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伯乐园大联考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7伯乐园大联考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伯乐园大联考卷(全国卷)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勾搭吐露/露马脚勒索/悬崖勒马B.着想/着凉夹被/夹生饭劲歌/疾风劲草C.炮仗/炮弹关卡/卡脖子曾经/曾几何时D.扉页/绯闻馈赠/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答案]C(A.gòu/gōu、lù/lòu;B.zhuó/zháo、
试题预览
"2007伯乐园大联考卷(全国卷)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勾当/勾搭   吐露/露马脚   勒索/悬崖勒马
B.着想/着凉   夹被/夹生饭   劲歌/疾风劲草
C.炮仗/炮弹   关卡/卡脖子   曾经/曾几何时
D.扉页/绯闻   馈赠/溃疡病   跻身/济济一堂
[答案] C(A.gòu/gōu、lù/lòu;B.zhuó/zháo、jiá/jiā; D.jī/j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沉重表白”发表后,蓝绿阵营纷纷表态,不过,护主心切的绿营“立委”却如哽在喉,沉默多日后昨天终于开炮。
B. 环保总局接到吉林省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后,当天迅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污染防控工作。
C.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极有可能被永久湮没于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中。
D. 没有排水管网,污水污染地下水和威胁水源地,企业始终推脱不治理—— 松花江乳品公司必须马上整改。
[答案] B(A、如哽在喉——如鲠在喉;C、湮没——淹没;D推脱——推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开埠以后的上海犹如一“西洋镜”,中国人透过这个“西洋镜” 管窥蠡测到了西方的文化。
B. 截至昨日,重庆特大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1.8亿元,全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我们为他感到羞愧。
C. 日本最近加快了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步伐,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与中国在对亚洲政治和经济影响方面的竞争与日俱增。
D. 我看到在村庄的左边,从那似乎贫瘠的仅有的“一亩三分地”上长出一株孤立的大树。粗黑茁壮的树干,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力。
[答案]A(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B、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与日俱增,形容不断增长,与“竞争”不搭配,可用“愈演愈烈”。  D、一亩三分地,指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或个人所属地盘、势力范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方对日本政府允许台湾“陆军司令”胡镇埔访日这一公然违反中日三个政治文件有关原则和相关承诺的行径提出强烈抗议。
B. 对于能否像查韦斯访问中国时所希望的那样,中国加强对委内瑞拉石油生产和运输领域的投资,分享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委内瑞拉第五大出口国的利益,专家的看法是肯定的。
C. 8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韶关段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一辆大客车从后撞上一辆停下维修的大货车,造成17人死亡。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D. 在伊朗核问题日益升温之际,以色列采取了任命准备与伊作战的指挥官,从德国购进能够进行核打击的先进潜艇,准备应付一切局面。
[答案] A(B、句意不明,“能”与“否”都是“肯定回答”;C、“潜在”与“隐患”的“隐”同义; D、成分残缺,“采取”后没有宾语。)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如何形成记忆? 
研究人员发现,对事物的熟悉程度是记忆能力的关键。 
  闭上您的眼睛,想象一下“马铃薯”这个单词。好了,睁开眼睛。现在再闭上您的眼睛,想象一下“边门”这个单词。在想象第二个单词时您可能需要稍长的时间——为了不会让您毫无头绪,给您一点提示,它是指一种小门。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新研究结果推断,如果让您第二天回忆这两个单词,您可能很快就会记起第一个单词。 
  该大学的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新记忆是怎样形成的,对一组患有药物性暂时健忘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类似询问。 
  他们发现,研究新记忆的形成最终关系到人们将新信息与之前经历相互联系起来的能力:就文章开篇所举的例子来说,普通人吃马铃薯的经历要远远多于爬过小门的经历。 
  “一个人将某件事物与背景相互结合的能力在于它是‘块’还是‘组’”,相关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心理学家李恩•瑞德表示,这一报告发表在《心理科学》的7月版。 
  当一些互不相关的信息被认为是属于一组时,就会形成“块状”信息。例如,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的单词“FBI” ——而不是“SVQ”或者“TMY”这样的组合,即块状信息,因为这是一个组织的名称缩写,我们时常会听到它。因为无须逐个破译这些块状信息,所以它们不会占用太多的脑力资源来破译。但是,当信息不是块状时,也就无法与相应的背景所联系起来,而这正是记忆的要素。 
  为了验证这一概念,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注射了安慰剂盐水或咪达唑仑(一种能够导致暂时健忘症的药剂),然后向他们展示一系列单词与图片,这些图片有十分常见的也有抽象的,包括面孔、景色以及奇怪的形状。(咪达唑仑一般在临床手术中用来缓解焦虑,最近才被科学家们应用到了研究中。) 
  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对象被注射了咪达唑仑后,回忆单词的能力所受到的削弱要大于回忆图片与风景。但是,无论是被注射了药剂还是咪达唑仑,在回忆抽象图片时,都会遇到困难。瑞德相信,这是因为抽象图片不是块状的原因。“破译那些抽象图片可不容易,”瑞德说。“然而,如果它是一幅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或是埃菲尔铁塔,您就会把它的信息储存起来,然后与(之前您看到这幅图片时)相应的背景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您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它生成一个记忆标签。”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艾略特•哈什曼同样在研究咪达唑仑对记忆力的影响,他表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结果实在是令人惊讶。他指出,其它研究的确显示出图片与文字相比具有更强的刺激性,而且在患有健忘症时,也更有可能会从记忆中唤起。 
  “从常识角度来看,您会认为,如果并不熟悉信息,那么它应该在您的记忆中十分明显,使您更牢地记住它,”他表示,“另一方面,一种更为复杂的观点认为,如果刺激信息的各个不同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相关,回忆它会更加困难。” 
  这一发现能够帮助人们对顺行性健忘患者有一个更好地了解,这类病人的旧记忆完整无缺,但是由于他们无法在记忆中记录新的经历,所以在形成新记忆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意思的是,如果对刺激信息足够熟悉,那么这些病人可能会利用旧记忆来形成新记忆。 
  “虽然人们认为健忘症患者无法回忆起任何事情,”瑞德表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5.从原文看,下列对“记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事物越熟悉就越能记住事物。
B. 记忆能力与人们将新信息与以前的经历相互联系起来的能力有关。
C. 互不相关的信息组成有相对意义的“块状”信息,就容易被记忆。
D. 健忘症患者的旧记忆完整无缺,如果对刺激信息足够熟悉,那么这些病人就能够利用旧记忆来形成新记忆。
[答案] D(健忘症患者有“可能”利用旧记忆来形成新记忆。)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关于“记忆”的结论是以一组患有药物性暂时健忘症的人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
