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古文复习提纲一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文复习提纲一
(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文复习提纲一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试题预览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文复习提纲一
一、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短语。(写在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之:楚王闻之 齐之习辞者 婴闻之 吾欲辱之
②为:为其来也 何为者也
③其:为其来也 其实味不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本文选自《 》,主要记载的是 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的言行。
5.楚王为何要在酒酣之时让左右“缚一人诣王”?
6.你认为晏子能够击败楚王的原因有哪些?
7.晏子反驳楚王用了 的方法,先通过“ ”的例子说明 的道理,然后指出“ ”,是因为“ ”,使楚王自取其辱。
8.由本文而产生的成语有哪些?
二、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 文中“海忠介”即 ,是 (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 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 》。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短语。(写在文中空白处)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6.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8.在你心目中,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联系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对海瑞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价。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海瑞所题自勉对联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墓园对联(为海瑞手书)
三、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文中加点的的词。(写在文中空白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本文选自《 》,作者 , 时文学家。王子猷即 、王子敬即 ,都是 代书法家 的儿子。
4.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5.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6.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一、晏子使楚:
1.[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习,熟练。[方]将要。[何以]用什么办法。 [诣][坐]因某事犯罪,或者犯了什么罪。[盗]偷窃。[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曷]通“何”,什么。 [固]本来。[善]善于。[避席]离开座位。席,座位。[徒]只。[所以]……的原因。[其实]它们的果实。[然]这样。[得无]莫非。[熙]通“嬉”,开玩笑。[病]辱。
2.之:这件事(晏子使楚)。的 这样的事(橘变枳)。 他(晏子)
为:这里相当于“于”。 做
其:他(晏子)。 它们(橘和枳)。
3. 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4.晏子春秋 春秋 晏子
5.先制造和睦气氛来消除晏子的防备,然后出其不意地进行刁难,目的是使他措手不及,难以应答,达到羞辱的目的。
6.主要原因是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有非凡的勇气,机智善辩。故事主要是一句话概括。
7.类比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环境改变事物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8.逾淮为枳、南橘北枳、自食其果
二、治水必躬亲
1.海瑞 明 吴晗 海瑞罢官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拘泥。 [掌故]典章、制度。[妄意]随意。[潴]水停聚的地方。 [势]河流的形势。 [相]观察。 [度]测量。 [穷]追究到底。[致]事理。 [是以]以是,因为这,因此。 [躬]亲自。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缓带]宽束衣带。 [横索]横行勒索。[举]办事成功。[嫌]嫌疑。[怨]抱怨。
3.C
4.(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
(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
5.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7. C 8. 勤政爱国、事必躬亲、洁身自爱、清正廉洁、勤学不辍、刚直不阿。
三、人琴俱亡
1.[笃](病)重。[何以]以何,为什么。[都]总、竟。[了]完全。[舆]轿子。[都]总、竟。[素]一向。[径]直接。[既]已经。[调]协调。[恸]痛哭。[绝]气息中止。[卒]死亡。
2.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3.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王徽之 王献之 晋 王羲之
4.(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5.不哭是因为子猷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了,可以与九泉之下的子敬相聚了。哭是难以忍受与兄弟阴阳相隔,孤独一人之痛。
6.提示:作者是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这里是表现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其实是子猷的生存之心已死。 (218.92.205.23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
』  下一个『
第四册诗歌赏析复习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