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第一卷(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yīn) 脑髓(suí) 恸(tòng)哭 熏陶渐(jiān)染 B.弥笃(dǔ) 果脯(pǔ)
试题预览
"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年级3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第一卷(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荫庇(yīn)      脑髓(suí)       恸(tòng)哭     熏陶渐(jiān)染
B.弥笃(dǔ)       果脯(pǔ)    契(qì)据       群雄角(jué)逐
C.慑(shè)服      谄(xiàn)媚      阜(fù)盛       咬文嚼(jiáo)字
D.羞赧(nǎn)      嗫嚅(rú)    桎梏(gù)       时不我与(yǔ)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想想在冬日的夜晚,泡上一壶酽酽的浓茶,最好面对熊熊的壁炉,然后呢,捧着自己喜爱的小说读读,或者信马游缰地写点什么,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的文学呢。
B.当梦想与现实相遇时,落慌而逃的总是梦想。再也不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服服帖帖地在庸常的体制内过着安稳的生活,然后渐渐麻木。
C.光阴荏苒,云烟氤氲中,一张张模糊的脸,想触摸却是孤寂的空气。昔日的岁月像东逝的流水,一直流向远方,不歇,不停,不回,留给我无限的惆怅。
D.因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开发商各行其事,自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的格式,致使各系统之间共同之处甚少,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棒喝(促人醒悟的警告)       爱屋及乌(爱一个人连带爱他屋上乌鸦) 
      不齿(不愿意提及)             暴珍天物(残害灭绝天生的自然资源) 
B.齿冷(耻笑)                 鞭辟入里(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赴敌(赶走敌人)               别出心裁(另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 
C.腹议(预先构思文章)         耿耿于怀(怀着心事,很不痛快)
       汗颜(因羞愧而出汗)           瓜田李下(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D.就范(听从支配和控制)       分庭抗礼(分裂政权,对抗中央)
       绝倒(形容大笑,前仰后合)      权宜之计(暂时采取的办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求知识、作学问上,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自古就被誉为美德。看来,“贪”什么,“得”什么,才是问题的要害。
B.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C.许多非法挖砂船在离长江护堤300米以内疯狂挖砂,对长江大堤产生了严重危害,一旦千里金堤溃于一穴,灾难首当其冲会降临到浔阳城头。
D.明明什么也没赠送,却打着买一送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商家比比皆是,消费者却蒙在鼓里还以为讨了便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东城区分局刑警队及法制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萱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眼睛全息治疗仪将六种高效治疗近视的方法科学组合,对眼睛进行由内而外、系统全面的调理和治疗,实现了治疗量大于用眼量。
C.然而,被指派从事外滩日常环卫保洁工作、每年有30万元作业费的外滩保洁公司,却始终难以达到风景区的保洁标准,群众投诉信纷至沓来。
D.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约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巴尔扎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项链》的作者莫泊桑,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诗文自然淡泊,后世诗人盛赞其为“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D.《阿Q正传》集中体现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借助阿Q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鲁迅不仅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灵魂”,而且揭示了“精神胜利法”这一人类普遍的精神现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我们常常使用这样的说法:“狩猎的民族”、“低级的狩猎部落”等等。我有没有权力使用它们呢?换言之,那个人所共知的古老公式,是不是令人满意呢?
