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段考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段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段考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踌躇(chóu chÚ)火钵(ō) 忸怩(niǔ ní)   陨落(yǔn)B.隘口(ài)    槐树(huái)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C. 荆棘(jí)    摇曳(yè)  唾手可得
试题预览
  2007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段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踌躇(chóu chÚ)    火钵(bō)     忸怩(niǔ ní)   陨落(yǔn)
B.隘口(ài)        槐树(huái)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
C. 荆棘 (jí)       摇曳(yè)      唾手可得(chuí)     鼾声(hān)
D.讪笑(shàn)       踪迹(zōng)     遮蔽(bì)       凉爽(shuǎng)

2.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B.颓唐:精神衰颓败落。
C.厮守:看护、看守。                 D.无所事事:形容无事可做的样子。

3.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都抒发了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和乡愁。
B.《致空气》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说理诗,主要是通过空气来说明道理。
C.《公输》不仅体现了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而且充分展示了墨子高超的论辩巧。
D.《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害。
   
4.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2分)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
 (2)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  
 (3)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         )
 (4)那棵熟悉的老树,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你还要将它砍下?(        )

5.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仿句: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蜜糖。
  仿写:                                                                        


6.语言运用。(2分)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


7.默写填空。(6分)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2)《送别》中极力渲染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                 。
(3)《清平乐·村居》中最表现童真乐趣的句子是                  ,                。

二、古文阅读理解(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14分)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8.解释下列加点问的含义。(3分)
    (1)八十始得归(      )    (2)松柏冢累累(      )    (3)不知贻阿谁(      )

9.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从哪一诗句可以看出来?(2分)    
 

10.全诗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作者没有直书家的荒凉凄楚,而是抓住了      、     、    、    四种物象,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景物描写由    及    。(3分)

11.“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人公的感受怎样?(3分)



1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子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人者,受中赏。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皆以美于徐公:     
  (3)虽欲言:            (4)皆朝于齐: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16.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2分)  


17.简要概括邹忌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1分)


18.请你说说“除蔽纳谏”的见解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16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9、给语段拟个合适的小标题:            。(2分)
20、文中第一次写到“流泪”,这里流出的泪是(    )(2分)
 A、伤感愧疚。     B、离别忧伤的泪。 
 C、感激动情的泪。 D、伤心悲痛的泪。
21、简析一下父亲为“我”买回橘子后为什么会“心里很轻松似的”。(2分)


22、文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那时真的聪明吗,为什么?(2分)


2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联系当时的家境说说这个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色彩?为什么?(3分)


25、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父亲。你也有爱你的父母亲,请你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珍描写一下你的父亲或母亲。(3分)



二(14分)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A)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B)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C)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D)这就是我“永久的悔”。

26、下面两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请将它们恰当地放回原位。(2分)
  (1)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2)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
  (1)在     处,(2)在      处。
27、“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难解”与“易解”似乎自相矛盾。作者“难解”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它 “易解”?(2分)


2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是什么?你觉得中学生应怎样做才是尽孝? (2分)


29、文末“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30、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1、母爱是伟大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写词作诗表达依依深情。根据你的积累记忆,写出一首歌颂母亲的古诗。(3分)

四、作文。(50分)
  家庭生活中,你感受纯真的亲情;学校生活里,你亲历珍贵的师生情、友情。这其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终生难忘。请就其中一两件事情把你的记忆深处的这份浓浓情感表述出来,以解心头的感恩之情。
 要求:
  1、以“最难以忘怀的那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2、注意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力求生动,要有适当的描写抒情。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1、C     2、C     3、B     4、拟人   比喻    反复   反问     
5、如果你种下的是油菜,秋天收获的是一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果树,秋天收获的甘甜。
6、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7、(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3)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
(一)8、始:才    贻:赠送       9、八十岁,从“八十始得归”一句看出。
10、兔、雉、谷、葵。  由远及近。
11、亲人都有不在了,主人公感到悲伤凄凉。
12、反映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二)、13、C        14、诚:确实    以:认为     虽:即使    朝:朝拜
15、(1)能在公共场所指出我的过错,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得到下等奖赏。
    (2)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庭上战胜别的国家。
16、门可罗雀
17、头脑清醒,善于思考,能言善变。
18、当时的意义是使齐国强大起来,现在的意义是启示人们要学会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三、
(一)19、买橘送别。     20、C
21、父亲为能够为儿子做事而咸到满足,且可以放心的让儿子走了,所以“心里热爱轻松似的。”
22、从动作,肖像两个方面,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3、不是,是作者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感情而深深的自责,是反语。
24、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突出黑色,反映了父亲当时的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25、文中父亲是一位爱子情深的晚境颓唐的知识分子。我的父亲像一把弓,尽一生之力把子女射出大山。
26、C、B
27、“难解”是母亲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易解”是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爱尽苦难,所以笑不出来。
28、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的刮;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不在了。当代中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尊老爱幼,学会感恩才是最好的尽孝。
29、呼应开头,点题。“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悔”包含了作者怀念母亲和为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深深的自责。
30、承上启下。
31、游子吟
   慈母中手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22.83.186.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大测试题/北师大』  下一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2006学年下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