告广而告之。请以“广告”为话题写一篇9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参考:
1.B 2。C 3。D 4。C 5。D 6。D 7。B
8.(1)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2) 结合“仁、悌、礼”含义来说。
9.(1)“江上舟摇”一个“摇”字,写出了乘舟吴江上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愁;“楼上帘招”一个“招”,通过他的视线让酒楼所暗示了借酒浇愁,使愁绪外化;“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写出了他的船过了秋娘渡又过了泰娘桥,突出思归和团聚的急切,偏在此时“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逢上连阴天气,风吹雨急,一个“又”字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添了一层愁绪。
(2)“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0。11.略
12.文章选“谁的影子”做题目是因为文章的描写重要对象是“人的影子”。
13.指的是人劳累了大半辈子后,最后也是在村边的一段土墙上依着,表达了作者的生
命观。
14.本句生动的原因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夕阳逐渐落下去,一天的时光即将结束,当作一个人的弥留,生动的表现出时光的无法挽留。
15.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作者的心里蜻蜓和人一样过着同样有意义生活,作者通过前文对夕阳中其他事物的描写,使后文所要表现的生命观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16.略
17.(1)选文中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请举出例子加以分析即可。(2)B
18.作文(略) (59.60.86.23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主观表达试题训练
』  下一个『
2007年三明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