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同步训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归去来兮辞》同步训练
(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第20课《归去来兮辞》同步训练河南省新蔡县二高杜海燕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荒芜惆怅轻飏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熹微休憩盘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C.遐迩范筹矫首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D.窈窕崎岖良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归去来兮辞》同步训练
河南省新蔡县二高 杜海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荒芜 惆怅 轻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熹微 休憩 盘桓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遐迩 范筹 矫首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窈窕 崎岖 良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 ,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 。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 干涉 虽然 B.病症 干预 即使
C.病征 干预 虽然 D.病征 干涉 即使
3.下列各句中,加黑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B.医院本来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悬壶济世”更成为几千年来医者追求的上乘境界,可是如今的一些医者却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市场”这个褒贬皆有的境地中。
C.中国台北车展端出一系列好菜,除了各式劲车之外,当然也没忘了秀色可餐的车展模特儿们。
D.现在的高中生积极主动探究事物本源的欲望强烈,能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打破沙锅问到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5—6问题。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所作。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②晋国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原出山作官。此句指此。
5.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两首诗在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6.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他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地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刚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7.写出下列加黑词在句中的意思。
(1)蚤食后,出门而望( ) (2)间乃一得( )
(3)更诣别塘求钓处( ) (4)问之常钩钓家,率如是(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意义和用法能同的一组是( )
A.①余疑钓之不善 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B.①皆毕食以出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门
C.①无何,浮子寂然 ②晴碧泛然
D.①亦知其趣焉 ②且焉置土石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饵钩而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线句中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请展开想象拟写一段对话。
问:
答:
问:
答: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16题。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①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批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间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②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几有异同,蓄诸方寸。
【注】①射策:应试。②谢:谢承,三国东吴人,著有《后汉书》。
12.作者少年时废习《尚书》而改习《左传》的原因是:
13.从画线句可见史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下面几个成语中对此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韦编三绝 B.披沙拣金 C.寻章摘句 D.穷形尽拍
14.第一段表现作者读书涉猎之 第二段侧重表现作者治学研究之
15.根据文意,下面对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
16.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于是“凡有异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0题。
大河遗梦
李存葆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汪洋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人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之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转型的紧要关头,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毛鱽”,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物化的浮躁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弭,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意志;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奔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17.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18.整合全文信息,分条陈述“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的具体内涵。
⑴历史的河:
⑵文化的河:
⑶心灵的河:
19.作者认为黄河塑造的“民族风骨”与雕刻的“中国性格”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以“断流”开篇,随即转入对已经失落的“民族不竭心泉”的追寻,结尾又反复诘问“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失落之情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B.“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以慷慨悲歌、为民族大义不惜舍弃生命的燕客、远走异域的汉姬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所塑造的“民族风骨”,有强烈的赞颂和自豪之情。
C.全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主体,以第二人称呼告的形式展开抒情,叙述、论证、抒情相融,拟人、排比、比喻交织,铺张扬厉,舒展自如,文字华美,情辞并茂,感人深切。
D.最后一段的“断流”含义深刻,既指黄河本身的干涸、断流,也暗喻处于历史大转型时期的中华民族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开放搞活的同时,万万不可失落民族精神。
E.“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是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又曾频发水患而毁掉在这里发展起来的灿烂文明,因此作者对黄河有着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情。
【参考答案】1.C2.D3.A4.C 5.杜牧。唐朝。第一首是绝句,第二首是律诗。6.不一致。杜牧的诗是借景抒情,抒写了“行人”抑郁寂寞、想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态;黄庭坚的诗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趋向。7.⑴通“早”⑵间或(有时)⑶到⑷大多(全、都)8.选C“……的样子”A.的/鱼竿;B.表顺承/凭借;D.形容词词后,无实义/哪里,代词。9.⑴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⑵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10.未得鱼希冀得鱼,钓得小鱼期盼大鱼。11.符合情景,对答巧妙,充满情趣即可。12.兴趣。13.选B。“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对文中画线部分概括最为恰当。14.博(“广”等) 精(“深”“专”等)15.选C。文中“窥览略周”并没有遍览之意。16.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17.因为黄河断流便失去了神秘、威严和大美,而失去的这些又正是现代人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18.⑴历史的河:黄河分娩、哺育、包容一切,激发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各种丰富的感情,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⑵文化的河:黄河造就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圣者贤人,促生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磅礴的诗歌与乐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⑶心灵的河:黄河是现代人心灵的栖息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不竭心泉,能激发忧患意识,促人思考,催人奋起。19.粗犷与细腻,阳刚与阴柔,剽悍与坚韧,豪迈与奔放。20.BD(A“失落之情”说法不妥;C本文是散文,“论证”说无理;E“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情”曲解了原文。) (125.46.2.16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边城》(节选)学习攻略
』  下一个『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