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三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于都三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于都三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一、 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1、默写填空(12分)(1)       ,风正一帆悬。(2)我寄愁心与明月,。(3),自将磨洗认前朝。(4)海内存知己,。(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6)学而不思则罔,。(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
试题预览
"于都三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 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默写填空(12分)
(1)        ,风正一帆悬。
(2)我寄愁心与明月,                    。
(3)                   ,自将磨洗认前朝。
(4)海内存知己,                   。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6)学而不思则罔,                   。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         ,          。
(8)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9)登高,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展示人的境界。请写出古人以写登高来表达志趣或情怀的连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10分)
(1)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 4分)
①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疑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交流信息到生活起居乃至休息娱乐,网络已经评借他的快捷高效等诸多优点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②同时,网络也加强了许多社会性问题,③对此,全社会采取了较严厉的防范措施,限制未成年的中学生进网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④但有的人因此剥夺了中学生上网的权利,这种因噎费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⑴ 第①④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第①        改                     第④句         改          
⑵ 第②句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请修改:                                
⑶ 第③句表意重复请修改:                                            

(2)在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有一段台词说:
我们的上联是——和睦和美和顺和谐户户和谐迎新春;
我们的下联是——兴业兴财兴国兴家人人高兴迎新春;
我们的横批是——和兴中华!
你觉得主持人是否把这副对联背错了?为什么?(3分)
答:                                                                    
                                                                        
(3)“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她)写一段颁奖词。
我选择的人物是:                                            (3分)
颁奖词:                                                                
                                                                        
                                                                        

二、 古诗文阅读(18分)
(一)古代诗歌赏析(6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①,醉书酒家壁。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②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③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④。

注释:①鹅湖:山名,在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北。辛弃疾闲居江西时经常来此地游玩。
②多情白发:因多愁善感而早生白发。   ③缟袂:白衣    ④外家:娘家
3、这整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画。(2分)
4、词中描写田野春光的句子是:                ,                 。(2分)
5、辛弃疾是个有报国之志却被罢官闲居的英雄,在美丽的农村风光中,词人并没有得到彻底释然和解脱,因而在词中发出了“                 ”的感喟。(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良马对     选自《宋史》   
高宗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①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②不受。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⑥而不苟⑦取,力裕而不求逞⑧,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⑨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⑩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高宗称善。

注释:①刍:牲口吃的草。②精洁:精细清洁的食物。③介:通“甲”,做动词,披上甲。④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酉:yǒu,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⑤褫(chǐ):脱去,解下。⑥受大:食量大。⑦苟:随便,轻易。⑧逞:逞能。⑨秣:mò,喂养。⑩甫:刚刚,才。

6、用“︱”标出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褫 甲 而 不 息 不 汗。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日啖刍豆数斗:                ②初不甚疾:            
③比行百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分)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翻译:                                                                
9、岳飞从食、饮、跑三方面对“致远之材”与“驽钝之材”进行了对比,指出成为“致远之材”和沦为“驽钝之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做答)
答:                                                                  
                                                                (4分)
10、文末说:“高宗称善。”你认为高宗从岳飞的话里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回答。(提示:可联系韩愈的《马说》思考)                        (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燕 子   席慕蓉   (15分)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a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国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2分)
绿意盎然:(        )            一刹那:(        )
12、文章记叙了两个“美丽的错误”,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4分)
答:①                                ;
②                                                                。
13、在作者看来,可以保有的“美丽的错误”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                                            。
14、文中a画线语段中有一句与另外三句语气不连贯,请改写。(不改变原意)
                                     (2分)    
15、文中画线的“那个时候”是指                                       的时候,“那一刹那”是指                                      的时候。(2分)
16、在现实生活中,与“美丽的错误”相类似的还有“善意的谎言”,你认为这种“谎言”可以保有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二)学 贵 质 疑 (15分)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段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                      。(2分)
18、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前后文意思,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2分)
19、本文第③段中画曲线的句子从正面举例论证了                                           
                                                              这一观点,从而得出                                         
                                 这一结论。                      (4分) 

20、“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补写一个的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得引用本试题中的例子)。        (3分)
                                         
                                                                       

21、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7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高考模拟试.doc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