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期安居中学高2009级语文期末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下期安居中学高2009级语文期末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安居中学高2009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限: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蓝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试题预览
"2006  年 安 居 中 学 高 2009 级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  时限: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
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蓝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譬pì如      媲pì美      疾疹zhěn     廪人献饩qì        同仇敌忾kài
B.谤bàng讥   磅páng礴    愠yùn色     余勇可贾jiǎ        咄duō咄逼人      
C.要挟xié    恣zì肆       倾圮jĭ       草菅jiān人命      唯wéi唯诺诺
D.翁媪ǎo      脂zhī肪     滥觞shāng    有恃shì无恐       约车百乘sh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食言而肥     欲盖弥彰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蟹六跪而二鳌
B.严惩不贷     南柯一梦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银样镴枪头
C.祸起箫墙     贪赃枉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冒天下之大不韪
D.纵横捭阖     贻笑大方     文质斌斌,然后君子    寥阔江天万里霜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动脉硬化使老教授上肢挛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他已三年多不能动笔了。
B.昔日是片片田野,道道沟渠,如今是座座高楼,条条大道,走进乐山新建城区,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面目全非的感觉。
C.一个人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时就会价值无穷,就会被社会所承认。
D.“胸含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出口成章,文不加粗,这是写作的自由、自信与从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人口增加,出现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超限采摘、过量捕捞等问题,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患。
B.这里平均海拔5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
C.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D.只有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他从1990年开始“赋闲”(仍担任商务印书馆顾问),时间多了,除了讲学,便是写作。
B.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
C.怎样进行国学研究?怎样振兴国学?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编发了“重振国学”的一组争论文章。
D.“500公斤大米,200公斤挂面,500吨柴油,500卷卫生纸……”清点着一路的辎重,队员刘建、刘康明告诉记者:“这次科考,组织者仔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力争万无一失。”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8题。(9分,每小题3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根据文意,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者是“及人”,是发展 。只有做到前者,才有可能做到后者。
  B.是人们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的,层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恶待别人,后者要求主动帮助别人。
  D.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自己,后者是考虑他人。
8.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与小人,此治国之常患也。”
公曰:“谗佞之人,则诚不善矣。虽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好谋事,则是君之耳目缪①也。夫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
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少寡人之甚也?”对曰:“臣何敢挢②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出则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者,此难见而且难知也。”
公曰:“然则先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③不留,患日不足,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勿用矣。”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若社之有鼠也。谚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此乃治矣。谗佞之人,恃君之威以自守也,是故难去焉。”           《晏子春秋•外篇》
  注:①缪,通“谬”,差错。
      ②挢,(jiǎo)在这里应该是“骄”,傲视,瞧不起。
      ③听治,处理政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恶良臣                恶:诋毁      B.而与小人                与:结交
C.寡人将去之              去:离开      D.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    审:慎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谗佞之人,则诚不善矣             此则寡人之过也
  C.出则行威以取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则具其往失而益之                 丈夫十岁不取,其父母有罪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谗佞之人“难去”的一组是(   )
  ①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       ②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
  ③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         ④出则行威以取富
  ⑤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           ⑥恃君之威以自守也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向晏子问起“治国之患”,反映出他已经感觉到了国内存在的“谗佞之人”所造成的危害问题,决定采取措施“清君侧”,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晏子的倚重。
B.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明确地指出了在君侧的“谗佞之人”所造成的危害。这反映了他对“为国常患”问题的深刻认识。
C.谗佞之人往往用表面恭敬的“小诚”掩盖心中的“大不诚”,迎合国君好恶,伪装主持正义,骗取国君信任,通常情况下难以识破。
D.晏子讲“先圣”的做法,为景公树立了榜样;用“社鼠”的比喻,进一步说明谗佞之人“难去”的原因,同时也是对景公的一种暗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5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2分)
译:                                                                             
                                             
②夫子何少寡人之甚也?(2分)
译:                                                                            
③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2分)
译:                                                                             
④去此乃治矣。(2分)
译: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有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句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                                                                                  
                                                                                                                                                         
                                                                                                                                                          15.补写出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12分) 
(1).有志者,事竟成,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       ,       ”这句话告诉我们怎样才是真正爱子女。
(3). 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4). 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动物竞自由的句子是“     ,     ”。
(7). 《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              ,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错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
读书养气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 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汲取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荡气回肠”,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高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6.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那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答:⑴                                                                              
⑵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桃花源记试题精选』  下一个『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江苏省泗洪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