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毕业试卷
试题
名称
苏教版(必修一)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教版(必修一)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命题人:俞子清洪亮本卷总分为150分,其中卷面145分,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在试卷上的答案为无效。卷Ⅰ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zhì)标识(zhì)饿殍(fú)B
试题预览
"苏教版(必修一)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俞子清  洪 亮   
本卷总分为150分,其中卷面145分,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在试卷上的答案为无效。
卷Ⅰ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标识(zhì)   饿殍(fú)
B.狭隘(ài)    句读(dòu)   不啻(chì) 
C.吮(yǔn)吸     恪(gè)守 犄(jī)角
D.商榷(què)   沉湎(miǎn)    静谧(b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急燥   山青水秀   有志者事竟成
B.炫目   稍逊一筹   事实胜于雄辩
C.恣意   无尚光荣   胜不骄,败不馁
D.联袂   驽马十驾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
同时也在呼唤。
(2)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
亟须加以规范。
(3)朋友是一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睛空,让你
倍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远      权限      即使/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是一句是(   )
A.古人写作,文不加点,所以,读书初始,要先学句读,韩愈所谓“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B.姚明的意识是好,可是在这个陌生的国家队,当青梅竹马的刘炜因伤缺阵的
时候,他的表现一样要打上折扣。
C.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到深圳发布其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制”的“维纳斯计
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若累卵,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
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拥护。
B.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C.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
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
日,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是一种注经解经式的教学。
6.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存《荀子》,
为荀子及其门人所作。
B.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刘禹锡、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C.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又称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叫颈
联,七八句叫尾联。
D.赫尔曼•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
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
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达到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的心脏跳动而跳动。这,归根结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7.下列关于教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养的内涵,就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B.获得教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
接未来。
C.获得教养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喜悦。
D.虽然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但教养的目的还是很明确的,获得
生活的技能和本领应该是教养的努力方向。
8.下面对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但却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可以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C.研读世界文学能使我们集中心智。
D.研读世界文学是为了完善自我,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9.下列关于作者对于“杰作”的论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广博而深入地阅读杰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B.作者认为阅读杰作能提升人的修养,为此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的。
C.杰作本身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作深入理解,一定
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价值启示。
D.阅读杰作时需要有追求文明文化的态度,只有怀着敬重之情,才有可能获得
教养。
10.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很多,研读世界文学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B.读书可以帮助文明理解生活的意义,而不在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物质需求。
C.整天呆在娱乐场所,还不如整天沉浸书海,因为后者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D.每天只阅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的人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辱
C.则群聚而笑之         群聚:聚在一起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官盛则近谀:官大气盛的人不屑于拜师
12.关于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圣人之所以为圣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1)和(2)的“惑”相同,(3)与(4)的“所以”不同
B.(1)和(2)的“惑”相同,(3)与(4)的“所以”也相同
C.(1)和(2)的“惑”不相同,(3)与(4)的“所以”也不相同
D.(1)和(2)的“惑”不相同,(3)与(4)的“所以”相同
13.从句式特征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是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
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组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从师问题上的认识反而还比不上“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士大夫之流,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卷Ⅱ
四、(18分)
15.翻译上文画横线的句子(8分)
(1)                                                                (2分)
(2)                                                                (3分)
(3)                                                                (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屝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不值:不遇。 
①诗的一二句非常含蓄,暗示了许多内容,你从中理解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四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2)           ,问苍茫大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8.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
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4分)
                                                                                                                                                          19.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
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
                                                                                                                                                          20.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
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面”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欲望。
六、(9分)
22.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超过25个字。(3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已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23.仿照下面的诗行,重新写一段话,表现你对青春的理解。(3分)
青春是一部厚重的词典                                                   
记载着朝气、勇敢、美丽、希望                                           
也收录稚气、轻率、贫乏、沮丧                                           
24.在画线部分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完整。(3分)
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出光和热,给人们带来温暖;绿色,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毕业试卷


上一个『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下一个『2006中考试题集萃暨中考专项训练(三)综合性学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