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三中高一语文月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莲塘三中高一语文月考测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莲塘三中高一语文月考测试题命题人:杨文成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第Ⅰ、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10分,每小题2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风乎舞雩(yú)渚(zh
试题预览
"莲塘三中高一语文月考测试题
命题人:杨文成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Ⅰ、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风乎舞雩(yú)   渚(zhú)崖    数罟(gǔ)        老媪(yùn)
   B.饿莩(piǎo)     跬(guǐ)步      比(bǐ)及三年    孝悌(tì)
   C.虽有(yòu)槁暴  驽(nú)马     沼(zhǎo)泽      锲(qiè)而不舍
   D.倾圮(pí )      枯槁(gǎo)    庠(xiáng)序     公与之饩(qì)

2、下列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急躁  斑斓  贻笑大方
B、慰藉  仓促  笔杆  至高无上 
C、感慨  摇曳  抉择  按部就班
D、苍茫  沧桑  妥帖  金壁辉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新梁丰,新气象。作为梁丰的新同学,我们看到校园中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房子,心里真是自豪极了。
B、咱们的班主任蒋老师能干得很,在他的管理下,我们班不仅学风浓厚,而且好人好事不断,蔚然成风。
C、他这本书,行文流畅,比喻精辟,思想深刻,读来如行山阴道上,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D、做事情往往应该从长远考虑,从全局出发;要是目无全牛,就容易导致碰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5、下列有关古代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内容包括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B.《荀子》文章向以雄辩著称。读荀子文,令人感受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荀子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连串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C.《论语》主要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20篇,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实行仁政。
D.《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主要记述了战国时谋臣策士们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2分)
                               中国印•舞动的中国 
2003年8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致认可,许多官员一见到它,便当即脱口而出:她就是中国!会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部分为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的肖形印。篆体的“京”字形状酷似汉字中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又像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一个飞扬的“京”,一个舞动的“文”,一个飞奔的“人”,潇洒飘逸、气韵生动,有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外部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肖形印下面的黑色的英文“Beijing 2008”字样。再下是奥运五环图。“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肖形印、中国字、奥运五环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简洁之中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笔画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的精神。
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会五环图;它以“中国红”为底色,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 2008”,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人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开双手热情地拥抱奥运,拥抱世界,拥抱地球。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一笔一画充满着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汉字“京”字,则是奥运会近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舒展的笔画和简洁的构图,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热情与豪迈,活力和魅力,充分预示着北京的未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夸张的身体比例和肢体位置,奔放的舞姿,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与希望,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舞者正在向人们欢呼,他舞出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热情,他还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写意地“跳”了出来。

6、下列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2008奥运会徽正式名称叫“中国印”或“舞动的北京”。
B.北京2008奥运会徽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部分是“肖形印”。
C.中间“Beijing 2008”字样显示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下面的五环图是奥运会的标志。
D.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各部分有机结合,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

7、下面对2008年奥运会徽主体“肖形印”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印章在中国表示讲诚信、守信用的意思。会徽采用中国印的形式,表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承诺。
B.“肖形印”以红色为底色,象征着中国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是红色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伟大胜利。
C.印上的图案是一个“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文”字和一个飞奔的“人”,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D.会徽主体部分“肖形印”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外部形象,是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8、下列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第一次把表意的汉字字形引入到奥运会徽的设计中来。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第一个体现了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奥运会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每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接:交接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D.河东凶亦然                  凶:歉收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或五十步而后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的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的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这种思想。


第Ⅱ卷(主观题,共96分)

四、
13、文言翻译(6分)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                                                             
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翻译: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翻译:                                                                

14、默写:(6分)
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⑶、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
⑹、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

五、(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两片秋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面。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扯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不知葬身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扉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体,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发生了要将这片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附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5、本文标题的“两片秋叶”,一片是                        ,一片是                     。(均不超过8个字)(4分)

16、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作用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其中不同之处是,前者:                                       (不超过12个字)(2分)后者:                                                                   
                          (不超过25个字)(2分)

17、①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作者为什么“悲秋”?
答:因为                                             (不超过10个字)(2分)

②联系全文看,红枫和那个爱“我”的“他”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不超过30个字)(2分)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慨叹人生的寂寞和短促,追求爱情的诚挚和高尚。
   B.先借第一片落叶抒写惜春悲秋的情愫,后借第二片落叶表达对爱情的珍惜和追求,全文以清新的文笔抒写了这样一段情绪流动的历程。
  C.我在寻书过程中无意发现“他”的来信,发现“他”寄赠的红叶,是作者巧妙设置的一个促使恋情转变的契机。
  D.作者巧借汉字结构的特点,心上搁了秋,正是一个“愁”字以表达自己的对秋的留恋,所以说“我亦恋秋”。
  E.作者运用对比的目的在于赞美第二片落叶,再由物及人,赞美“他”对事业的选择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六、语言运用
19、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4分)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
 山峰,                    。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
                           。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20、仿照下面例句,以“微笑”或“心灵”为本体,再写一个比喻句。(4分)
例句:眼睛像一片安详的福地,蓄着一泓无底的宁静。不艳、不俗;无喜、无悲。
微笑:                              
心灵: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要求:①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
2、选D,金碧辉煌 
3、选D,“目无全牛”不等于“目无全局”。
4、选B,A项介词掩盖主语,C项“机遇号”前加介词“通过”,D项“抄袭……著作权”动宾不搭配。
5.B  此项表述为《孟子》文章的特征。
6、A(文中“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7、B(“红色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文中无此提法,这种提法也不妥。)
8、D(体现了“更高、更强”的奥运会理念,但不是第一个。)
9.答案:A  接:接触、交锋。
10.答案:B  夫人:那个人;尽心:费尽心思;自信:相信自己;暴(pù)露: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
11.答案:B  
A.前一个“以”:介词,按照;后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着”“……地”。
B.“则”,连词,于是,就。
C.前一个“者”:助词,……的人;后一个“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式。
D.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12.答案:A  B项,本文只能说明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项,二者是不矛盾的。D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13略
14略
15、树上飘落的枯叶;来自大山的红枫
16、前者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后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上色。
17、①慨叹如枯叶的人生;②爱大山;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奉献自已,装点世界
18、C E(A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比赞美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燃烧与奉献;B借第二片落叶赞美“他”,赞美奉献;D心里搁个秋,并不尽是愁的转变,正是“我”对“他”选择的事业有了新的理解,对“他”追求的生命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
19、山峰,放远了观望才觉得秀美    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20、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謦的真诚。不浓、不淡;无刚、无媚。心灵像一泓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无亢、无卑;无乐、无哀。
21.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8.87.76.1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06-07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下一个『2006-2007学年度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