B. 信息形成“块状”后,就容易与相应的背景联系起来,因而容易形成记忆。
C. 回忆抽象图片比较困难是因为抽象图片不是“块状”信息。
D. 对健忘症患者,用文字比用图片更有可能唤起他们的记忆。
[答案]D(研究显示出,图片比文字具有更强的刺激性,用图片更容易唤起记忆。)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忆“基因”这个词比记忆“马铃薯”这个词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B. 对记忆内容重复学习有助于形成记忆。
C. 用熟悉的刺激信息治疗健忘症患者,就有可能使患者获得记忆。
D. 记忆互不相联的信息时,应设法使它们形成“块状”信息,就能提高记忆效率。
[答案] A(A、这只是一种可能,对事物的熟悉程度可以影响记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注],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蹟。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 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到、往
B.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举:举办
C.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                 达:表述
D.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治所
[答案]B(举:成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  
③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  ④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⑤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 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②表现袁枚办事尽力,③表现袁枚能奖掖后进。)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墓志铭一类文字必须写墓主姓名、字号、籍贯、世系等,极易犯板滞的毛病,而这篇墓志铭的结构独具匠心,既把墓志铭里该讲到的都点了,又富于开阖变化,是墓志铭中的精品。
B. 袁枚一生经历丰富,才能卓著,声名远播,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本文突出表现袁枚的主要精神和成就,达到了“文体洁净”的境界。
C. 本文在评价时用语极注意分寸,既表达了对袁枚的尊重,又没有阿谀之嫌。
D. 袁枚为官和为文都有出色的才能,但他并无意于仕,他别具怀抱,放情山水,极意诗文,因而他的文章享有盛名。
[答案]D(“无意于仕”说法无根据。)
第II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译文:                                                                        
②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译文:                                                                        
③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译文:                                                                        
[答案] ①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词很瑰丽。
②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来,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比得上袁君的。 
③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  
 [参考译文]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词很瑰丽。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
袁君本来凭借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他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 
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功力。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所以《随园诗文集》,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贵重它。海外琉球国,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来,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比得上袁君的。
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满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在担任江宁知县的时候,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轶事更多。江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编为歌曲,刊刻流播四方。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
袁君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谢世,享年八十二岁。夫人姓王,没有生子,抚养堂弟袁树的儿子袁通作为自己的儿子。不久,偏房锺氏又生了儿子名叫袁迟。有两个孙子,一个叫袁初,一个叫袁禧。原先,袁君把他的父母安葬在住地小仓山的北面,留下遗嘱将自己与父母合葬。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这一天,袁君安葬在小仓山父母墓地的左侧。因为袁君与桐城人姚鼐的先辈有交情,而姚鼐又住在江宁,与袁君来往时间最长。袁君去世,于是为他写了一篇铭文:“年高德劭,学识广博。著作丰硕,才思无穷。不事雕琢,自然而工。文士宗法,名播海外。和蔼可亲,清虚淡泊。生于越地,为官滨江。优淋终老,两代同墓。是为铭文,刻此幽宫。”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到问题。(8分)
夜雪  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4分)
答:                                                                        
[答案] 两首诗在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的后两句分别从人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雪,白诗四句诗分别从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雪。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4分)
答:                                                                          
 [答案]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张诗写自己“夜半”“惊”“寒”,难以入睡,只好静听“无声”之“流水”,远望“皓然”之山。白诗中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 “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君不见青海头,____          ____,                   ,                  。(杜甫《兵车行》  )
(2)陶潜的诗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__      _______, ______ ___  __”的激烈;苏轼的诗不仅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也有“__________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
[答案](1)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2)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年生死两茫茫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柔    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
  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文初三复习试题(wps)』  下一个『中考总复习诗词背诵默写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