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 分,每小题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供养 内讧 曲肱而枕 觥筹交错 B .逶迤 颐养 贻人口实 虚与委蛇 C .休憩 起讫 雕栏玉砌 锲而不舍 D .韶光 沼泽 千里迢迢 天理昭彰 2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 2007 年中央财政预算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预算和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B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灯火璀璨,鲜花如簇,气氛隆重而热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 C .多细胞生物从单一的受精卵开始,增值分化为组织,再形成复杂的器官。 D .陈水扁出于一己之私,故伎重演,变本加厉地鼓吹“四要一没有”的分裂主张,蓄意挑衅祖国大陆,制造两岸紧张气氛,并以此转移焦点,摆脱困境。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自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以来,大部分市民都自觉照章行路,可仍有不少市民对红灯习以为常,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 B . 15 年过去了,中国的出版界仍然没有出现一个兰登书屋,甚至连有鸿鹄之志的人也少之又少。 C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80 后”的年轻人,说实话,我不能一概而论地称他们是“垮掉堕落”的人或是“独立前行”的人。 D .在互联网世界里,你期盼与思辨高手推心置腹吗?你要学会倾听,虚怀若谷;你不愿意被任何人愚弄欺骗吧?你自己先要承诺做到真诚。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拿无知当令箭,一味只要个性而不顾人格和社会道德公约的“抄男”郭敬明,是不配称之为“作家”的,更是中国文坛应唾弃的,当然是不屑一读的。 B .中国不少地方官员最近纷纷承诺要为低收人家庭提供更多的廉价住房,同时也要争取控制飙升的房地产价格是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 C .她是在北京宗茂胡同生的,对北京的胡同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这次到北京,她在博物馆前一站下车后,就直奔那条胡同。 D .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烙尽职守,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冬季,早晨和晚上正是城市供暖锅炉工作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 ,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A .不易扩散,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 B .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一下,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不易扩散
C .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 D .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不易扩散
6 . “这些石油植物能生产低分子量炭氢化合物”,句中“这些石油植物”所指的是 A .绿玉树、三角戟、续随子。 B .大戟科植物。 C .那些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的植物。 D .大戟科中可用于直接生产燃料油的植物, 7 .下列各句对各种“石油植物”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戟科的一些“石油植物”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可合成汽油或柴油。 B .一些“石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通过储存碳氢化合物从而在体内形成类似石油的烷烃类物质。 C .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长量为世界石油开采量的20 ——27 倍。 D .含油率最高的“石油植物”是澳大利亚的辐射桉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银合欢树。 8 .下列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英美等一些国家利用木材加工出石油的技术已经达到实用阶段,并且已经建成“石油植物园”。 B .英国一家公司通过采用液化技术证明:每10 公斤木材就能生产出2 . 4 公斤石油。 C .巴西的一种香胶树的树汁的化学成分与石油相同。 D .卡尔文教授的实验证明“能源农场”的设想在工艺上是完全行得通的。 9 .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21 世纪“石油植物”将成为人类能源最重要的宝库。 B .“能源农场”在美国已经进人试验阶段。 C . 人类通过“石油植物”加工出石油比开采石油在经济上更划算。 D .“石油植物”的开发,将成为未来开发“绿色能源”的新途径。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 让:求取 B .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 雅:向来、素常 C .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 造次:鲁莽 D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 点:修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B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2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窃名”之辈的种种可笑行为,他们均因贪名而起,最终反而因“一伪”而丧“百诚”。 B .作者批判了“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的社会现象,倡导世人要务实,不要追求名声。 C .文章逻辑严密,围绕着名从何来、名与实的关系、如何立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论据有说服力。 D .作者采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又给人以广泛的联想,使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因此,这篇文章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13 .文章最后一段论述了树立榜样的重要性,请从社会和个人二个方面简要回答。(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