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禅让讪笑赡养箪食壶浆B.桔梗攻讦盘诘佶屈聱牙C.惬意趔趄挈带锲而不舍D.愆期悭吝信笺阡陌交通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简练既往不咎任人唯亲形迹可疑B.枯燥阿谀奉承凤毛鳞角斩露头角C.搔扰半途而废如雷贯耳
试题预览
"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禅让   讪笑   赡养   箪食壶浆
B. 桔梗   攻讦   盘诘   佶屈聱牙
C. 惬意   趔趄   挈带   锲而不舍   
D. 愆期   悭吝   信笺   阡陌交通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简练   既往不咎   任人唯亲   形迹可疑
B. 枯燥   阿谀奉承   凤毛鳞角   斩露头角
C. 搔扰   半途而废   如雷贯耳   老奸巨滑
D. 糅合   前倨后恭   返璞归真   自立更生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身体不舒服,不肯参加这次公益活动。
②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          于所有的女人。
③我们在选择书籍阅读的时候要慎重,要理智地看待市场上          宣传的所谓畅销书。
A.推托   衷情   大事             B.推托   钟情   大事
C.推脱   钟情   大肆             D.推脱   衷情   大肆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听说金阁寺刚被修饰一新,并引起了京都市民的怨声载道。
B. 一八九三年以后,学院派古典主义在美国开始盛行,他的设计受到冷落,昔日芝加哥学派的许多同道也都纷纷急流勇退,转入学院派的阵营。
C. 这种教育(指“应试教育”)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承袭,源于隋唐,滥觞于两宋,登峰造极于明清。
D. 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如狗熊掰玉米,而应当注重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
5、 下面作品、作家、朝代(或国别)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儒林外史》…………… 吴敬梓 …… 清 
B. 《后汉书》……………… 范晔 ……… 南朝•宋
C.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 俄 
D. 《玩偶之家》…………… 易卜生 …… 英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明晨冷空气会从我市上空经过,届时,许多周边的城市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降温影响。
B. 刘金生还先后将集体企业的八辆轿车分别送给陈希同及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C. 他终于以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的历史责任,达到了他的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D.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它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相当的技术能力与心理素质能力才能胜任。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禅的时间感是一种永恒。禅最讲“悟”,“悟”最后的所得是“无我”和“空”。人在禅悟时直觉的这种“无我”和“空”的体验,从时间角度讲,就是这种瞬间永恒感。在这一瞬间,一切融为一体,过去、现在、未来无从划分,这一瞬间仅仅就是这一瞬间。然而正是这种超越了一切时间界限的瞬间,凝结成为永恒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王维的禅意诗和芭蕉的俳句①时常常体会到一种对时间的神秘感受。当我反复吟咏王维的“纷纷开且落”时,脑中总会出现一幅画面:花瓣一片一片,一片一片缓缓地开放,又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慢慢地凋落。这个瞬间好像真的让人体验到一种凝结的永恒时间,我不知道上一个瞬间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下一个瞬间要发生什么。此刻这一瞬间成为永恒。人们就是在这一瞬间永恒的直觉体验中达到了“悟”,接近了禅。与王维对应的,芭蕉的回答就是“青蛙跃入水中央,拨剌一声响”。这首俳句体现的仍然是这种瞬间永恒感。只不过铃木大拙把它叫做“没有时间的时间”。瞬间永恒也好,没有时间感也罢,说的都是同一种时间感,而这种时间感超越了感性时间,却又在感性时间之中。李泽厚在《庄玄禅宗漫述》中说:“瞬刻即永恒,却又必须有此‘瞬刻’(时间),否则也就无永恒。可见这一永恒既超越时空却又必须在某一感性时间之中。”
可见,在时间感这一方面,日本俳句很好地继承了由中国传入的禅宗的主旨,也印证了俳句的的确确吸收到的是禅宗的精髓。这一瞬间永恒的时间感不但影响了日本俳句,对日本的整体文化也有直接影响。有一位日本评论家加藤周一比较中国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的释迦牟尼像与日本法隆寺五重塔下层塑像群中的涅槃像,发现中国的涅槃像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而日本的涅槃像中过去佛、未来佛已不见踪影。由此他得出结论:“日本文化,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与过去、未来相互割裂的‘现在’上,特别是现在状况下的感觉结果与感情的反映成为主要的关心对象,‘现在’最为重要。”而中国文化对时间是一种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把握,在整体之中认识现在的意义。
注释:①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俳句:日本诗体之一,这种小形体诗歌的特点是它的音数、句数有明显限制,要求作者把表现的事物和情思要高度的压缩。

