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滨海一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滨海一中(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滨海一中王忠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15分)1.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2分)浮光略影狼狈不堪粗制滥造揠苗助长慷慨成词开天辟地微不足道旁若无人物竟天择错综复杂叱咤风云烟销云散改改改改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A.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
试题预览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滨海一中   王忠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15分)
1.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2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粗制滥造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改           改           改           改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者的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C.这家宾馆不仅设施完备,环境舒适,而且服务周到,常常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1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4.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3分)
①近期,香港举办的2005年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它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最具江南特色。
5.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使语言更精练。(2分)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政府东部南北要道,岛屿像星星、棋子一样分布着①,数也数不清,港口众多,风光旖旎,具有发展经济的独特而有利的自然条件②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因为陆路交通不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面对浩浩荡荡的浙江经济潮,舟山落后了。如今连做梦都在寻求③的连岛大桥已经开始兴建,“天堑变通途”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舟山经济的腾飞指日可待,百万市民无不心情愉快,精神振奋④。
①               ②               ③               ④               
6.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2分)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7.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          ,           ”的济世情怀。(请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1分)
8.《钱塘湖春行》中借助动物来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诗句是:
“                 ,                  。”(1分)    
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名句是(1分) “        ,         ;        ,        !
10.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建立军功,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有一老父衣褐(    )           ②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③父以足受,笑而去(    )        ④谷年十有五(      ) 
⑤是负义也(       )             ⑥乃载祖归养(       )
⑵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东 
C.父以足受  不以物喜            D.直堕其履圯下  其如土石何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⑷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⑸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合欢树  史铁生(10分)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 A (惋惜  叹息  怜惜)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 B(居然   竟然   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原文较长,有删改)
1.结合语境,选词填空。(2分)
文中A、B两处最恰当的词是A          ,B       
2.当人们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为什么“我心里一阵抖”?(1分)
答:                                  
                                                                    
3.母亲逝世后,作者认为母亲种树的深刻用意是什么?(2分)
答:                                  
                                                                   
4.文中三次写到那个孩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深层含义?(2分)
答:                                    
                                    
                                                                   
5.根据文意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悲伤也成享受”的理解。(3分)
答:                                    
                                      
                                    
                                                                   
环 保 与 和 平  李新烽(10分)
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破天荒地授予肯尼亚的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表彰她发动“绿带运动”,动员广大的贫穷妇女姐妹在非洲大陆种植了3000万棵树苗,在可持续发展与和平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消息传出,招致国际上一些人士的批评与质疑,他们担心如此扩展“和平”的含义,将会淡化这个奖项应有的意义。
和平与自然环境及环境资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想来,二者确有联系。“和平”不但是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担忧,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面临不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其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正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动物正在进行着“当代进化”: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行为,对大自然的征服活动,正在改变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动植物的前途命运。
坦桑尼亚北部的曼亚纳湖是著名的火烈鸟生息地和聚居区。火烈鸟飞翔形成的自然奇观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醉如痴。遗憾的是,今年6月以来,曼亚纳湖的火烈鸟成群地死亡,且死因不明。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向曼亚纳湖排放的大量生活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污染,改变了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火烈鸟的集体死亡。
伴随着珍奇动物的相继“销声”与稀有物种的不断“匿迹”,人类也在品尝着“战天斗地”带来的苦果。频率越来越高的台风登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不期光临,人类比过去更多地见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与“洪水滔滔如席卷”两者同时并存的自然现象。“天行有常”,人类对大自然的“有意”改造,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回报。实践告诉人们,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古人言:“礼之用,和为贵。”人类对大自然也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战争是人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引发战争的不少矛盾就是围绕自然资源而展开的。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霸占自然资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屡见不鲜。古人有为“水”而战的,而今人更有为“油”而争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破坏而日益贫乏和短缺,人类接着又为了掠夺和抢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后果难以设想。由是观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就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冲突的发生,就是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塔伊和她的姐妹们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
同居于一个地球,所有野生动植物皆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能够与大自然和动植物和平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体现出人类的觉悟与智慧、宽容与博爱。诺贝尔和平奖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扩展,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与重视。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和睦为邻与彼此相依,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摘自《人民日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如醉如痴 (      )                  销声匿迹 (      )                 
2.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3.通读全文,请回答: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2004年却颁发给了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2分)
                                                                     
                                                                     
4.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活动给动植物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5.根据第五段,说说人类在“有意”改造自然的同时得到了那些无情的回报?(1分)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初中语文综合检测』  下一个『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