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道县一中九年级月考试题(问卷)语文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命一.积累与运用(27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纤绳(xiān)迷惘(wǎng)蘸(zhàn)荣膺(yīng)B、附和(hè)魁梧(kuíwú)隧洞(suì)蓬蒿(gāo)C、筛(shāi)不屑(xuè)蝼蚁(lóu)干瘪(iě)D、憔悴(qiáo)绽出(zhàn)间或(ji
试题预览
"道县一中九年级月考试题(问卷)
语    文
满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       命一.积累与运用(27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纤绳(xiān)   迷惘(wǎng)     蘸(zhàn)   荣膺(yīng)
B、附和(hè)  魁梧(kuí  wú)   隧洞(suì)       蓬蒿(gāo) 
C、筛(shāi)     不屑(xuè)    蝼蚁(lóu)     干瘪(biě) 
D、憔悴(qiáo)   绽出(zhàn)  间或(jiàn)  胚芽(p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锦嶂     颓唐不安    影影绰绰    奄奄一息
B、簇新     断壁残恒    妙手回春    沧海桑田
C、虔信     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蜗行摸索
D、羼水     如坐针毡    吹毛求疮    河水潺潺  
3.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在办公室里老师昨天同他诚恳的交换了意见。 
  B、今年的《考试说明》对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作了一些新的调整。 
  C、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D、经过事实的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正确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上提高了认识。
4.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  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 
  人把他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③⑥①②④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
5.仿照下列句式,写出平时对生活现象的点滴感悟。  (3分)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无穷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
    之所以能________,除了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40字以内,不包括标点符号) (3分)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B.《公输》是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都是议论文。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人和”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忧患意识对治国的重要性。《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国的重要性。这几篇文章,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
D.《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运用类比的手法,类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8.默写(每题1分,有错别字、漏字均不能得分)。(6分)
   ①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永结无情游,                。
   ③                         ,地利不如人和。
   ④                ,再而衰,三而竭。
   ⑤.写出《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原因的句子                   。
  ⑥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二.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6题。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苗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9.对【甲】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10.从【乙】文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               (2分)

11.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乙】文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2分)
答:
12.【乙】文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2分)
 答:
13.【甲】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的一项描写方法是(     )   (2分)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14.【甲】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玩笑。 
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 
C.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 
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15.【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分)
 
16.【甲】【乙】两文在文章体裁、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上有何联系和区别?请把你的发现任选其中一点简述如下。(3分)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1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 
17.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 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 ___。文中还把生和死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 ___;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 ____。(每空1分)
18.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19.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2分)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三)阅读《范仲淹作墓志》,完成20-22题。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词1分)
   ①诚为清佳            ②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③赖以示予            
21.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2.回答下列问题。
   ①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            ”一句中。(2分)
   ②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3分)
(四)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完成23—25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①,擎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①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23.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3分)
答:

 24.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2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 
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望的赤胆忠心。
 
  三.写作(50分)
标题:自古英雄出少年
要求:
1. 写一篇记叙文。
2. 不少于600字。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道县一中九年级月考试题(答卷)
语    文
温馨提示:请将你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交卷时只交答卷,否则将不予记成绩。

一. 
题号 1 2 3 4 7
答案
 
5.(3分)               之所以能                ,除了                      ,
就是因为                                                                。
6. 



 
8.(每题1分,有错别字、漏字均不能得分)(6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一)9.(      )(2分)
10.(2分)                                                                      
                                                                       
11.(2分)                                                                      
                                                                       
12.(2分)
                                                                       
13.(     ) (2分) 
14.(      ) (2分) 
15.(2分)
                                                                                 
16.(3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黑龙江省西北地区重点高中联谊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下一个『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