7、 下列关于“瞬间永恒”的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从时间角度讲,人在禅悟时直觉的这种“无我”和“空”的体验,即“瞬间永恒”感。
B.吟咏王维的禅意诗和芭蕉的俳句,体会其中对于时间的神秘感受,有助于我们理解何为“瞬间永恒”。
C.铃木大拙之所谓“没有时间的时间”与“瞬间永恒”的概念名称不同,内涵在细微之处也有所不同。
D.某个瞬间让人体会到一种凝结的永恒时间,这一瞬间因而成为永恒。
8、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内容进行判断,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日本俳句在时间感上很好地表现了“瞬间永恒”,说明其的确吸收了禅宗的精髓。
B.文中说到“对日本的整体文化也有直接影响”,下文以涅槃像为例,说明了影响的一个方面。
C.中国文化在时间上整体把握“过去、现在、未来”,而日本文化将“现在”与“过去”、“未来”割裂开来,“现在”最为重要。
D.文章将中日涅槃像作了比较,其中暗含着这样一种批评:日本文化在对中国文化的模仿与学习中,渐渐模糊了真意,远离了本质。
9、下列诗句用来说明“瞬间永恒感”,不合适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瞬间永恒感来自禅宗的悟,因此如果对禅宗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就不能体会瞬间永恒感。
B.文中引用李泽厚的一段话,是为了更好地说明王维的诗与芭蕉的俳句体现了庄玄禅宗的精义。
C.当某一瞬间凝结为永恒时,它超越一切时间界限,就不再具有原有的瞬间的特征。
D.禅宗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王维的诗歌与日本的俳句都体现出带有禅宗特色的“瞬间永恒感”,这可以成为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文化的一个证明。

三、(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

崔器、吕堙上言:“诸陷贼官,背国从伪,准律皆应处死。”上(指唐肃宗)欲从之。李岘以为:“贼(指安禄山叛军)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属皆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今一概以叛法处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贼者尚多,若宽之,足开自新之路;若尽诛,是坚其附贼之心也。书曰:‘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堙、器守文,不达大体。惟陛下图之。”争之累日,上从岘议,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壬申,斩达奚珣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于京兆府门。 
  上欲免张均、张垍死,上皇(指唐肃宗之父唐玄宗)曰:“均、垍事贼,皆任权要。均仍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头再拜曰:“臣非张说(张均、张垍之父)父子,无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于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张垍为汝长流岭表,张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从命。 
  安禄山所署河南尹张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顷之,有自贼中来者,言:“唐群臣从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在邺者,闻广平王(唐宗室李俶)赦陈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贼庭;及闻希烈等诛,乃止。”上甚悔之。 
  臣光曰:为人臣者,策名委质(接受任命,委身于国),有死无贰。希烈等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窃富贵;及四海横溃,偷生苟免,媚贼称臣,为之陈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傥各全其首领,复其官爵,是谄谀之臣无往而不得计也。(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准律皆应处死                       准:批准
B.恐乖仁恕之道                       乖:违背
C.堙、器守文                         文:法律条文
D.张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     坐:获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六等定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重者刑之于市             陈希烈等人赐自尽于大理寺
C. 张垍为汝长流岭表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救社稷之危               不知东方之既白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任伪职的官员的问题上,崔器、吕堙与李岘意见不同,双方争执不下。后来唐肃宗还是听取了李岘的建议,分类处置这些任伪职的官员。
B.肃宗想要免除张均、张垍的死罪,但玄宗认为他们以朝廷当权重臣的身份投降叛军,而且张均还在叛军面前诋毁皇家的家事,所以罪不能赦。
C.跟随安庆绪在邺郡的唐朝群臣,听说广平王郝免了陈希烈等人,都痛恨自己失身叛国,后来得知陈希烈等人被诛杀或赐死,于是就不再有反正的念头。
D.司马光憎恨那些苟且偷生、卖国求荣之人,认为这些人犬马不如,连最卑微的百姓也会为他们感到羞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1分)
四、(23分)
14、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回答:在如何对待任伪职的官员这一问题上,崔器、吕堙与李岘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司马光又提出了怎样的新见解?(3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惟陛下图之。(2分)
                                                                                                                                                                      
(2)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于九泉!(3分)
                                                                                      
(3)傥各全其首领,复其官爵,是谄谀之臣无往而不得计也。(3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分)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17、下面这首词有四处化用了唐诗中的名句,找出这些地方,并依照出处写出这些唐诗原句。(6分)(写出三处即可。)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1)                        ,                       。(杜牧《夜泊秦淮》)
(2)                        ,                       。(刘禹锡《乌衣巷》)
(3)                        ,                       。(白居易《琵琶行》)
(4)                        ,                       。(白居易《琵琶行》)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柏林墙①的碎片
刘小枫
(1)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2)自从民主德国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在柏林墙的西侧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如今,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向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留的纪念品珍藏起来。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不难想见,用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
(3)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西侧,见到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诫人们:“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欢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政治意识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会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要永远存在下去?
(4)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柏林墙文化是人类之耻辱的符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它已经变成了碎片。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之耻辱的记忆符号,它不知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的碎片也许是非常独特的;而作为一种文化,这一现象绝不只具有讽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绝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去的悲哀。
(5)柏林墙绝不是一种仅在德国才有的现象,它不过是在世界上处处存在着的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凝聚。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墙作为一个普通的象征绝不只具有政治意味。
(6)惟一能穿透那隔绝、诋毁人身的墙的是爱。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成为一种墙。人的爱不是神的爱。一旦人的爱与那自我牺牲的上帝之爱相分离,就必然变成碎片。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
(7)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还有我们自己。
(选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有改动)
【注】①1949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样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一百七十千米,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
18、从全文看,“柏林墙”都有哪些含义?(4分)
                                                                                           
                                                                                           
19、文章第(3)段末尾作者用了3个由“难道”引导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如何理解第(4)段中这一句话,“而作为一种文化,这一现象绝不只具有讽刺意味”。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段中说“收藏的……还有我们自己”?(6分)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下)期末考试』  下一个『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