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06-07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Ⅰ卷(共26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文段一】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
试题预览
06-07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Ⅰ卷(共26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
【文段一】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列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德香气扑鼻的小客厅,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完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1.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玛蒂尔德跟当时与她经济状况相似的法国妇女不同,她比较贪图享乐。
B 玛蒂尔德由借项链引起的生活悲剧,有着很明显的个人性格的因素。
C 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爱虚荣、图享乐的现象并不十分普遍。
D 从语言连贯的角度看,没有这句话不会有太大关系;但从表达内容看,这句话的作用事很大的。
2.上面两段文字共写了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下面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三个“梦想”从空间看是由外到内,是顺着客人来访的路径来想像和“梦想”的。
B 后四个“梦想”从内容看包括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围绕着餐厅来展开“梦想”的。
C 两处“梦想”都有关于与朋友和客人“闲谈”和“密谈”的内容,说明玛蒂尔德对于与人交往有着热切的渴望。
D 两处“梦想”分别构成排偶句式,细致地描绘和着力地渲染了玛蒂尔德内心的幻想。
3.下面对“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一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从“觉得”和“感到”这些词语,可以知道这里是在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
B “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正是玛蒂尔德“项链悲剧”十分重要的根源。
C 有人认为,玛蒂尔德爱美,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都没有错;这种认识与上面这句话各有各的含意。
D 这里的“痛苦”是对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痛苦的一种讽刺,意思是后来的 “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它使我们一开始就对人物的性格品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B 这两段文字只是对玛蒂尔德的介绍,没有进入情节;但是它又对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 几处细节描写形象、风趣,使得大段的、静态的人物心理描写毫无枯燥和沉闷之感。
D 整散句式的交错使用,也是文章生动的原因之一,整篇小说都具有这样的语言风格。

【文段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桂棹兮兰桨 ——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
B击空明兮溯流光——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浮动着月光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渺渺兮于怀——我的心想得很远啊
D 望美人兮天一方——盼望美人啊,我们却天各一方。
6.下面前两句话比喻泛舟赤壁之乐,后两句话比喻洞箫和鸣之悲,对本体和喻体相似之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轻松愉快)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超然脱俗)
C 舞幽壑之潜蛟  (了无声形)
D 泣孤舟之嫠妇  (孤寂悲切)
7.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点题,写泛舟赤壁的情景,主客乘舟,饮酒诵诗,如同离开人世,飞升仙境,写出了酒酣神迷时的幻觉。
B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乐”引起,写饮酒之乐、扣舷而歌之乐;第二层写洞箫和鸣,其声缠绵悲哀,气氛由轻松而沉重,由愉快而抑郁。
C 这两段虽然不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但为全赋重心得主客对答部分创造了气氛,培养了情绪,做好了铺垫。例如,由洞箫的哀怨,引出对曹孟德的感伤,再引出苏子的宏论。而且,起篇之江、月,贯穿始终。
D 这篇抒情赋,既有“清风徐来”之类的整句,又有“于是饮酒乐甚”之类的散句,整齐和谐、自然流畅,二者兼备。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2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岌然:高耸的样子
B.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C.不为皦察之政 皦察:精明苛求
D.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请大夫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作者认为从徐望喜欢杉书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D.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是在直节堂建成之后。
11.下列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既写景叙事,又记人明志,叙事描写自然贴切,情与心思俱入佳处。
B.“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直节堂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
C.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赞赏徐望圣的品行节操。
D.客醉而歌,畅抒胸怀,是作者多年来不平遭遇郁积的愤懑的一次宣泄。

三、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2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花千树”、“星如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元宵佳节满城花灯和满天焰火的情景。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述了有钱人家的奢侈糜烂、寻欢作乐的生活。
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了通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玉壶”指月亮。
D.“蛾儿雪柳黄金缕”用三种当时妇女插戴的妆饰品来代打扮漂亮的观灯妇女。
13.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着力渲染极其热闹的气氛,意在反衬“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性格特征。
B.这首词的结尾用意不在说自己通宵千百次地追寻一个怎样的美人,而是用来寄托自己决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孤高心志。
C.“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稀落的地方,作者借此表现了要建功立业,实现理想就要耐得寂寞,甘于淡泊这一旨意。
D.辛弃疾这首词一反豪放激昂的风格,显得委婉含蓄,但同样出色动人,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化。

Ⅱ卷(共34分)
四、翻译和默写。(14分)
14.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分)
                                                                    
                                                                    
                                                                    
15.(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              。
(3)                   ,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5)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风雪夜归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见大门了,她觉得心里跳得很急但愿门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缭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得闭着。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侯,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又怎么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再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远处近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把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笼统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她很好很好。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推,“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6、划线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4分)
①                                                                 。
②                                                                 。
17、“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的原因是:(4分)
①                                                                 。
②                                                                 。
18、“晚归者”是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围绕“开门”这一中心展开情节,组成了“大门紧闭——叫谁开门——希望破灭——推门没关”的故事。
B 文中的门含有丰富的内涵,它表面上写的是生活中的门,实际上指的是人生道路上各式各样的门。
C 这篇小说所含的哲理是: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你一生中的大门就会常开,它是不会关闭的。
D 这篇小说大量运用心理描写,在心理描写中,即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写出了一些世态人情。
E 本小说运用朴素的语言,在叙述故事、阐明哲理同时,从侧面鞭挞了“中年人”之流不关心别人疾苦的思想。
六、语言表述题
20.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4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节前夕,建平中学学生肖明随父亲乘飞机回青岛老家过年。飞机起飞不
久,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乘客发现自己行李包中的塑料饭盒不见了,急得哭起来。原来饭盒里装着她在上海打工一年换来的血汗钱6000元。乘务小姐估计她过安全检查门时忘记放回行李包,立即与安全处联系,答复是没有找到。这时,那个妇女哭得更加伤心,因为丈夫正患腰肌劳损,每月100多元工资糊口,家中还带着一个九岁的孩子。机上的乘客见此情景,纷纷解囊相助,10元、20元、50元、100元……肖明和父亲一起也捐助了200元。
      回到青岛老家,当肖明解开行李拿礼物给姐姐时,发现多了一个饭盒,打开一
看,里面装的全是钱……
                 
以“一场争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要求:
(1) 文章情节要完整,重点写打开饭盒后的情节发展。
(2) 注重运用对话、心理等描写和场面描写。







一、1. C  2.D  3.C  4.C  5.D  6.C  7.A
二、8.D(特立:独立,高高耸立)9.C(都是连词,表转折)10.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11.B(不是“直节堂的‘直节’之性”,而应是“巨杉”的直节之性。)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三、12.B  13.C
四、略
五、
16、 渲染了清冷的气氛   突出了人物的孤独无助
17、小伙子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   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
18、心地善良、渴望得到温暖生活的返城未婚女知识青年。
19 、CE 人生道路上有各式各样的门,只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推去敲,这扇大门就会为你而开。
六、20.(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6—2007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下一个『八年级(上)三四单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