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说明文阅读训练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上期末说明文阅读训练卷
(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三伏说扇杨芳 ①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扇子恐怕是最不可少的吧!②你的扇子是什么样的?是骨扇,葵扇,纸扇,还是芭蕉扇?是方扇,轮扇,团扇,还是折扇?扇子的种类很多,光我国就有400多种。你又知道哪些种类?噢!有广东的葵扇,岳州的小套扇,杭州的黑纸扇,还有苏州的檀香扇和丝绸扇。
试题预览
"三伏说扇 杨芳
①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扇子恐怕是最不可少的吧!
②你的扇子是什么样的?是骨扇,葵扇,纸扇,还是芭蕉扇?是方扇,轮扇,团扇,还是折扇?扇子的种类很多,光我国就有400多种。你又知道哪些种类?噢!有广东的葵扇,岳州的小套扇,杭州的黑纸扇,还有苏州的檀香扇和丝绸扇。像广东的葵扇,造型美观,纤维密,出风大,可惹人喜爱了!而且它还在1959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拿了金奖呢!杭州的黑纸扇,日晒不鼓,雨淋不破,折叠方便,人称“半把伞”。苏州的檀香扇用料更是讲究,轻轻一摇,香味扑鼻而来,多有趣呀!
③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汗扇”,后来是“宫扇”,再后来就是“障扇”(就是古装戏里皇上身后那两个宫女举着的扇状的东西。)折扇是北宋时风行的,那时的名人雅士,手中拿一把扇子,风度翩翩的样子,连毛笔都懒得握了。在国外,古希腊时就有了扇子,那时的扇子跟芭蕉叶似的,是用染色的芦苇编成的。那时,曾有人说:“不拿扇子的妇女就跟武士不佩剑一样。”
④如果你以为扇子只能扇扇风,那你可大错而特错了。至少你摇扇子的时候,手臂上肌肉可以得到锻炼。瞧瞧纸扇上的书法,绸扇上的刺绣,可以陶冶情操。而且,扇子还可以说话呢!不信?把扇子翻来翻去,是说“你让人讨厌”,手拿扇子半遮面是问“你喜欢我吗”,把扇子快速地扇来扇去,是说“我不喜欢你”。瞧,这多有趣!这些都是西班牙妇女用的。而我国也有,要是两个人在一起说着话,其中一个突然把扇子一合,那可不是个吉利的兆头哟!像《花为媒》中的张五可,一把扇子,一会儿随手舞,一会儿半遮面,对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情作用可大了!A三调如意B扇,扇灭了八百里熊熊火焰山;C轻拂D扇,舌战群儒使得天下三分;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神奇,何等洒脱!
⑤小小扇子,玄机万千,看来,扇亦不可貌相啊!
⒈请你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骨扇,葵扇,纸扇,芭蕉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
⒊第②自然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⒋请你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概括扇子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至少你摇扇子的时候,手臂上肌肉可以得到锻炼。”一句中的“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请结合上下文填空: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⒎假如你要自己做一把扇子,你喜欢扇面画什么,你会在扇面上题哪一首诗词?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舟六号飞船的构成 黄 明 田兆运
据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舟六号”构型与“神舟五号”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构成。
按照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状态,三个舱段由前到后的安装次序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能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返回舱是载人飞船惟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是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能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的电能。
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驾驶飞船。
(2005年10月12日《扬子晚报》)
⒈“神舟六号”三个舱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根据上下文概述返回舱内部的主要情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轨道舱和返回舱内部为何要安装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返回时三个舱是如何分离的?请结合链接材料一的内容作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神舟”“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回收圆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飞天梦,不久“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将圆中国人的月球探测梦。试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达拉宫的白宫
白宫是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中的一部分,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以松赞干布时原有的观音堂为中心,向东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类“白宫”。白宫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措钦夏”(东大殿)面积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层(第7层)是达赖喇嘛冬宫,这里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俗称“日光殿”。殿内陈设豪华,金盆玉碗,珠光宝气,显示出主人高贵的地位。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美丽的拉萨河宛如一条缎带从天边飘来。近处是片片田陇阡陌,绿树村舍,还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
⒈选文介绍了布达拉宫的白宫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⒉选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________________结构介绍白宫的。
⒊请你归纳出介绍建筑物的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模仿选文介绍一个建筑。可以介绍学校、图书馆,也可以介绍你的卧室或你家的客厅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桥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处。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 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 188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他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里。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走,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把冲散的石块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
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要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⒈洛阳桥被誉为“天下奇”的道理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简述洛阳桥的修建与海潮有什么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根据文中介绍,请用简要的语言诠释“浮运法”。(不超过3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对句中的“第一”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你写出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日葵如何向日 方舟子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1510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明万历年间又由传教士传入中国。西方博物学家都注意到向日葵的向日性,明末清初的学者在记载向日葵时,也都特别提及其向日性。可见自古以来“葵花”就与“向阳”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是仔细观察过向日葵的人,都难免有一种困惑。比如作家张抗抗写过一篇散文《向日葵》,说她在天山脚下发现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在夕阳西下时,“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不由发出一连串的疑问:“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张天大谎吗?”