    毕歇尔说,这个公式根据的是这样一个默认的前提:原始人开始吃的是动物食品,后来逐渐过渡到植物食品。但事实上起初吃的是植物食品:水果、根块。植物食品的天然补充物是一些小动物:贝类、甲虫、蚂蚁等。毕歇尔认为:“如果要寻找向下一阶段的过渡,那么可以推测出来:原始人是不难发现从那些落在地上的球茎和硬果中生长出来的植物的,这无论如何不比发明钓竿弓箭或驯养动物更难。”他深信游牧民族应被看作变得野蛮的农人。
另一个研究原始经济的德国人潘科夫在他的论文中提出,把各民族区分为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妨碍了对原始人类经济生活的正确理解。不错,这种生活基本上总是十分狭窄,可是比起那个根深蒂固的设想依然要广大得多。在这种生活中,狩猎是和耕种相结合的,耕种是和畜牧携手并进的。一切民族的进程都服从于同一个规律,是简单化、公式化的认识。在黑人这里是这个样子,在印第安人那里又是另一个样子。他说,知识上取得的各种成就已形成了我们的全新的认识。
可是,究竟是哪些民族的生产力最不发达呢?是狩猎民族。我知道,那个经济发展公式老到了什么程度,我知道,地理环境往往给予个别民族生产力的发展以极其独特的方向。虽然如此,但毕竟应当承认,在那里有许多正确的东西。这个公式指出了生产力发展上的一些时机, 
这些时机的确应当在他们发生的地方,对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整个进程,发生巨大而又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是各种生产方式结合并进的,就好像我们在自然中很少看到结晶学所研究的①纯粹的几何形态,矿物学家只好大部分跟②各种不同形态的结合打交道,我们很难看到这种“古老公式”的单纯发展形式。
7.对第一段中提到的“人所共知地古老公式”和第二段中毕歇尔提到的“向下一阶段的过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始人类经济是按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农业民族的次序发展的。“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是指农业经济阶段。
B.原始人类经济指狩猎民族的经济状态,这是一种低级的狩猎部落。“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是指游牧经济阶段。
C.原始人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是指采集经济阶段。
D.原始人类经济的各种发展状态是交互错杂的,很少有单纯的形式。“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是指狩猎经济阶段。
8.下列对“古老公式”的认识,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我”认为“古老公式”中有许多正确的东西。
B.毕歇尔和潘科夫认为“古老公式”不正确。
C.“我”认为“古老公式”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于个别民族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作用。
D.潘科夫认为“古老公式”妨碍着原始人类经济的发展。
9.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① “纯粹的几何形态”和②“各种不同形态的结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供结晶学研究的非自然的状态
       ②矿物学家所面对的自然界状态
B.①各种生产方式独立发展的形式
       ②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齐头并进
C.①完全符合古老公式的发展形式
       ②各种不同生产方式的结合并进
D.①顺应古老公式的理想化的状态
       ②违背古老公式的自然发展状态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认为,狩猎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农业民族。
B.毕歇尔认为,游牧民族是由农业民族的退化而形成的。
C.潘科夫认为,原始人的经济生活基本上一直很狭窄。
D.潘科夫认为,应有比古老公式更符合实际的解说方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解]羊狗之疴:大约是一种传染病。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十六来归(回来)
B.室靡弃物(糜烂)
C.累累暴阶下(暴露)
D.期而生有光(一周年)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直桥并小港以东(与)
B.世乃有无母之人(竟然)
C.户内洒然(……的样子)
D.皆以赀雄(凭)
1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致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遗  使人问遗
        蒙故业,因遗策
A.两个“致”字相同,两个“遗”字也相同  
B.两个“致”字不同,两个“遗”字也不同
C.两个“致”字不同,两个“遗”字相同    
D.两个“致”字相同,两个“遗”字不同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母亲的娘家是个大家族,而且很富有,却崇尚俭朴。这样的家风对母亲的影响是良好的。
B.作者的母亲勤劳、节俭、待人宽厚。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
C.文章通过平实生动的描述,一位淳朴温厚的女性形象浮现在读者面前,足以唤起人们的善心。
D.文中表现母亲勤俭持家。冬天生炉火用剩的炭屑,叫丫环堆成一堆,大家围坐在炭屑边,在台阶下面取暖。

第二卷(108分)

四、(18分)
15.把文中划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3)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3分)
   (2)对本诗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的评价。(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夫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2)去时里正与裹头,          。边庭流血成海水,          。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河流的秘密
苏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岸是河流的桎梏。岸对河流的霸权使它不屑于了解或洞悉河流的内心,岸对于农田、运输码头、餐厅、房地产业、散步者表示了亲近和友好,对河流却铁面无情。很明显这是河与岸的核心关系。岸以为它是河流的管辖者和统治者,但河流并不这么想。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都发现河流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即使是清澈如镜的水,也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脑器官,河流的力量难以估计,它在夏季与秋季会适时地爆发一场革命,淹没傲慢的不可一世的河岸。这时候河与岸的关系发生了倒置,由于这种倒置关系,一切都乱套了,居住在河边的人们人心惶惶,他们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建筑材料来抵挡河水的登门造访,不怪他们慌张失态,他们习惯了做水的客人,从来没有河水来登堂做客的准备。他们埋怨洪水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意识到与水共眠或许该是他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河水与人的关系被人确立,河水并没有发表意见,许多人便产生了种种误会,其实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河流的行为是可以解释的。试想想,你如果经常去一个地方寻欢作乐,那么这地方的主人必将回访,回访的一种礼仪,水的性格和清贫决定了它所携带的礼物:水,仍然是水。
