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一中07高考模拟卷(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宜兴一中07高考模拟卷(一)(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宜兴一中07高考模拟卷(一)语文2007.3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请将1~10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答案 B B C C A D C C D C 30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
试题预览
  江苏省宜兴一中07高考模拟卷(一)
语文
2007.3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30分)
请将1~10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答案 B B C C A D C C D C 30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肄业/ 造诣     渐染/ 草菅人命     曲高和寡/ 荷枪实弹
B.咆哮/ 发酵     阖家/ 涸辙之鲋     醍醐灌顶/ 啼笑皆非
C.焕发/ 豢养     吞噬/ 舐犊情深     触目惊心/ 相形见绌
D.便笺/ 歼灭     箕踞/ 有案可稽     自惭形秽/ 不容置喙
2.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为了侦破“11.9”连环爆炸案,英国警方察访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B.有些企业领导趁企业改制,想方设法要职工下岗待业,而去雇用工价低廉的外地名工。
C.一方面不想参加竞选政治游戏,另一方面又担心当选者会对自己更为不利,美国民众面对总统大选勉为其难。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走,乘地铁去;买,到地铁商铺去。”如今这句话已成了某市众多市民潜意识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B.在当代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浪潮中,现代人在快节奏、高紧张的生活状态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休息被忽略了,运动也被忽略了。
C.由于油价不断上涨,各国重新重视煤炭的开采和利用,甚至在不妥协地使用清洁能源的德国,煤炭公司也希望当局允许新开一家煤矿。
D.在怒江这种极为特殊的高山峡谷中建电站,产生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远小于在密集的其他江河建设水电站。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思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和意识形态制度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4.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的“政教一体化”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在科举时代,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依赖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而存在,并得以千年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制度也只能屈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
 B.中国的科举制培养的知识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起统治作用,他们受到的教育在政治制度中能够表现出来。
 C.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D.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封建政治制度依赖科举制度而得以获得人才,而科举教育依靠封建统治者的垂青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参与。
5.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元二的科举文明。
 B.面向社会选拔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建立晋升机制,保证了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D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因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
 D.借助科举制度,儒家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其原因是真理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三、(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弘少而温顺,哀平闲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燕,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髃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燕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髃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注释]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8.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致:获得
   B.御坐新屏风                         坐:通“座”
   C.帝即为彻之                         彻:认为透彻        (“彻”通“撤”)
   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                 考:通“拷”,拷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将令相举以法首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不与席而让之曰
     是以就极刑而不愠色
  C.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私曰
     王授壁,相如因持壁却立
(A.用,介词/以便,来,连词;B.并且,连词/却,连词;C.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于是,连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宋私和他的父亲尚对朝廷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B.宋弘举荐了桓谭,但发现光武帝只是喜欢桓弹奏的郑卫淫乐,于是认为桓谭非忠正,便严词以斥,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光武帝也大为感动.
   C.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发现她对宋弘有意,便与之谈论朝廷大臣,而且努力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碗言拒绝.
(光武帝先与湖阳公主谈论大臣,然后才发现她对宋弘有意。)
   D.本文以几件小事的叙述,以光武帝、桓谭、湖阳公主等几个人物的烘托,便把一个恪守礼义、忠直不苟的封建官吏刻画得淋漓尽致。
  
     13.①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时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等到桓谭从宫中退出,自己则把朝服穿戴整齐,坐在大司空府堂上,便派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②光武帝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坐,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③光武帝一听,表情发现了变化,向宋弘道歉,让他重新戴上帽子,此后便不再让桓潭任给事中的职务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3分)
译: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时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等到桓谭从宫中退出,自己则把朝服穿戴整齐,坐在大司空府堂上,便派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
   ②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3分)
译:光武帝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坐,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
   ③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3分)
译:光武帝一听,表情发现了变化,向宋弘道歉,让他重新戴上帽子,此后便不再让桓潭任给事中的职务了。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首联采用何种修辞手法来写秋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首联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即秋风,“君”即诗人。作者从对方着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风去而复返情形。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与描写秋风有何关系?(3分)
答:描绘了一幅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的充满生机的画面。骏马鸷雕一“动”一“开”正是由于秋风使他们心动,神惊。是秋风给他们带来了虎虎生气。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
(3)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秋风秋色的喜爱之情,由“扶病”而“强登台”更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五、(共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造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
1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6分)
   第三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
   第四段: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15.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
   答: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16.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6分)
   答:两者都强调我手造我心。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目标且严肃认真。
17.本文开头和结尾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分析各自有什么作用?(6分)
答: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结尾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揭示了文章主旨。

六、(15分)
18.将下列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
据新华社消息: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9日对以色列电台说,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已经决定取消前往卡塔尔出席伊斯兰会议组织紧急外长会议的计划,决定让埃雷卡特代表巴民族权力机构出席多哈会议。据透露,阿拉法特取消这次行动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以色列将阻止阿拉法特从卡塔尔返回。
答:阿拉法特取消多哈之行
19.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①要充实,内涵须深刻;②要正直,立场须坚定;③要成材,身心须健康;④要牢固,信念须坚定;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①要耀眼,事业须旺盛;②要蓬勃,体力须充沛;③要热情,态度须诚挚;④要燃烧,性格须热情;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20.根据有关内容,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答。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玫瑰的有关知识。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同学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同学回答:“即使刺扎人,但花却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同学回答:“我可以改良它,既不让它扎人,又要让它美丽。”
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同学以其培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闻名。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发现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空气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雨露是免费的,春风是免费的,亲情是免费的,友情是免费的。还有意志,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梦想……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事物都是免费的啊?
以上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18.204.79.25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中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百题训练』  下一个『山西省太原市2007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