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中学高09级第三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横江中学高09级第三次月考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横江中学高09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1—10小题)和第Ⅱ卷(11—21小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收卷是只收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A、太监(jiàn)龟裂(jūn)谬种(miù
试题预览
  横江中学高09级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1—10小题)和第Ⅱ卷(11—21小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收卷是只收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       )
A、太监(jiàn)龟裂(jūn)谬种(miù)瞠目结舌(chēng)
B、禁锢(gù)熨帖(yù)赝品(yàn)稗官野史(bài)
C、龋齿(yŭ)窠臼(kē)沉湎(miăn)硕果累累(lěi)
D、拜谒(yè)亘古(gèn)慰藉(jiè)一暴十寒(pù)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蝉蜕   英雄气概   察颜观色   谈笑风生   杀一儆百
B、神洲   世外桃源   当仁不让   墨守成规   首屈一指
C、寒暄   人才倍出   一愁莫展   按步就班   黯然失色
D、部署   欢度春节   各行其是   真知灼见   铤而走险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通过“木叶”来写出______人口的名句。
(2)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意义迷离不易______。
(3)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______出来的。
A、流传  捉摸   发掘  B、留传  捉摸   挖掘
C、留传  琢磨   发掘  D、流传  琢磨   挖掘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共9分)
从“格致”到“科学”
     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中国士大夫说,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四书集注》的作者朱熹先生解释说,“格”就是“到”,“格物致知”就是“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这不是你们的Science吗?洋人一听,大为叹服,从此Science便译为“格致”,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使用了半个世纪。
    朱熹先生教诲我们,从自身到万物,一草一木都要“格”(研究),今日格一物,得到一点知识,明日再格一物,又得到一点知识,积累多了,万物之理,豁然贯通。这套“格致”学问,表面上看,很像搞科研,却只是假象。原来朱熹先生所谓“格物”,不是动手动脚做实验,而是瞅着那物想问题;“格物”不是研究那物,而是通过那物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达到圣贤境界。在朱熹先生看来,真要用全副精力去研究实物,那叫“玩物丧志”;让你观察外物,为的是内省,好像参禅,与科研风马牛不相及。明朝的另一个理学家王阳明曾讥笑朱熹的“格致”说:“有一位朋友姓钱,想成为圣贤,我就让他去‘格’庭前竹子。钱先生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个道理。我就自己去试,‘格’了七天,也‘格’不出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了!”对此,胡适先生说,“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建立科学。”
   《四书集注》里的“格致”与“科学”无关,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终演变为“科学”。读《四书五经》,遇到“格致”二字,不能解为“科学”,否则,《四书五经》就读不懂;可读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遇到“格致”二字,那意思却大致等同于“科学”。1866年,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为学生编译《格致入门》,放在今天,与《科学入门》同义。1874年,徐寿和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英文译作“上海综合工学院”,又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刊名为《格致汇编》,英文称作“中国科学杂志”,发行23种,译介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如数学、化学、电学、声学、光学、热学等等,都有了对应的中文译名,但“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却步履维艰。
    日本学者岛尾永康考证,日本最早将英文的Science译为“科学”的时间在1874年;中国科技史家樊洪业先生考证,中国最早引入“科学”二字的学者是康有为先生,他在1897年11月前编写的《日本书目志》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两本书:“《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本村骏吉著。”樊先生说,“虽然中日两国的‘科学’在写法上没有差别,但中文从前无此词,康有为的书目志意味着把日文的‘科学’译为中文,是中文第一次出现‘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有其特殊意义。”同一年,严复先生开始翻译《原富》,将“格致”与“科学”并用。但直到十年后的民国初年,“科学”才逐渐取代“格致”,在中国学术界广泛流行。
                                              (2005年12月《中国青年报》)
     5、关于中国近代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使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科学”一词是康有为首次从日本借用过来的。
   B、中文“科学”一词的含义与英文Science的含义完全是一致的。
   C、《四书五经》里的“格致”不能理解为“科学”,但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里的“格致”却与“科学”的含义完全一致。
   D、中国近代科技史上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都有对应的中文译名,但“科学”一词却一直未得到确认。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的“科学”,强调实验的方法,强调研究自然规律,求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B、西方的“科学”,经中国士大夫依据朱熹的言论,译为“格致”,让洋人大为叹服。
   C、中国古代的“格致”之学,不是真正研究事物,所以,“格致”最终没有成为“科学”的代名词。
   D、由“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其实质上是由主观臆想向实证研究的过渡。
   7、下面对导致“‘格致’向‘科学’的过渡”“步履维艰”的直接原因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中国人思想保守、落后,不愿接受任何新鲜事物和新鲜知识。
   B、中国士大夫饱读圣贤之书,却没有“科学”的观念,错将“格致”之学理解为西方的“科学”。
   C、近代有些进步的知识分子,赞同西学中源说,乐意以中国的“格致”指称西方的“科学”。
D、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格致”与“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文言翻译、诗词欣赏及名句默写。(共23分)
11、翻译下面这段文字划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①、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②、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③、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的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5空,每空1分。共5分)
1)、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是故         ,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
诗 意 的 栖 居(节选)    
张 晓 惠
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
②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瞪黄瞪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的岁月。
③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羡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率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④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⑤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⑥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的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意味。
⑦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接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公里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14、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                                                            
                                                                
15、二、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                                                     
                                                                
                                                                
16、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话可否省去?为什么?(6分)
答:                                                            
                                                                
17、你认为《诗意的栖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5分)
18、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4分)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①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语言表达和运用题』  下一个『云南省课改区2007年中考模拟仿真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