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常州高三期末调研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7常州高三期末调研(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常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高三语文试题2007年元月命题:林嗣丰瞿育瑾周於审卷:左芬梅朱克华王传兵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 塞 sāi 塞车 堵塞 塞翁失马 塞外风光B. 数 shǔ 数说 数落 数典忘祖 数一数二C. 舍
试题预览
"常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高三语文试题                 2007年元月
命题:林嗣丰    瞿育瑾    周  於              审卷:左芬梅    朱克华    王传兵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 塞 sāi 塞车 堵塞 塞翁失马 塞外风光
B. 数 shǔ 数说 数落 数典忘祖 数一数二
C. 舍 shè 舍弃 寒舍 舍本逐末 退避三舍
D. 屏 bǐnɡ 屏除 屏蔽 屏气凝神 屏退左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竣工 入场券 世外桃源 一如继往
B. 修葺 名信片 旁征博引 自暴自弃
C. 膺品 度假村 谈笑风生 墨守成规
D. 追溯 候车室 人情世故 出其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古到今,龙一直是中国的形象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B.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精彩纷呈,长城、京剧、丝绸之路等中国元素的引入让人不免担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要想超越多哈,留给张艺谋的空间已是捉襟见肘。
C.庄子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令人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
D.为本刊撰稿,一定要针对具体而微的问题,能有切身的体会更好,切忌空泛冗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情况复杂。在国家整体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B.专家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观原因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客观原因是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引起的。
C.目前城市干道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有关部门准备采取车辆分流,限制货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进入市区,以缓解矛盾。
D.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环境治理的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无论外行还是内行,有一个感觉是共同的:同样是蕴集高新技术的家电,同样是花红柳绿的城市景观,即使不看国家名,你也会一眼认定:这是日本的。如此强烈的标识感,缘于日本的现代设计已卓然自成一家:在师从西方现代设计的背景图上,点睛之笔是日本的传统文化。
同样是简约,日本的简约与西方的简约相比,另有一种空寂的韵味:在室内设计中,往往只摆了一件陶器,或是花瓶里只插了一束花,或是只挂了一幅画。这正是日本设计师苦心追求的“禅心”。没有多余的设计,使居者自然而然地超然物外。这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紧张的日本人而言,无疑是心灵的田园。
日本的现代建筑风格同样来自西方,但设计师在酒店、办公楼等现代商业建筑的庭园设计中,引入传统的庭院设计“枯山水”风格,寥寥几块石头,几茎竹子,线条简练,暗合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意境却丰富:沙池中的一块石头,可幻想出“一叶孤舟”、“蓬莱仙岛”、“中流砥柱”等不同的寓意。日本传统文化的印记,同样在工业设计方面彰显,如清酒包装画就是浮世绘形象。
专家评论,东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来源于欧美,但真正学到西方设计精髓的,首推日本。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日本师从西方现代设计,又没有全盘欧化,而是把西方设计中合理的、进步的理念及设计思维与日本文化、东方哲学融合起来,把“茶道”等“道”的含义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创造出设计的“道具说”,使日本无论在工业产品设计,还是城市景观设计、室内家居设计等,都浸润着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本走上设计大国的起点境遇与我们今天的状况太相似了。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涌向欧美市场,这些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多是欧美产品的仿制品或仿冒品,因此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围追堵截”。日本人甚至被外国设计界骂作“小偷”。一片骂声中,日本政府“背水一战”,通产省规定:对出口产品进行审批,凡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口。此举,逼得日本企业走自己设计、自主创新的正道。日本沿着这条路走了半世纪,终于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的设计大国。
一个国家的设计没有特色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跻身世界设计大国。如今的我国,同样面临着靠创意设计提升经济的迫切需要,同样面临着如何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中国设计特色的难题。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是日本设计出人头地的经验之谈,也是我国创意设计本土化的探索精要所在。
5.下列有关“日本现代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现代设计具有强烈的标识感,能够使人一眼认定。
B.日本现代设计处处彰显日本传统文化的印记。
C.日本现代设计在师从西方现代设计的同时成功地注入了本土文化内涵。
D.日本现代设计体现了西方设计中合理的、进步的理念及设计思维。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的现代设计往往以西方设计作为背景,在关键之处用日本的传统文化点缀。
B.在室内设计中,没有多余的设计,使居者超然物外,觅得一块心灵的田园,这正是日本设计师追求的“禅心”。
C.日本现代设计能融合日本文化和东方哲学,比如在设计中巧妙利用“茶道”的道具,把“道”的含义融入到设计之中。
D.中国的设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难题就在于如何选用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
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庭院设计“枯山水”风格,有时能用寥寥几块石头、几茎竹子来表现丰富的意境,体现了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实相生的审美趣味。
