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试题预览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⑴张( )目对( )日 ⑵明( )察秋毫( )
⑶项( )为之强( ) ⑷徐( )喷以( )烟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1分)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1分)
答: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与友期行 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 ⑷下车引之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分)
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1分)
(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题目中的“伤”意即 。(2分)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 ④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也(从中得到好处)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
3.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2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1分)
5.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6.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7.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分)
8.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3分)
(四) 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 朝时 朝的民歌。(2分)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2分)
3.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4.说说诗中两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2分)
(五)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处也( ) (4)两股战战( )
(5)几欲先走( ) (6)曳屋许许声( )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里到屋外。
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这段文字出现了很多“百”“干”这些数字,不能把它看成是实数,而是虚数。
3.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2分)
(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词。 (2分)
(1)顾野有麦场( ) (2)狼亦黠矣( )
(3)目似暝,意暇甚( ) (4)止有剩骨( )
2.选出加点词不作动词的一项( )(2分)
A.场主积薪其中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以刀劈狼首
3.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驰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4.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 )(2分)
A.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D.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指出下列各句中“其”各指代什么。(2分)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场主积薪其中( )③屠乃奔倚其下( )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屠自后断其股( )
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7.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9.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10.根据题目要求填空。(2分)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 、 。
11.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
什么呢?(1分)
我认为:
二、写作(60分)
有人说:人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走错了就永远不能回头。对这种说话,你是否赞成,请由此话题写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理由,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言(一)参考答案
(一)1.⑴张开/对着,向着。⑵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⑶脖子/同“僵”,僵硬。⑷慢慢/用。2.A。3.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4.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二)1.⑴约定;⑵才;⑶丢下;⑷拉。2.“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1.《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悲伤哀痛。2.A 3.(1)父不使之学 (2)余令其作诗,其文理不能称前时之闻。4.五岁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5.正面:A B C D F侧面:E 6.D 7.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8.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没有上进心,不想学(意思相近即可)(四)1.宋/郭茂倩/南北/北。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3.只/胡人的战马。4.对比,写出了宿营地的空寂苍凉,烘托出了木兰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5.划为二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叙写木兰紧张忙碌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第二层描绘出了行军的历程,同时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神速和形势的紧迫。(五)1. (1)夹杂。(2)即使。(3)说出。(4)大腿。(5)几乎。(6)拉、拖。2.C。3.于是宾客无不……几欲先走。衬托出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六)1.(1)看、看见。(2)狡猾。(3)神情。(4)只。2.D。3.B。4.C 。5.(1)它们,代两狼。(2)那麦场。(3)柴堆。(4)屠户。(5)狼。6.D.7.D.8.(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B。10.(1)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11.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22.240.66.10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
山东聊城06―07高三期末统考试题
』  下一个『
文言文总复习训练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