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2006-2007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2007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与鉴赏(四大题,共6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
试题预览
"2006-2007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与鉴赏(四大题,共6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君”和宗教权威的“神”手中。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什么样的目的,“君”和“神”都决不会放弃对话语权的掌控,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君神时代”。非官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教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向媒体“投稿”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是因为“编辑”作为话语权的“签证官”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编辑时代”。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亦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的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为“话语暴民”。
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网上任何一个“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1、下列对“话语暴民”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话语暴民”造就了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C、“话语暴民”占据了网上“群言堂”,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
D、“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
  2、下列对“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C、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
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群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
B、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
C、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
D、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做到全力遍罚,让法律完全把“暴民”变“良民”。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9题。(22分)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尔鲁钝之甚也      甚矣,汝之不惠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皇甫谧专注学业行为的句子是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⑤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⑥“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⑦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⑧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③④⑥    D.⑤⑦⑧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食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译文:                                                                      
(2)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译文:                                                                       
(3)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译文: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
三、古诗阅读鉴赏(15分)
10.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共6分)
(1)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人们常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                ”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的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诗经•小雅•采薇》)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人王勃同卢照邻、杨炯和         四人一起被称为           。(2分)
(2)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3)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12~15题 (21分)
雁  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矗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大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12.(4分)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然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13.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5分)
答:                                                                      
                                                                          
                                                                          14.“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6分)
答:                                                                     
                                                                         
                                                                         
 15.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答:                                                                     
                                                                         
                                                                         
第二部分 表达与交流(二大题,共83分)
五、(23分)
16.下文是某小区管理部门致全体居民的公告内容,其中有多处不当之处,请按文后要求把相关的标号填在横线上并加以修改。(6分)
为了加强小区管理力度,搞好环境卫生,本小区新建了多处袋装垃圾回收点。从5月1
① ② ③
日起,居民的生活垃圾 用塑料袋一律包装完毕后,投入垃圾回收点的塑料桶内,工业垃圾、
   ④ ⑤  ⑥   ⑦
建筑垃圾 一律不准包装后投入。与居委会联系后再行处置,千万留神。
   ⑧ ⑨   ⑩ ○11 ○12
(1)应删去的一处是           。
(2)应修改的五处是:       处应改为       ;      处应改为      ;       处应改为       ;         处应改为        ;        处应改为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1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4分)
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也是最美的命运;落叶归根,落叶归土,我会面向土地而飘荡自己的灵魂。我的面孔桔黄憔悴了,甚至我的茎项也开始霉烂,但我终身不悔,也不哀伤,因为我的青春已化为同伴的光泽,即使我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不超过10个字)
                                                     
19.根据要求,发挥想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6分)
(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答:                                                                                                                        
(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  下一个『中考句子仿写专题训练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