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三四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一三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自测试卷(第三、四单元)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原一、选择题(30分)1.对括号前的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侮(wǔ)蔑奚(xī)落卓(zhuó)有成效聊以慰藉(jí)B.愤懑(mèn)兑(duì)现处(chǔ)街坊怅望低徊(huí)C.束缚(fù)瞭(liáo)望苦思冥(míng)想安土重(zhòng)迁D.侈(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自测试卷(第三、四单元)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 高原
一、选择题(30分)
1. 对括号前的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侮(wǔ)蔑 奚(xī)落 卓(zhuó)有成效 聊以慰藉(jí)
B.愤懑(mèn) 兑(duì)现 处(chǔ)街坊 怅望低徊(huí)
C.束缚(fù) 瞭(liáo)望 苦思冥(míng)想 安土重(zhòng)迁
D.侈(chǐ)谈 估量(liàng) 单(shàn)四嫂子 浅尝辄(zhé)止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言蜚语 义愤填膺 深邃 萧条
B. 彬彬有礼 赅人听闻 合睦 肃穆
C. 无庸置疑 消声匿迹 建术 烦燥
D. 刨根问底 震臂一呼 真缔 振颤
3. 下面横线上填上哪一组关联词最恰当( )
是的,我 自有我的确信, 说到希望, 是不能抹杀的,
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A.当然 然而 倒 尽管 于是
B.虽然 但是 倒 因为 所以
C.虽然 然而 却 因为 于是
D.当然 但是 却 尽管 所以
4.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有些人对骑车带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B. 对犯错误的同志应该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不能讳疾忌医。
C. 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 这支野战军的群众工作做得好,与驻地附近村民相处得水乳交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范围宽泛,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
C. 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
6. 对“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的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 本以为现在已经不是一说话就没完没了的人了。
B. 本以为现在是一个迫切不能不说话的人了。
C. 本以为现在已经并不是一个迫切得不能不说话的人了。
D.本以为现在已经是一个并不再迫切得要说话的人了。
7.下列论述,不属于演讲词写作要求的一项是 ( )
A.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条主线贯穿首尾,注意以景结情,言有尽意无穷。
B.题目应与内容一致,既要有美感,也要吸引人,或开头,或结尾应注意点题。
C.所选择的材料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应符合听众心理。
D.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语句要调动语音因素予以突出,结束语应耐人回味。
8.括号内的表述与原句衔接最怡当的一组是( )
①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a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b石头棋盘磨圆了棱角,)供人凭吊。
②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a冷眼旁观,置身事外。b置身事外,冷眼旁观。)③北京的胡同在(a衰败,没落。b没落,衰败)
A.a ;b ;b B.a ;b ;a
C.b ;a ;b D.b ;b ;a
9.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别正确的一项是( )
①罗马具有得天独厚的光、色和高贵的品格。
②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的模样,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琢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那窗台上花盆里的月季花是细心细养的。
③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④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者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A.比喻 排比 设问 反语
B.拟人 排比 设问 反语
C.拟人 反复 反问 对比
D.比喻 反复 反问 对比
10.鲁迅将第一个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缘由是( )
A.为使沉睡麻木的人们起来革命,为使“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B.为抒发自己心中的寂寞、悲哀与愤懑;为革命者呐喊助阵。
C.为服从革命的需要而呐喊,一切“听将令”。
D.为唤醒“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而呐喊;为打破文坛沉默,使更多的文艺工作者起来斗争而呐喊。
二、阅读题(45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11.第一段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了当时的情况 B表示出乎意料之意
C表达了崇敬之情 D含有惋惜之情
12.第二段划线句子中“形成的空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B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C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的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
D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争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13.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4分)
随喜:
治:
14.从那一回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根据文意,你认为鲁迅认为当时的最“紧要事”是什么?(2分)
15.文中说“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这“冷淡的空气”具体指什么?(2分)
16.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了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这样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猥琐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鲁迅,不应该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注: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五四运动时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新文学写作。其后他写小品散文,力主平和冲淡,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鼓吹“闲适幽默”小品。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瓜豆集》及《鲁迅的故家》等。
17、第2段“鲁迅也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前事”“后事”分别指什么?(4分)
18、作者认为,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支持作者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什么?(6分)
19、对于周作人,本文作者并未完全否定,他说:“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请概括作者对周作人的看法。 (4分)
20、对本文作简要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4分) ( )
A.周作人是“玩文学”的行家和鼻祖。
B.鲁迅的作品是经过千万遍拷问的不朽之作,因而他是我们的民族不朽的灵魂。
C.文学画廊中的典型形象阿Q在今天的中国仍活得有滋有味。
D.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极为深刻,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E.我们并不排拒周作人,但只有游手好闲之徒才在酒足饭饱之后躺在沙发上大读周作人以打发时光。
三、四单元参考答案
1、 2、A 3、C 4、D 5、B 6、C 7、A 8、B 9、B 10、A 11、C 12、C
13.随喜:跟着别人一起活动;治:研究。
14.鲁迅认为当时的最“紧要事”是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15.指很多人去学法政理化,却没有人学文艺。
16.忧愤与希冀并存。为愚弱的国民而忧愤,希冀通过“文艺”唤醒民众,从而使国家走向强盛。
17、“前事”指周作人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
“后事”指周作人在抗战期间曾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8、
①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的重铸者。
②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受鲁迅的拷问,因为他对民族的基些劣根性作了深刻的批判。
③我国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没有完成,毒害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仍在蔓延滋生。
19、肯定他曾为新文化做过有益的事,他的书可读,但不应评价过高;其任伪职,当汉奸则是不可原谅的。20、 A E (219.149.144.17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  下一个『
均安中学2006年下期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