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晴隆民族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一、语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A.寥廓(kuò) 踟(chí)蹰 青荇(hánɡ)峥(zhēnɡ)嵘B.百舸(ɡě) 煤屑(xuè) 漪(yī)沦 隽(juàn)永C.纤(qiān)绳 袅娜(nuó) 枯槁(ɡǎo)车百乘(shènɡ)D.媛(y
试题预览
"晴隆民族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一、 语基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8分)
1.  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分)
A.寥廓(kuò)       踟(chí)蹰   青荇(hánɡ)   峥(zhēnɡ)嵘
B.百舸(ɡě)       煤屑(xuè)   漪(yī)沦    隽(juàn)永
C.纤(qiān)绳   袅娜(nuó)   枯槁(ɡǎo)    车百乘(shènɡ)
D.媛(yuàn)女   慰藉(jiè)   幽僻(pì)    壁龛(kān)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毁谤    咀咒    贯串始终    游刃有余
B.骚扰    滞留    暗然失色    拖杳累赘
C.国萃    渺茫    淡泊安祥    转瞬即逝
D.唔见    休憩    穷行尽相    冉冉升起
3.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创作了许多抒情诗,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都很著名,他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C、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D、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4、下列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     ) 微明,它如同(    )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     )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A.一片   一条   一线           B.一片   一线   一条
C.一条   一线   一片           D.一线   一条   一片
5. 对下边句子修辞的使用分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也许还要高远。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
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A.夸张、引用 比喻 通感 反复 反语
B.夸张、引用 通感 比喻 对偶 讽刺
C.引用、夸张 比喻 通感 对偶 讽刺
D.引用、夸张 通感 比喻 反复 反语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项(    )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清澈的。     。
A.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B.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C.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走进公园,郁金香开得正盛,五光十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爸爸不会做家务事,烧出来的菜更是索然寡味。
D.不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自如地发表他的观点
8.给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这棵小树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          
(2)鹰击长空,鱼          浅底
(3)背上的压力往肉里          ,它把头沉重的           下
A.风度  翔  扣  垂 B.风致  游  扣  低
C.风度  翔  挤  低 D.风致  翔  推  垂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B.为了中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走过了十年开拓进取的路程。
 C.采取各种办法培养餐饮业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我公司的当务之急。
 D.市领导在检查某市属国营企业工作时,提醒他们要向竞争对手南方企业学习。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10-13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10.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敢以烦执事        阙秦以利晋
B、既东封郑          郑既知亡矣
C、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何厌之有          君之所知也
11.烛之武不仅成功说退秦师,还取得了秦国的帮助,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2分)
答: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14-17题。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1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死: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14.与“下养百姓,以来其心”中“以”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皆以美于徐公              D、封之以膏腴之地
15.从文中找出越王勾践欲得民心的行为的句子。(2分)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答:                                                              

(三)17.默写(每句1分,共4分)

1.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2. 东风不来,                       ,你的心如                        。
3.小荷才露尖尖角,                     ;天行健,                        。
4.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现代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

您陨落的时候                        
家没有陨落
春与秋,也没有陨落
您把它们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让季节拥有居所
让心灵拥有岁月

您陨落了,光芒四射
文学的山谷
同时溅起太阳和月亮
也溅起无数星星


——黄亚洲《春秋不会陨落——悲送巴老》(节选)
(注:文学大师巴金老人于2005年10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黄亚洲,浙江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18.“让季节拥有居所\让心灵拥有岁月”潜含着巴金的哪些作品?(3分)
 ______  ______  ______
19.诗中“耕种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1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0.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1.为什么作者要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3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22-24题。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

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
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因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来说,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我们还可以举出绝症患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相关例子。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他以狱中亲历指出,这种态度是使大多数俘虏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正因此而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与它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出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22.请指出《活出意义来》这本书的两个“精彩之处”是什么?文中加点词语“绝境的境遇”有何含义?(3分)
答:                                                                  
23.作者在文中指出寻求生命意义的各种途径,请指出有哪几种?(3分)
答:                                                                  
24.作者引用陀斯妥耶夫斯的话的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来回答,“苦难的精神价值”有什么含义?(4分)
答:                                                                   

四、写作(40分)
25.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感悟     ”为题,自选角度,补齐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晴隆民族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成绩       
一、(每小题2分,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答案

二、 (20分)

(一) 11.(2分)                                       

 12.(3分)答:                                 

                                                 

(二) 13.(1分1空,3分)                                      

15.(2分)                                                                

16.(2分)                                    

                                        
(三)17.(4分,每对1句1分)
   (1)                       ;                   

   (2)                     ;                    

(3)                   ;                      

(4)                   ;                     
  
三、(22分)

(一) 18.(3分)                                                   
  
19.(3分)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文言文翻译练习(二)』  下一个『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