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阉党(yān) 逡巡(qūn) 抶(chì) B. 缇骑(dī) 暴于朝廷(pù) 詈之(lì)C. 湮没(yán) 赠谥(yì) 溷藩(hùnf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阉党(yān) 逡巡(qūn) 抶(chì)
B. 缇骑(dī) 暴于朝廷(pù) 詈之(lì)
C. 湮没(yán) 赠谥(yì) 溷藩(hùnfān)
D. 傫然(lěi) 五人之脰(tóu) 户牖(yǒu)
2、下列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经过)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果) 大类女郎也(像)
B、众不能堪(忍受)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骂) 按诛五人(查究)
C、越长城之限(城墙) 绛皓驳色(杂) 其远古刻尽漫失(周遍)
D、遏其生气(阻碍) 以欹为美(奇特) 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约束)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B、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敛赀财以送其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去今之墓而葬焉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 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人皆得以隶使之
C、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吴之民方痛心焉
B、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D、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7、比较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以绳天下之梅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人皆得以隶使之 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8、对划线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判断句)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
C、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介词结构后置)
D、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介词结构后置)
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老婆婆每次对我说:“我所在的地方,(是)你的母亲站过的地方。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怎么能够使豪杰们屈服,在墓前用力握住手腕,抒发他们对有志之士的悲悼之情呢?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山路上迷漫着雾气,非常光滑,那些石级几乎不能攀登。
D、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梅(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愚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力办得到的。
10、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对比是《五人墓碑记》的一大特色。文中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B、《项脊轩志》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作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如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记事为主,字里行间都是情。
C、《登泰山记》景物描写,富于生气和情趣。“苍山负雪”,作者不说雪盖青山,而是说青山背雪,把被动者说成是主动者,用语新颖脱俗。一“负”字,赋予了苍山以生命,写出了雪的厚度与亮度。
D、《病梅馆记》句句写梅,句句比人,而又处处在议政,将深刻的难以明言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的论述之中,表达了努力解除封建束缚的强烈愿望。
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④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12.《五人墓碑记》多次将五人言行与他人进行比较,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将五人“激于义而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进行对比,突出了五人之死的光明显耀。
B.将“生于编伍”的五人与“不闻诗书之训”的缙绅进行对比,突出五人的志向崇高。
C.将五人之死与“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后的“辱人贱行”进行对比,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和牺牲意义的重大。
D.将假设中的五人受人奴役、居家老死与现在豪杰屈身墓前、景仰明志相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伟大。
二、作家常识:
1、《项脊轩志》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著名的古文家。“项脊轩”是他的书斋名,“志”就是 的意思。本文以 为线索。
B、《五人墓碑记》选自 。作者 , (朝代)文学家,与张采等组织复社,讥评时政,声势很盛。
C、《登泰山记》作者 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刘大櫆等和他为代表的 派是清代 (选择小说、诗歌、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 。
D、《病梅馆记》的作者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文章是用 的手法写的,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统治者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默写他的名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5题。
一、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尔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往往: 每: 过: 比: 不效:
2.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示“哭”的动词(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墙往往而是 B.先妣尝一至 持一象笏至
C.语未毕 以手阖门,自语曰 D.先妣尝一至 持一象笏至
4.下列句子中的“而”字词性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③余扃牖而居……能以足音辨人
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⑤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然 ⑥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对上面这段文字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本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读来委婉动人。
D.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6.文章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名作,用或 或 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意脉,本段中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把对孙儿的 、 、 ,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出来。
二、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解释文中词语
抵罪 土封 佯狂 社稷
2.下列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能容于远近 ②忠义暴于朝廷 ③荣于身后
④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⑤以老于户牖之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佯狂不知所之者”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斯固百世之遇也 D.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旌其所为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其疾病而死
5.这一段的关键句是 (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百世之遇也
D.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哉
6.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众人为之折腰洒泪,可见其品格之高,影响之大。
C.作者用假设句,从反面说明五人及周公之死的可贵。
D.最后一句,揭示作记的缘由和目的,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答案:一、选择题: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B A D B C C D D B
二、略
三、语段训练:
(一)1、往往:到处 每:经常 过:看望 比:等到 不效:没有效果,指科举上没有成就
2.泣 号 啼
3、A 4、A 5、D 6、或喜或悲 偃仰啸歌 怡然自得 关心 疼爱 期待
(二)1、犯罪应受惩治 坟墓 性命 国家
2、B 3、D 4、B 5、D 6、C 7、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考试
』  下一个『
学勉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