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焜纪念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文化检测语文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蔡朝焜纪念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文化检测语文测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蔡朝焜纪念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文化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道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别等分别填写在大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 答题时,考生务必看清题目,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一、 语言文字运用(
试题预览
"蔡朝焜纪念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文化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别等分别填写在大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 答题时,考生务必看清题目,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一、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坍圮(pǐ)   宁谧(mì)    粗糙(cāo)     蓊蓊郁郁(wēng)
B.阡陌(mò)     隽永(juàn)  罗绮(qí)      游目骋怀(chěng)
C.跫音(qióng)  漫溯(sù)    召唤(zhào)    亘古不变(gèn)
D.佝偻(lóu)    踟蹰(zhú)   慰藉(jiè)     挥斥方遒(qi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嬉游   雾霭   篱笆   寥廓   昳丽
B.笙箫   斑斓   风致   幽辟   渺茫
C.邂逅   余暇   安祥   翌日   流岚
D.熨帖   苍桑   祈祷   缥渺   缘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经连续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功亏一篑。
B.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C.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要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好,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兼职。这样才能两不耽误,不至于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局面。
D.既要积极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不能脱离实际条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否则,欲速则不达,还会造成严重损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国产轿车的价格较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价格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5、将下面的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主要信息不得遗漏。(3分)
    ①汉语中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②它们一旦置身于既定的词境中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
  ③从而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
 答:                                                                                                                  
6.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白(不超过15个字)。(3分)
今日扬州网消息:昨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扬州大学和东台市人民政府以及个园、汪氏小苑、扬州八怪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全国盐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原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胡平,省盐务局局长晏仲华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山西、江苏等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据悉,全国盐文化研讨会是我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盐文化研讨活动。与会专家围绕盐业对文化的影响、两淮盐商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筹建中国盐文化博物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扬州盐文化作为中国盐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专家们在发言中提出“继承、融合、创新、超越”理论,并一致肯定扬州的盐运经济对明清封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贡献,并认为扬州应在充分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注意盐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效连接,把扬州文化发扬光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

二、 古诗文背诵、阅读(28分)

8、默写(6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2)如怨如慕           ,           ,不绝如缕。                         ,                           。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3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一)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②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0、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 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 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 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1、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足以极视听之娱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下江陵(向下游到)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酾酒临江(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13、下列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4、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                                                              
②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翻译:                                                                 
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                                                                  
④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溯  源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记得古诗上有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来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从风里去辨别来处方向。越鸟来自南疆,不管栖于何枝,也能从光热中感任原乡。
人呢?人又何尝不然?
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徒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国,为一位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物中。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己。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
有一个朋友,去大陆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故乡的一座花园中,沿一条石径独行,踩着转折处一道月门时,一阵桂花香,隐约扑鼻。忽然间,他双眼含泪。当年,桂子飘香的季节,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壶,灯下独酌。幼小的他,站在桌边,踮起脚,为祖父斟酒,听祖父说些掌故。海外数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故园小径,一阵桂香,勾起儿时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海外的侨民,从中国带来宗祠的传统,自身的命脉便和宗亲远源相续,透过文化长流,便超越时空,连系故土,侨乡也就是故乡了。
我们这一代呢?东迁西徙,移居西土,已无宗祠的归属,就像脱离大海的鱼,没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
我们的下一代呢?

14.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
                                                                        
                                                                        
15.概括说明文章第6-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4分)
                                                                        
16.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2)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四、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玫瑰虽是色香味俱佳,可又浑身是刺……
人们对这种现象带有不同的联想,有不同的认识和感触。请结合实际,任选一种表达形式,谈谈你的联想或认识,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蔡朝焜纪念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文化检测
语文试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10 11 12 13 分数
答案

5、(3分)                                                                      

                                                                              

                                                                              
6、(3分)


7、(4分)                         ,                                         ;

                         ,                                            。

8、(6分)(1)                        ;                               。

(2)                   ,                     ,                              ,

                                   。

9、(1)(3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东北师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下一个『都安高中2007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