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奉之弥(mí)繁至莫(mò)夜月明褒(āo)禅山无物以相(xiàng)之B暴(ào)霜露梵(fān)语铿(kēng)然穴罅(xià)C.洎(jì)牧以谗诛盖音谬(miù)也钟磬(qìng)鹳(guàn)鹤D.咎(jiù)其欲出者栖鹘(xíhú)窈(yǎo)然噌吰(hóng)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
试题预览
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奉之弥(mí)繁    至莫(mò)夜月明    褒(bāo)禅山   无物以相(xiàng)之
  B  暴(bào)霜露      梵(fān)语        铿(kēng)然    穴罅(xià)
  C.洎(jì)牧以谗诛    盖音谬(miù)也   钟磬(qìng)    鹳(guàn)鹤    
  D.咎(jiù)其欲出者    栖鹘(xíhú)       窈(yǎo)然     噌吰(hóng)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灭殆尽(差不多)        卒葬之(终于)     桴止响腾(传播)    
 B  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非常之观(景象)  逸豫亡身(安乐)  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    
 C  始有远略(才)  夷以近(平坦)  盛衰之理(道理)   有大石当中流(水流的中心)    
D  终继五国迁灭(迁移)        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强盗)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敲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断定,分明。   B.往往有所得    得:得失。
     C.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访:探访。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B.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D.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5.下列句子中的“以为”的含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自以为得其实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败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桴止响腾,余韵除歇,自以为得之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系燕父子以组。 
D.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11.下面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大王来何操?
B.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C.距其院东五里。
D.古之人不余欺也。
二、课内阅读测试   阅读《游褒禅山记》第三段,完成下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2.“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语法作用是    (   )
    A.表示领属    B.表示对情况的推测
    C.表示婉约    D.表示反诘语气
13.选出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而人之所罕至焉
14.指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D.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15.下面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于人为可讥 ②在己为有悔
A.①对于别人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因为嘲笑别人而后悔
B.①对于别人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C.①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因为嘲笑别人而后悔
D.①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人观察事物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的深入而且广泛。
B.作者认为无限风光常在于险远之处,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的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有“志”与“力”就可以究尽险远,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作者强调“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和他后来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是一致的。
班级    姓名       座号      
请将1-16题答案填入以下空格内


三、名句默写(共20分,每空1分)
①、六国破灭,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六国论》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③、《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石钟山记》
⑥古人云:“以地事秦,                ,            ,              。”  
⑦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______ ,_______  ,则胜负之数,________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⑧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                     。
⑩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 、课内文句翻译
1洎牧以谗,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五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题。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①永、柳:永州、柳州。②疮痏:伤痕。痏读“wěi”。③鸠:同“纠”,聚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盍记之 盍:___________
(2)故曲尽其形容 形容:___________
(3)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一:___________
2.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一句中的“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C.穷形尽相 D.夏雨雨人
3.把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译文:                                                                       
4.作者欣赏雁山的两点,一是雁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_________的心境。(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 共48分)
一1----11 C B B D C    c D D C D C
二、12 D
13.A和D。上面句子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和D,这两项都属于取消句子独立性。B中加点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C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他。
14.B。例句中加点的“观”字是指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中的观是观察的意思,C中的观是指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建筑物。D中的观是看的意思。
15.D。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要结合上下文,落实关键的实词和虚词。译文正确的一项是D。
16.C。此题考查对所给文字信息的筛选与整体意思的把握,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作者认为穷尽险远,首先要有志,但也不能忽视力与物。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  共20分)
四 、课内文句翻译(13分)
1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底。(5分)
2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5分)
3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因为人事吗?(3分)
五、 延伸阅读(19分)
1(每小题2分 共6分)【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答案】(1)盍:何不。如“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2)形容:形体容貌。如“形容枯槁”(《屈原列传》)。(3)一:全,都。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2(3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中词类活用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完”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译为“保全”。如“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C项中的“穷”也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B、D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
3(4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翻译此句,要注意它是一个被动句式。重点词语有“终”“辱”“于”,它们分别翻译为“始终”“玷辱”“被动句式的标志,可译为‘被’”。
【答案】(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
4(每小题3分 共6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完成本题,要分析文章文意,抓住关键句子。作者说“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一是与他山比较,雁荡山没有被“愚僧俗士”剥凿,“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答案】完其太古之容色 严恭静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安徽省皖北十三所省示范高中十二月高三联考』  下一个『诏安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