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然后洪水季节过去了。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大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和热情足以让你觉得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对这个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的信仰比水更坚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纯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不打造十字架,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于是,河流就去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谁能有锋利如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房屋、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流最大的秘密。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以忘记我老家一带流传的关于水鬼的故事,我一直相信那些湿漉漉的浑身发亮的水鬼掌握了河水的秘密。原因简单极了,那些溺死的不幸者最终与河水交换了灵魂,他们看见了河水的心灵,这就是水鬼们可以自由出入于水中不会再次被溺的原因,他们拿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够打开河流的秘密之门。
水鬼如果是人类的使者,那他们一定背叛了人类,忠实于水了,他们不再上岸是为了保持河流的秘密。水鬼已经被水同化,如今他们一定潜伏在河流深处,高昂着绿色的不屈的头颅,为他们的祖国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岸上的人们啊,你们去征服月球,去征服太空吧,但是请记住,水是不可征服的。
18.结合文意,理解第二段中画线语句的含意。(4分)
19.作者说“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联系第五段,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3分)
20.结合全文,你认为“河流的秘密”是什么?请分要点概括。(6分)
21.文章最后写了关于水鬼的故事,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分)
六、(12分)
2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8处空白各填一个合适的字。(4分)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    ;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    :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    ;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什么让,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禹说:我    ;盘庚说:我迁;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钓;武王说:我    ;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我    ;嬴政说:我是始皇帝!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    ;孟子说:我    ;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
23.根据下列调查数据,写出调查的结论。(35字以内)。(4分)
    调查发现,下面4对法官,公众认同的比例是:
    思维敏捷/为人和气        威严/亲切
    49.91%/17.12%           25.3%/38.74%
    知识广博/有专业知识      高学历/经验丰富
    51.6%/22.79%            12.31%/54.73%
调查发现:                                                        。
24.仿造下面这组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方法,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连贯完整。(4分)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佛于是              ,                    ,                    。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为自己,也为别人。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A、荫yìn,髓suǐ,B、脯fǔ;C、谄chǎn)
2.C(“游”改“由”,“慌”改“荒”,“事”改“是”)
3.A(赴敌:到战场去跟敌人作战。腹议:嘴上没说,心里有看法。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4.A(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句中主语应是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的对象,而不是“灾难”。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某种旗号去吓唬人。句中“商家”的行为没有吓唬人的目的。改为“挂羊头卖狗肉”。)
5.D(A、句式杂糅。“根据…”和“从…”两种结构杂糅。“根据”改为 “从”。B、成份残缺。“实现”要求带名词性宾语。C、主干成分搭配不当。)
6.B(莎士比亚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
7.A 
8.D
9.C
10.B
11.D(归:出嫁,靡:没有,暴:晒)
12.A(并:沿着)
13.B(致:送/招致,遗:赠送/前代流传下来)
14.D
15.(1)母亲不必担忧柴米油盐,却劳苦得像是朝不虑夕(随时都有可能挨饿)。(2分)(2)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都不忍心责怪她。(3分)
(3)母亲去世十六年后我娶了妻,婚事是母亲生前给我选定的。(3分)
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凭借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先母不必担忧柴米油盐,却劳苦得像是朝不虑夕(随时都有可能挨饿)。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07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语文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