B.日本能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国,正是靠创意设计来提升经济的品位,使日本企业走上了自主创新的正道。
C.日本现代设计的成功,在于它处处浸润着日本的传统文化,这又一次证明了鲁迅先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名言。
D.将本土文化内涵和西方设计中先进的理念及设计思维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是日本跻身设计大国的成功之道,也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王生者,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跸: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由是奇释之  奇:认为……奇异        B.属之廷尉  属:交付
C.廷尉当是也      是:这样                D.欲致之族  族:灭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法不信于民也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①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①欲见谢,则未知何如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①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能严格执法。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犯了“不敬”的罪,张释之拦住不放行,并立即报告文帝。文帝、薄太后都非常重视,文帝还摘下帽子亲自向他赔罪。
B.张释之断案从事实出发。一个人冲撞了文帝的车驾,张释之对他处以罚金。开始文帝非常不满,经过张释之的一番解释后才罢。
C.景帝即当年乘车入朝被张释之拦下的太子,即位后,张释之害怕他打击报复,于是想要辞职离去。开始景帝没有计较,但最终还是把他贬谪到地方上去了。
D.张释之的正直让很多人敬佩。一个姓王的处士采用侯生对待信陵君的方式,利用被召见的机会,当众让张释之跪下给他结好袜带,以此彰显张释之的美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译文:                                                                          
⑵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译文:                                                                          
⑶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⑴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结合全词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4分)
答:                                                                         
                                                                             
                                                                             
⑵赏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一句的隽永意味。(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共6分)
⑴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⑵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⑶花自飘零水自流。            ,            。          (李清照《一剪梅》)
⑷老吾老,           ;幼吾幼,            。           (《孟子·梁惠王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回忆黄昏
韩  东
黄昏太美了,落日,晚霞,沉郁的大地。鸟儿归巢,工作一天后人们拖着沉重的步履回家。黄昏意味着休息、放松,意味着归来,和家人团聚。在黄昏中我们会忧伤,但这忧伤很难说是指向什么具体事物的。有一种和此时的天地一样辽阔丰富的情怀,忧伤变成了慈悲,黄昏变成了教育。
我认定黄昏的正宗在乡村,在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它每日在那里的平原上上演,农人们肩扛农具身心疲惫地走回村庄。西天上云霞满天,奇幻不已,但我看不清他们模糊的面容。只有小水坑闪闪发亮,等待已久的村庄里传出一片嘈杂……有时我独自一人待在临高的河堤上,眼望西方,直到那殷红的太阳只剩下半个,小半个,最后只余一抹。当它没顶的一瞬间,世界变成了青灰色,我周身一凉,嘈杂声也随即停止了。这是孤寂自在的好时光。最后真正的夜晚来临,波动悬浮着内心沉落下去,终于稳定了。
黄昏之美无以伦比,它是活生生的过程。从西天金红的晚霞到浑圆的落日,到空寂无染的天空以及稠厚苍茫的大地,仿佛一切都在降落、收缩、凝聚,又于黑夜中消融,消融于广大的黑暗。自然界的一天结束了,也是一个工作日的结束。辛勤劳作的时间告一段落,这世上为生存而有的搏斗也暂时中止。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躺下吧,放平吧,欣赏吧,除了欣赏我们无能为力。这黄昏的教育从未止歇,这本伟大的奇书被一再翻阅。这美丽得过分的画卷,这画卷中我们卑微而现实的生命……
城市生活中,黄昏的感受减弱了。天光还很亮的时候街上就华灯齐放,遮蔽了黄昏特有的光线散射。加上高楼大厦的阻挡,西天的面积越来越小。我们从白天直接进入到人造的白昼,生活于不夜城中,黄昏作为昼夜之间的过渡变得多余。我不禁想起,为了使母鸡产蛋更多,人们发明了用灯光照射的方法。我们就是那些通夜被灯光照耀着的母鸡,为了工作和效率,为了产蛋,甚至只是为了娱乐。这该是多么的悲惨呀!
黄昏每日降临,但你已难得一见。但即使是在城市中,关闭视觉,你仍然可以听见黄昏的声音。渐渐的,我养成了傍晚时分“午睡”的习惯。当我躺下时,闭上眼睛,就听见了那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孩子们放学的尖叫,下班的车铃之声,街上车轮滚动,上楼梯的声音,关开门的声音……所有的这些声音都裹在城市厚厚的尘埃里,既近在咫尺,又恍若隔世。在黄昏的听觉中映现出视觉,一个黄昏成为另一个黄昏的回忆。
14.黄昏天天有,作者却以“回忆黄昏”作为文章的题目,试分析原因。(6分)
答:                                                                           
                                                                               
                                                                               
15.文章第一节结束时说:“忧伤变成了慈悲,黄昏变成了教育。”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6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昏的正宗在乡村”?试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6分)
答: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厦门市2006-2007学年(上)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人教版』  下一个『实验高中高二2006年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