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07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07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07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冷水江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或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陡峭讥诮诀窍金蝉脱壳宵衣旰食B、娇羞浇铸骄矜焦
试题预览
"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07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冷水江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或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陡峭  讥诮  诀窍  金蝉脱壳  宵衣旰食
B、娇羞  浇铸  骄矜  焦头烂额  胶柱鼓瑟
C、亵渎  笃学  冒顿  穷兵黩武  独断专行
D、陷阱  脖颈  粳米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位代表激动地说,党的干部要敢于碰硬,要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抱负,不能只想自己加官进爵。
B、我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一惯主张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战争。
C、经验表明,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抓典型、树标竿,以点代面,榜样的力量会引出竞相上进的局面。
D、那小伙子平常十分腼腆,很少说话,没想到登上这样大的国际讲坛,竟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B、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在莫斯科的言论已经被俄罗斯和欧洲媒体爆炒到一字不漏,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令本国媒体惊诧,还被国民贻笑大方。
C、打下江山,反目杀忠臣,此类事情古来就有。像新兴公司这么干,赶走第一功臣,不明摆着是卸磨杀驴吗? 
D、台湾虽然年年搞军事演习,次次都试射导弹,但总是屡试不爽,不是偏离目标,就是打到观看的人群边上,让人大跌眼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把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终极目标。舍此,我们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B、他是个单纯的人,从不设防。他能够在文学领域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中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
C、这次汉墓发掘的电视直播,给了公众一次目睹文物发掘,有助于普及文物知识。
D、每逢节假日,他都不会丢下弟弟和妹妹去公园玩。
5、下列七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按照巴甫洛夫学说的理论,睡眠是大脑皮层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种全面性的抑制。
②如果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③梦是睡眠时产生的,熟睡却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④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外在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就是熟睡,这时候不会做梦。
⑤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
⑥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⑦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和痕迹作用有关,因而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A、③①④⑦⑥②⑤                    B、⑤③①④②⑦⑥
C、②①④③⑤⑥⑦                    D、①④②⑦⑥⑤③

二、(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杀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杀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物体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之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是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的养分。
6、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物贵人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与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要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答谢师民书(苏轼)
近奉违,亟①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②,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③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需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不宣。
【注释】①亟:屡次,多次。②雅:交情,交往。③倾盖:在路上相遇,停车交谈,车盖靠在一起。常形容初交相投,一见如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奉违,亟问讯。   违:分别,离别
B、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  坐:通“座”,位子,官位
C、可与知者言道,难与俗人言也。  知:通“智”有智慧的,有见识的
D、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口舌:言语,言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常行于所当行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夫言止于达意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而乃以赋鄙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慰左右念亲之意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封信是作者在船上写给谢民师的,作者在信中详细地记叙了自己北上的踪迹,表达了对友人强烈的思念,并阐述了一些文论观点。
B、作者认为文章“言止于达意”与重视文辞是统一的,而文要“达意”至少要具备两点:一是“了然于心”,二是“了然于口与手”。
C、作者在文中肯定了谢民师的作品“如行云流水”的自然风格,批评了扬雄那种内容浅易、文句艰深的文风,赞扬了屈原、贾谊辞赋文质相谐的语言风格。
D、这封书简可看作是苏轼晚年对于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其写作风格与作者的观点一致,语气亲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3分)
13、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作者是如何提出并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5分)
长相思·渔父(王质)
山青青,水青青,两岸萧萧芦荻林。水深林又深。
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
长相思(陆游)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于教称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王质的《长相思·渔父》给人一种解脱了繁忙事务之后顿获空闲而寄情山水的闲适之感,陆游的《长相思》则于醉情自然的闲情逸致、超然洒脱之中透露出一丝壮志未酬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涩与忧愁。尽管其情因人而异,但二者都十分注意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各有特色。
首先,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陆词则侧重勾勒自然中的人,通过其船中舒展、驾船娴熟、享受鱼市之乐等镜头的摄入,表现出一种清爽的情致以畅抒忧情。
其次,王词注重绘色,山青水碧鸥白,点缀扁舟一叶,给人以和谐柔顺之感;而陆词则在绘色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王词喜用又叠词,“青青”“萧萧”“泠泠”,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_;而陆词则善于炼字,“侧”“使”“闻”等,巧妙自然地将景与人融这一体,使画面溢动感,寓人情,韵味更醇。
16、古诗文默写(6分)
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⑶《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是故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扛椽树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他的满身奇崛?
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星移斗转五个世纪,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一部《诗经》,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辈子孙竞相模仿,竞相依依—但,它却与这柳无干。依依者在水一方,若窈窕淑女,不在陕北。陕北是满眼的干圪塔。依依者不是这柳。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及唐,诗界的天空星汉灿烂。一颗星终于飘然而至,照亮了陕北,那就是王维。王维走马沙原,沙原边,峙立着一滩滩的杨柳树,因而他一定看见它了。王维诗兴大发,脑海中咕咕地冒出两个字:直、圆。柳啊柳啊,你这下总算等来了。凭着这两种飞动的线条,天底下的什么物象不可描绘出来?但可惜,王维只描绘了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这能怨王维吗?王维只在陕北呆了极为短暂的日子,他的诗思怎么会不首先激荡于阔大的风光?怎么能要求诗人把所到之处的一切都付诸笔墨呢?
一次一次地被冷落,我心想他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唐的样子了。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翻开大地的档案,更知它千万年来,一直静静地观望,不曾激动过一次。
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也犹如又见故人,顿生亲切之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茳然不知何以如此。突然间,一个声音响在耳畔,枝头上的鸟雀叽叽喳喳:“等的是你!”“等的是你!”“谁在等我?谁?”不待我开口,它们已四散飞去。而就在这时,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几千年了:不等吟出《诗经》的诗人,不等王维,就等我!我诚惶诚恐:“我有什么能耐?为什么等我?”柳仍无言,柳让山上的放羊娃传达它的心声,歌曰:“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南瓜蔓子白菜根,不等你的才华单等你的心。”我怎么能不被深深感动呢?我该怎么抒抒情怀?
