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度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度质量检测(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无锡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拾级而上shè惊蛰zhì 舷梯xián 翘首qiáoB.惦记diàn氤氲yīnyūn 袅娜nuó 粜卖tiàoC.少不更事gēng妖童媛女yuàn 敛裾jū 羯鼓xiēD.傩送nuó 炮烙páoluò 朱拓tuò 牲醴lǐ2.下
试题预览
"江苏省无锡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选择(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拾级而上shè    惊蛰zhì         舷梯xián       翘首qiáo
B.惦记diàn       氤氲yīnyūn      袅娜nuó        粜卖tiào
C.少不更事gēng   妖童媛女yuàn    敛裾jū         羯鼓xiē
D.傩送nuó        炮烙páoluò      朱拓tuò        牲醴l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徇私   厮浑    顾盼神飞    偏僻怪张
B.杜馔   分蘖    沸反营天    少不更事
C.拮据   泅水    唯唯诺诺    天作之合
D.歆享   寒喧    蓊蓊郁郁    买牍还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一幅油画,一定会
   使居室蓬荜生辉。
B.加入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大型汽车厂,三四个月
   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C.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
   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物品。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
   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增加或建立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
   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金岳霖先生》的作者汪曾祺是《边城》的作者沈从文的老师,他们二人都是中国现
   代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沈从文的代表作有《白洋淀纪
   事》《湘行散记》等。
B.《六国论》的作者苏洵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
   苏”。《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这两篇文章
   都旨在借古讽今。
C.《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
   号雪芹、芹圃、芹溪。他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前八十回。乾隆年
   间,高鹗补作后四十回,合成一百二十回本,成为《红楼梦》的通行刊本。
D.消息和通讯通属于新闻。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准确、及时、便捷地传播信息。不
   同之处:消息是传递简明的信息,让人知晓;而通讯是把信息写成一个新闻故事,
   让人感同身受,有进一步的理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完毕      光武以此多之          赞扬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消灭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雨后初晴
       士之傲爵禄者             藐视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    暗中
7.选出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不迁怒,不贰过
③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④于是信孰视之
⑤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         ⑥孤往日厌卿老拳
⑦拜姑礼毕,提瓮出汲             ⑧宜深克己反善
⑨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⑩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A.①③④⑥⑧⑨     B.①②④⑤⑦⑩  
C.①②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⑥⑧⑩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       ②众辱之曰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⑤樯橹灰飞烟灭                  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⑧故以女妻之
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      B.①⑤⑥/②/③④/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9.下列各组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①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②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C.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阳,壮士也
D.①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②幸尚宽,何为不可?
10.下列各组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
A.①陆逊意思深长       ②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
B.①可谓智力孤危           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C.①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①不善之人未必本恶    ②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题3分)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东坡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堵:闭塞。
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相同。
D.往往阳狂垢污           阳:假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谓之方山子               先王因俗设法              
B.过岐亭,适见焉             盘盘焉,囷囷焉                    
C.使骑逐而射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使从事于其间               而四国休息于内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方山子超凡脱俗的一组是 (    )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④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并非陈慥自号,而是人家见了他戴的“方屋而高”的帽子随口叫的,等于
        是绰号。
    B.少年时代的方山子是一位豪放不羁、仗义疏财的侠士,他颇有号召力,常外出打猎,
       身边有一群追随者。
    C.方山子满腹文韬武略,晚年却只得隐居在穷山僻壤,作者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但
       在文中没有明说。
D.文章摘取方山子早年游侠、晚年隐居的二三事,突出其为人的几个侧面,使读者一
   步步看清了方山子的全貌。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1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7.奈何取之尽鍿铢,用之如泥沙?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相关练习(10分)
蜗牛(一)
    苏  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蜗牛(二)
苏  轼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18.这两首蜗牛诗,都是苏东坡写的。请分析两首诗所刻画的形象的相同点。(3分)
                                                                                  
                                                                                 
                                                                                 
19.通过对蜗牛形象的刻画,诗人想表达怎样的看法?(3分)
                                                                                   
                                                                                 
                                                                                 
20.你认为哪一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说说理由。(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8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扉,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使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宁波市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下一个『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抽样测试(wps)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