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高一上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10分)生物发光的奥秘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
试题预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
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很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1. 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 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 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 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 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而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 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 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里,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很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 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 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 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 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 萤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0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责备)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责罚)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走后门,说情)不行,货赂不至;陂池(池塘)之鱼,以利贫民。在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纳),便(逢迎讨好)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尽力)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说明:括号内文字为加点字注释
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谢:谢谢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 便事左右      便:随意地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臣请死之                  今子治而乱
景公许之                  景公迎而贺之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6:翻译以下句子:(4分)
A: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B: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B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易道而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C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效力。
D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易道而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效力。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前两段,回答问题。(10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8.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3分)
(1)徒留无所施
(2)便可白公姥
9.第二段前边划线的诗句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特点?(5 分)


10.阅读第二段最后划线的诗句,分析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   )(2分)
A.刘兰芝不堪凌辱,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B.刘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D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表现了她的刚强和反抗精神
(三)诗歌阅读(10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第一二句中的       字可以作为这首诗的主旨。(2分)
12、请你谈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13、诗中的“闲”和“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意趣?(4分)

(四)名句默写(5分)
14、匪女之为美,                   。
15、桑之落矣,                   。
16、周公吐哺,                   。
17、少无适俗韵,                   。
18、                               ,来吾道夫先路。
(五)、名著考查(8分)
19.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8分)
 1.三顾茅庐  2.黛玉葬花  3.武松打虎   4 .大闹天宫
序号
出自哪一部作品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20.为什么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4分)

21.文章开篇为什么先写“我不重要”?(5分)

22.这几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分)

23.“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一句有何含义?请加以解释。(6分)

24.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你认为自己重要吗?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3分)
A 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娱乐界,很快就成了娱乐界里的知名人物,实现了光宗耀祖的美梦。
B 这种草药能治疗心脏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她自从上次迟到被批评后,就决心改正,这段时间她再也没有迟到了
D 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抽时间多读书,否则胸无点墨,工作就难以做好
2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土地宽广,是工业原料的基地。
B 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讲清出售废品的重要意义。
C 农业物产量逐年提高的原因是人们培养了优良品种的结果。
D 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了。
27:请仿造第一句,将后两句补充完整。(4分)
童年是一个梦,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
青年是---------,------------,-----------。

五、写作(60分)
生活中,有些东西值得珍藏;有些事情让人动情;有些行为会感动你我:“非典”时期的医务人员、勇斗歹徒的英雄、抗洪抢险的官兵、甘守清贫戍守边疆的战士、雅典夺冠的刘翔、我校高一(8)班几个拾金不昧的同学----------甚至父母的关心、朋友的无私帮助、同学之间的友爱等等。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把一些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出来,感动你我。文体不限。




























2006学年第一学期圆玄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测试试卷
说明:1、试卷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分I卷II卷,共五大题,26小题,其中1、2、3、4、6、23、24题为选择题。

 I卷(阅读80分)
一、现代科技文阅读:(10分)
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酸雨的形成比科学家预想的要容易的多,即使在干燥的大气中,酸雨也能形成。英国科学家通过试验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进入大气中的硫氧化合物只有与至少200个水分子反应才能形成酸雨。曼彻斯特大学的克里斯夫•怀特海及其同事的试验证明,仅与12个水分子反应即可形成酸雨。
    发电厂、汽车等排入空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硫,与活跃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三氧化硫气体,一般说来,它遇到许多小水滴后会迅速形成酸雨。但是如果三氧化硫与水的单个分子游离于大气之中,酸雨的形成则较为困难,一旦另外一个水分子“加盟”,两个水分子和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便形成硫酸和一个水分子的混合物,但其反应速度与和许多水分子比仍有很大差距。
    怀特海用试验观测了一个三氧化硫分子和200个水分子的反应情况,他的同事简•海勒和安德烈•马斯特则对三氧化硫与更少量水分子结合产生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三氧化硫发生反应,12个水分子加入同大量的水分子加入毫无二致。他们认为,12个水分子以两种角色出现,其中两个分子起催化作用,剩余的10个反应,而且改变反应条件(从气态到液态)同样奏效。
    英国剑桥大学大气科学中心的土纳•奥克特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硫酸的形成机理。它警告世人,如果不减少硫的污染,在干燥的大气中同样也会形成危及人类生存空间的酸雨。
1、 对第一段的“其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酸雨能在大气中形成。           B酸雨在干燥的大气中。
C酸雨的形成要比预想的更容易。   D酸雨也能在干燥的大气中形成。
2、 不符合酸雨迅速形成所必备的条件的一项是(2分 )
A空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       B空气中有活跃的羟基。 
C空气中存在水分子。             D以上三者发生化学反应。 
3、 对第三段中的“有很大的差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两个水分子与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的反应速度远不如与许多水分子的迅速。
B许多水分子与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的反应速度远不如与两个水分子的迅速。
C 硫酸与一个水分子的混合物的反应速度远不如与许多水分子的迅速。
D硫酸与许多水分子的反应速度远不如与一个水分子的混合物的迅速。
4、 对第四段中的“毫无二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无论是12个水分子加入反应,还是大量水分子加入反应,结果都会产生三氧化硫化学反应。
B无论是12个水分子加入反应,还是大量水分子加入反应,都能形成硫酸和水分子混合物。
C无论三氧化硫如何发生反应,12个水分子的加入,与大量水分子的加入,结果都完全一样。
D无论反应条件是气态还是液态,12个水分子的加入,与大量水分子的加入,反应同样奏效。
5本文段探讨了一个什么话题?结论是什么?(2分)
 答                               

二、现代散文阅读:(25分)
(一)课内文段(10分)
华罗庚(节选)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帐,一面继续钻研教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①“          是冬天,罗庚         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         这样伸着,右手         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帐,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6、①句四处空白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A不管   依然   就     仍        B尽管    仍然    只好    还 
C不管   仍然   只好   仍        D尽管    依然     就     还   

7、指出所选文段中的一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8、华罗庚失学的原因是什么?能推想当时的社会状况吗?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4分)
                                                                                    
                                                                                   
(二)、课外文段(15分)

  见  大  雁
             刘 长 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泣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⒅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9.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有所变化,请联系全文,摘选四个词语加以概括.(4分)
答:
10.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1.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2分)
答:    
12.“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 课内文段:(20分)
一)氓(节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3.解释下列词语(6分)
⑴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7.3.14南京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  下一个『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期中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