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大附中初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曲阜师大附中初三年级第二次月考(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曲阜师大附中初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空格内,要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萧索(xiāo) 鄙夷(ǐ) 恣睢(suī)B、 忌妒(dù) 苛刻(kē) 厌恶(ě)C、 桑梓(xīn) 侥幸(jiǎ
试题预览
"曲阜师大附中初三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空格内,要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萧索(xiāo) 鄙夷(bǐ)  恣睢(suī)
B、 忌妒(dù)  苛刻(kē) 厌恶(ě)
C、 桑梓(xīn)  侥幸(jiǎo) 忌讳(huì)
D、 沮丧(sāng)  落魄(pò)  模糊(mó)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彻底         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
②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的荒村,没一些活气。
③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           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A、结束  萧条  冒 B、完成  萧条  飘
C、结束  萧索  喷 D、停止  萧索  喷
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议论文有一个中心论点,《谈骨气》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鲁迅先生的《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故乡》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能同于作者。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内容是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5、《行路难》中用两个典故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⑧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⑩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       句,写景的顺序是              。
7、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                 、                 。
8、这段景物描写,先写               和              ,是为了引出下文对 
           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                        。
9、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10、这段文字①—④句为第1层;⑤—⑩句为第2层,第1层意思是:       
                                ;第2层意思是:                          
                                          。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
    ①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
②事物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开启。
③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④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⑤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⑥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⑦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⑧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11、本文的论点是:                                            。(2分)
12、“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一句话单独成段,其作用是:                
                                                                。(2分)
13、“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它下启哪几个段落?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文中的原句概括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四人的共同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几段的论证方法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几个事例的特点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6分)
    文化修养与健康长寿
    陈  滢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过,书就像药一样,经常读书可以治愚。所谓“治愚”就是变得明白事理,从养生保健方面来说,就是增强防病的信心、决心、能力。用现代观点来看,读书是积极的思维方式,能使大脑产生一种神经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无怪乎古今的许多名人,对读书健身这一问题屡有论述。“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著名散文家秦牧总结读书的作用时说:“书中自有妙药。”戏剧电影大师夏衍说得更具体:“不爱动脑,不爱读书,不爱思考的人,很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有人对16世纪以后欧美出现的400名杰出人物进行过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这400人的平均寿命为67岁,其中寿命最长的是那些大量用脑的科学家,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9岁。在1940年以后已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80岁以上的有33人,90岁以上的有6人,其中美国心理学家与医学奖获得者乔治•惠普尔享年98岁。据中华医学会对老人存活率的测定表明,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无职业者累计存活率分别为85%、39.6%和28%。
现代科学充分证明了文化修养与延年益寿的密切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患结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死亡率就越低。挪威对冠心病的研究结果证实,受教育年数少者冠心病的危险性比受教育年数多者高2.3倍。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孩子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报告称,文盲妇女与受过教育的妇女相比,所生婴儿死亡率前者比后者高2.5倍。在文化程度不同的国家,国民寿命也有显著差别,如文化修养较高的日本,国民预期平均寿命为男性70.6岁,女性为75.2岁;而文化修养较低的埃塞俄比亚,男性预期平均寿命仅为36.5岁,女性仅为39.6岁。
提高文化修养何以能延年益寿?科学家们认为,这其中有“脑运动”结果。英国科学家科基斯等人在分析大量资料后得出结论说,只有脑运动才能直接促进脑健康,通过脑协调与控制全身的功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勤于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不可忽视的是,一般说来,文化修养高的人经济状况要比文化修养低的人好一些,他们懂得更多的保健知识,具备追求健康的物质条件。此外,文化修养高的人容易适应现代生活的挑战,注意养生保健,自我保健意识较强,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也更能优生优育。
法国图卢兹老年大学的座右铭是:“停止学习之日,即是开始衰老之时。”其实,不论对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学习都可使人进入专注状态,一切有害的心理因素均被排除在体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机勃勃的健康心态,从而十分有利于健康长寿。
17、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过“读书可以治愚”,你认为此话有道理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画线语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提高文化修养能延年益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找出文中采用作比较和作诠释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9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很像)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札记•檀弓下》)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3分)。
  ①孔子过泰山侧      过泰山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夫又死焉        死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为不去也        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中的“之”不是用做代词的一项是(2分)(      )
  A、人夫子式而听之    B、使子路问之
  C、子之哭也    D、小子识之
  23、文中的“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孔子是根据什么得出“苛政猛于虎”这一结论的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共40分)
题目:从________说起
提示:在你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你要分析一下,这些事情有些什么影响,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件;然后再考虑“想到”了什么、能“说起”些什么。要对事情本身做些分析,确定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61.179.12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文版)福安市民职中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第三、七单元)』  下一个『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