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连城县2006年初三语文适应性练习(1)一.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0分)1.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①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惟一的消遣。②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③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④
试题预览
"连城县2006年初三语文适应性练习(1)
一.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①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惟一的消遣。②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③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④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n suǒ( )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冠志》等等。⑤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 )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呻吟的、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神不定,不能自己!
(1)在文中空格处给加点字写出拼音,给拼音写出汉字。(2分)
fn suǒ( ) 朦( )
(2)④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将第④句中的“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第⑤句中的“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第 ⑤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1分)
使用有误的词是“ ”,应改为“ ”。
(4)《水浒传》是我国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精彩。请你写出《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他的性格特点。(2分)
人物:
性格特点:
2、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全县人民度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
⑵一到初三,“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词。
3、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
甲: 乙: 丙:
4.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2分)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
答:① ②
5.下列宣传用语最恰切的是哪一项(2分) ( )
A.急弯路段的标语:事故多发点。
B.街头横幅:恢复生产,积极打击取缔六合彩行动。
C.医院门前:欢迎您的光临。
D.公园花圃:鲜花含笑待你,你可要尊重她呵。
6、古人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阅读下面相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你的探究。(不超过50字)(4分)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那些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1-4题必做,每题1分;5-7任选2题,每题2分,共8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4)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5)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鲁国史官所写的《左传》 ,其原句是:“一鼓作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句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正确对待生死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对待挫折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大多是诗人感情的抒发,志向的表达。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二. 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8-12题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凡三往,乃见( ) 孤不度德量力(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夙夜忧叹( )
9.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然志犹未已 兵甲已足 B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伤先帝之明
C受任于败军之际 咨臣以当世之事 D至于今日 躬耕于南阳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11.《出师表》中诸葛亮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件事在《隆中对》中可得到印证,请找出相关语句。这一故事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这一典故是什么?(4分)
答:《隆中对》中的相关语句是
这一典故是
12.《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五个4字短语回答(4分)
答:
三. 现代文阅读(39分)
(一)欣赏使人美丽(13分)
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世界的人都在说谎┄┄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不会欣赏别人是对自己品质的一种检验;学会欣赏别人,则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被欣赏的人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②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问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帐,里面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独特的小偷,作任何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盛名的大老板。
③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13,从第①段可以知道欣赏具有什么作用?(3分)
14.第②段写台湾作家和羊肉馆老板的故事要证明什么观点?从那些事实可以反映羊肉馆老板“心思如此细密”?(6分)
15、这则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想法。(4分)
(二)元宵节俗(13分)
①古人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阳历的历法体系。太阳历将正月定为一年的首月,正月初一为元正,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自然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这就是元宵的意义。元宵处在新岁之首,其地位因此超过一般的望日(月圆之时)。
②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太阳历颁布之后,元宵节俗有了发展的契机,但作为一个民族大节,他的出现还要有适宜的历史社会条件。据一般历史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汉武帝正月初八夜祭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族节日是在汉魏以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在中国扩展开来。
③元宵的节俗意义与岁首密切相关,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与元旦连接,同时它传承了古代太阳历岁首部分习俗,因此在元宵节俗中年味最浓。如果说春节是一台由家庭向乡里街坊逐次展开的社会大戏,那么元宵节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节目,它是社会民众情感。意愿。信仰的集中表现。元宵的锣鼓。元宵的灯火。元宵的游人编织着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景观。
16.请根据本文①段的介绍,说说元宵节的含义。(3分)
17.第②段作者用什么顺序来介绍元宵节的形成过程?请摘用原文词语说明元宵节的形成经历几个阶段?(4分)
18.第③段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元宵节俗?(2分)
19.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民俗文化的国家,除了元宵节外,请再描述一个传统节日的独特景观。(4分)
(三)灯……梦(13分) ?
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每到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点燃。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脸。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完初中了!”
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哪有钱念书。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凤想起了同村的丽。比她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跟她说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延伸向无边暗夜的连绵群山。静夜里传来夜莺的啼叫,——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脸,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父亲的鼾声响起。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桌上,是一本书——《我的老师》。那书,隐隐的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纸上躺着的上首诗——《梦》。
夜深了。
我灭了。
梦亮着。
20.“凤”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凤”有怎样的品格?(4分)
21.文中说“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这是谁的眼睛?(3分)
22. 第10段结尾“凤觉得”的是什么?(2分)
23.本文在写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色,请你任选一个方面(包括图片)谈点感受(4分)
四. 表达与交流(4分)
24.为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班里准备编辑一本题为“青春的闪光”的心语集锦,展示同学们思想上喷发的火花,感情中溅出的汁液。请你奉献一句心语。
五. 作文(60分)
25、上网热,追星热,开车热,旅游热,读书热——“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许你目睹过,参与过,迷失过,追寻过——无论怎样,“热”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和热情。请你以“热”为话题抒写你的经历或思考。 要求:
1. 立意,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 字数不少于600,若写成诗歌,应不少于14行。
连城县2006年初三语文适应性练习(2)
一、语言的运用和积累(31分)
(一)语言的运用·表达。(20分)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答题。(3分)
夏日傍晚的田庄上,我们欣赏着那广阔的平原,无边的田畴,古老的野树,以及点缀 黄昏的归鸦。我们在田野的小路上走着,随手采xi( )一些花草,或捕捉一两只小鸟,研究一下,再把它们放掉。这时,天边的晚霞绚( )丽极了。 (选自《我在北极光下》)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绚丽 (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采xi( )
③选词填空:“以及点缀 黄昏的归鸦”一句中的横线上应填入( )这个词。(只写序号)
A、悠闲 B、悠远 C、悠久 D、悠长
2、下面四个成语,有两个成语里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这两个错别字改正。(2分)
随机应变 自立更生 谈笑风声 川流不息
错别字修改: 改为 ; 改为 ;
3、给自己写一句“名言”,要有针对性,有自强自励或自诤自谏的寓意,成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
4、在下列每一句子后添上一个字,突出某些人的贪婪与虚伪(2分)
一不要钱---嫌 二不要命---嫌
三不要官---嫌 四不要名---嫌
5、参考下面的例句,在它们后面仿写两句,使之形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秋天,则 ;冬天,又 。
6.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6分,2+4)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②请选择任一句诗作简要赏析
7、“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内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2分)
上联:轻风 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二)语言的积累·赏析(11分,8题6分,9题5分)
8、就下列成语、名言、诗句,按要求填空。(6分,每题2分)
(1)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有 。
(2)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下句是“ ”,这是 给他儿子的遗诏。
(3)在臧克家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一诗句中,“有的人”指的是 (人名)这一类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对他写的“ ”这句诗作解释。
9、默写填空。(5分,每题1分)
(1)曹操《龟虽寿》中“盈缩之期, ; ,可得永
年”的诗句既蕴含着深刻哲理,也展示了他博大的胸襟。
(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主题的句子是“ ”。
(3)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应拥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一样的远大抱负,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繁荣而奋斗。
(4)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名句。我们知道的“ ,
”这两句诗(词),与之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句古语的诗句是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06年秋四棵中学语文试卷wps
』  下一个『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