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桥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的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这柳。
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得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而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要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的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情感,像豪雨一样,痛快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黑脸黑衣的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的精魂。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旷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17、文章第二段写南方柳用以衬托陕北柳的特色。南方柳的特点可用一上联概括:江南垂杨柳温柔小女子。请用一下联概括“扛椽树”的特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三段写王维到过陕北但没有咏柳,联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王维没有咏柳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只在陕北呆了极为短暂的日子”,诗思“首先激荡于阔大风光”吗?如果还有其它原因,请具体指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段文字在行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描写的对象是陕北的柳树,为什么又要写到蒙恬、赫连勃勃、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以及南方的鲁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最后一段说:“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塞上柳”是以柳的___________命名的,“蓬头柳”是以柳的___________命名的,“扛椽树”命名的关键是一个“扛”字,作者在文中赋予“扛”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⑴、简析《扛椽树》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
⑵、简析《扛椽树》扛椽树的形象
⑶、简析《扛椽树》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农民对上帝说:“全能的主呀,请您在未来的一年当中,让我田里不刮风,不下暴雨,没有干旱等灾害。我只要一年时间。”上帝答应了他的请求。第二年,农民的田里果然没有各种灾害,而且麦穗比往年多了一倍。可是,到了收获的季节,奇怪的事发生了,农民的麦田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民找到上帝,问:“仁慈的主,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搞错了某些部分?”上帝说:“我没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灾害的考验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了任何考验,人也就是一个空壳了。
请以“考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为议论文;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中前四个加点字念qiào,“宵”念xiāo。C项中“渎、顿、黩、独”都念dú,只有“笃”念dǔ。D项中“阱、颈、粳、儆、憬”分别念jǐng  gěng  jīng  jǐng  jǐng 。B项全念jiāo)
2、D(A项中“进”为“晋”。B项中“惯”为“贯”。C项中“竿、代、竞”分别应该是“杆、带、竟”。)
3、C(A项中“上行下效”是贬义词,不合语境。B项中“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本身就有被动义,与“被国民”重复。D项中“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无差错,与语境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4、A(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或“以宝贵的生命为代价”。C项缺少宾语,可在“发掘”后加“机会”。D项有歧义,可理解为“丢下的是弟弟”,也可理解为“丢下的是弟弟、妹妹”。)
5、B
6、C(此项中“看重人的个性”不是儒家的观点,而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法)
7、D(A项中的错误是中外不存在这样的共同性。B项中“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项错误在“肯定人权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8、B(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上,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各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即不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9、A(因为在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再说“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的说法,把两家学说搅到一起去了,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10、B(坐:因……而获罪)
11、C(A项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这里相当于“……的地方”/与“为”合用,表被动。B项介词,到/介词,比。C项均为副词,表事出意外,相当于“竟”“却”。D项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2、A(“详细地记述”和“强烈的思念”与原文实际不符)
13、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1分)作者从评价谢师民的文章入手,综合孔子的论断提出这一观点,(1分)并通过列举扬雄的例子,及其与屈原、贾谊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这一观点。(1分)
14、⑴何况能使它通过口说和手写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人呢?(语气1分,“使”字后省略的“之”的补充落实1分,“了然于”的翻译1分)
⑵能够因为它像赋而称它是雕虫小技吗?(“以”1分,“谓之”1分,语气1分)⑶ 扬雄像这一类的浅陋见解很多。(“陋”1分,“众”1分,句意1分)
15、侧重描绘自然中的景,通过山、水、芦荻、扁舟、垂杨、白鸥等景物的点染,绘制出一幅幽静的画面,以境清衬闲情。(2分)巧妙绘声,桥静水平烟雨宁,偶尔传来暮钟几声,给人以动静相得之感。(2分)读起来上口,吟起来味足,为词增添了音韵,给画染上了诗情。(1分)
16、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⑵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⑶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7、陕北扛椽树(1分),奇崛(1分)大丈夫(1分)。
18、⑴王维也受前人诗歌中对杨柳描写的影响,没有发现陕北柳的特色。(2分)
⑵这段文字进一步衬托陕北柳奇崛刚强的形象,(2分)也为下文抒发“柳在等我”、我“描绘它”的情感作铺垫。(2分)
19、这是一种由物及人、托物象征的写法。(2分)作者描写扛椽树,借以赞美像扛椽树那样充满血性、刚毅不屈的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2分)(或“因为蒙恬、赫连勃勃、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鲁迅等人的形象是筐椽树性格的体现,扛椽树象征着蒙恬、赫连勃、刘志丹、鲁迅等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20、生存环境(生长地域)(1分) 外部形象(树冠形状)(1分) 陕北柳外在形象的写照——枝条蓬勃横生,树干坚强直立,身上背负着无数的椽条;(1分)内在特质的展现——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负重拼争、乐于奉献的精魂。(1分)
【文言文段参考译文】
最近分别后,多次承蒙来信询问,详细了解了你的日常生活很好,深感安慰。我生性刚直,(待人)简慢,学识迂腐,才智低下,因遭罪而废置多年,不敢再与官宦们并列,自从回到海北,见到平生的亲戚故友,惘然好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何况与你过去没有一天的交情,怎么敢希求结交呢?几次承蒙你屈尊光临,一见如故,实在欣幸万分,出乎意外,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
你给我看的公事文件和诗赋杂文,都看熟了。它们大都像行云流水,本来没有固定的形体,而常常起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