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呢?答案是: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像工具书那样笼统地说向日葵“常朝着太阳”,是不准确的,这是引起无数人误解的原因。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地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张抗抗观察的是已盛开的向日葵,所以只看到它们一动不动地面向东方。
绿色植物向日,实际上是为了充分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向日性实际上是向光性。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在花盘盛开后,向日葵也停止了生长,而把花盘固定朝向东方。为什么最后要面向东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或朝上呢?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摄氏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阳光的照射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
⒈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文章第二段引用张抗抗关于向日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张抗抗关于向日葵的描写是否真实?试根据文章内容略作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向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德国]苏姗娜·保尔森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塌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我们可以从这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最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植物也有感光分子,专家们称之为光敏素和隐色素,它们使绿色的生物拥有了极其细腻和多样的感光性能。在我们的眼睛觉得漆黑的地方,藻类、苔藓和花草树木就能对光的刺激做出反应了,而且它们还能够感知波长,那是人的眼睛根本无法感知的。
⑩我们的视网膜上会产生周围物体的真正的图像,供大脑分析利用,这个植物可做不到。它们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脑,跟我们不同的是,它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做出相应的反应。
⒈文章“看见”加上引号,表示其有特殊含义,试说说标题中的“看见”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中的加点词“很多”能否去掉?“只能”能否改成“能”?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试对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略作品析。
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根据语境理解第⑧段中“大相径庭”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很多种子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而有些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仔细阅读文章⑨~⑩段,请指出这两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简要概述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也有想法 周 闻
①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好像很“聪明”,它们似乎能思考,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合理计划。难道植物真的有“思想”?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植物群能够审慎地考虑它们的生存环境,预测未来,征服领地和敌人,有时候让人觉得它们有未卜先知的神力。
③芥草是一种只能存活六周的普通植物,如果将其根尖上的一种颜色淡淡的寄生小植物切断后,它就无法存活,这种小植物似乎还能感知周围朋友、敌人或食物的存在,并且能迅速做出怎样靠近它们的决定!这种小植物被认为是芥草用来与外界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淀粉状“大脑”。一种生活在美国西北部的植物盾叶鬼臼可以根据对天气特征的估计,计划未来两年的生长状况。
④美国宇航局给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资金用于研究重力对农作物的影响,他们最新发现植物具有与人类非常相似的神经传递素,如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的新基因“Bypass—1
”。或许有一些一些生活在地球上的农场主可能通过与植物进行交流,确定农作物最终的生长日期。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就到玉米地里去。她们要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了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⑤中情局专家巴克斯特的实验闻名于世,他把测谎仪接到植物体上,测谎仪曲线不停波动,似乎植物也会兴奋、害怕:当地取来火柴,刚刚划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比如,当他假装着要烧植物的叶子时,图纸上却没有这种反应。植物竟然还具有辨别人真假意图的能力。假装的动作骗得了人却骗不了植物。
⑥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在美国耶鲁大学,巴克斯特曾当众将一只蜘蛛与植物置于同一屋内,当触动蜘蛛使其爬动时,仪器记录纸上出现了奇迹——早在蜘蛛开始爬行前,植物便产生了反应。显然,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动意图的超感能力。
【思考】
⒈试从文中找出与文章标题“植物也有想法”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选文第③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第⑥段的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罗布泊
沙尘暴到来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捂住脸、蹲在地上别动。在这个妖怪面前,挣扎只能徒增痛苦。它会掀翻汽车,把白天瞬间变成黑夜,让屋子中灯光只剩下一圈黄晕。这样的日子,民勤每年平均有37天。
但正是沙暴,让北京感到了民勤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漫漫沙尘_________(飞过 飘过掠过)中南海后,中科院专家带着采集的沙土样本西行寻觅,最终把民勤定为中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首。于是,大量的来自北京的记者云集民勤。他们在关注着这里的沙尘暴、这里的水、这里的沙漠和土壤。这里的水、这里的沙漠和土壤。当新华社的《动态清样》送达温家宝后,时任副总理的他批示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一个断陷构造湖。在它的全盛时期,面积超过5300平方千米,进入汉代仍有“广袤三百里”之说。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上游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绿洲面积,拦截和引走其源头——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大量河水,使罗布泊
(演变 退化 变成)成各类贝壳堆积的荒原。
那么,如果民勤真的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作为巴丹吉林和腾格里的天然屏障,民勤几千年米__________(捏住 掐住 扼住)了沙漠的喉咙,我们称它为‘沙海一叶舟’。李玉寿说,“唇亡齿寒——如果民勤不保,在它东面约100公里的武威,以及金昌两地会被沙漠埋葬,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截断,并难逃逐渐消失的厄运。”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一位总工程师说,民勤绿洲的消失,还将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中国北方整个气候将受到众多沙漠效应的左右,种种影响并将持续到南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民勤,沙尘暴就不是一年几次,而是北方气候中的常态。
从副总理到总理,温家保对民勤的批示共有五次。“这与本界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无关系。”一位民勤干部说,“最后的批示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保护民勤生态’的问题上。”
目前,当地官方与民间对此问题已经基本达成统一认识——补水,是解决土地沙化、阻止大漠___________(侵袭 侵犯 进攻)的惟一手段。
“石羊河是民勤惟一的地表水来源,而本地的地下水资源基本枯竭,”常厚春说,“所以,必须调外水入民。”而人们的另一个希望,寄托在还在计划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上。
⒈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寻觅( ):__________________
②厄( )运:_________________
⒉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画横线的段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如果民勤真的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全文是写民勤生态的破坏及治理措施,而第一段为什么写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面对你所生活的环境,你对保护它有什么良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77.30.16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小测ji答案
』  下一个『
八年级下册综合质量检测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