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命题组成员出的试验用卷(绝密).doc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高考命题组成员出的试验用卷(绝密).doc(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高考命题组成员出的试验用卷(绝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谛(dì)听横(hénɡ)祸丢三落(ià)四B.沮(jǔ)丧窥(kuī)视宁(nìnɡ)缺毋滥C.褒(ǎo)贬透辟(pì)卓(zhuó)尔不群D.当
试题预览
"2006年高考命题组成员出的试验用卷(绝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谛(dì)听 横(hénɡ)祸 丢三落(ià)四   B.沮(jǔ)丧 窥(kuī)视 宁(nìnɡ)缺毋滥 
  C.褒(bǎo)贬 透辟(pì) 卓(zhuó)尔不群  D.当(dànɡ)真 牵掣(chè) 屡见不鲜(x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陷井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为防止经济衰退,英国中央银行 利率,并向金融部门注资,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 
  (2)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英国、香港的绿色组织 人们参与“绿色圣诞行动”,不寄或少寄贺卡,而代之以其他的问候方式。 
  (3)新建成的京广高速将 整个东部地区,成为南北运输的一条大动脉。 
  A.削减 呼吁 贯穿 B.减少 倡议 贯穿 
  C.削减 倡议 贯串 D.减少 呼吁 贯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C.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D.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B.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C.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暴,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 
  D.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两处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正当黄河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1)。裂坚石而炸雪,飞轻雾而吐烟, (2) 。 
  
  ①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②溅珠落盘,成瀑成湫,飞沫起虹,如挂如帘 
  ③虎吼震川,巍巍地颤,龙腾搅谷,隆隆千里   ④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揽谷,巍巍地颤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远处的物体为何令人喜悦   [英]赫兹特列 
      远处的物体令人喜悦,首先不是因为这些物体含有一种空间和大小的概念,其实是因为它们不是距离太近,逼着我们非看不可,我们便可以用朦朦胧胧的幻想色彩来装点它们。眺望那些远连天际、在动物园缭绕的山峰时,我们心里仿佛意识到在这段距离中间有着可以随意想象和令人感兴趣的种种事物;同时,我们还可以幻想出各式各样的冒险情节,竭力把我们的希冀和愿望送到那空中楼阁,或在那楼阁之外再去“发现新的土地、河流和群山”;于是我们的感情便超越了自身的局限,剔除了粗俗的内容,剥去了无价值的外表,从而获得净化和扩充,化为温柔,变得优美,具有非人间的气质,并带有天空的色彩。我们一面啜饮着面前的空气,一面又从近似虚无的物体那里借来一个更美妙的生命。在景色从我们呆滞的目光下消失不见的地方,我们就用难以形容的美好形象填补那毫无景物的一片空荡,并在模糊的远景上面涂上希冀的、愿望的、更迷人的恐惧的色彩。 
  啊希望!你的眼睛是如此公平, 
  你测量喜悦的尺子究竟是什么? 
  那尺子仍悄悄在耳边把快乐应允, 
  一晃远处的可爱景色就热烈欢迎! 
  凡是感觉和知识不能达到的地方,凡是观察得不完全的地方,我们的想象就会在那里从容不迫地加以补充和贯通;除掉当时当地外,我们的激情还会把其一切据为己有,并张开翅膀把一切覆盖,在那上面打下自己形象的印记。激情乃是无限空间的主人,而远处的物体所以令人喜悦,就是因为那些物体是位于激情的统辖范围之内,而且是通过激情的接触而幻化成多种形状的。我幼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可以攀登高山顶峰的地方,那些蔚蓝山巅在落日霞光下呈现出的美景经常引诱我望眼欲穿,巴不得登山漫游一番。我终于把我的计划付诸实现。走到近处一瞧,我发现那些闪烁的霞光所织成的空中幻影原来是一堆堆硕大无比、笨重不堪、变了色的泥土,通过这件事,我(部分地)懂得了应该留着“雅罗河不曾访问”,并对美好事物的梦想不要徒劳地去打扰! 
  时间的距离也具有跟空间的距离完全相同的效果。 
  7.对文章开头简要提出远处的物体令人喜悦的原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看远处的景物,常常由此而幻想出瑰奇惊险的故事。 
  B.人看远处的物体,便于看清其基本轮廓和大小尺寸。 
  C.人看远处的景物,喜欢在想象中使之变得完美生动。 
  D.人看远处的物体,便于把握其空间位置和大致轮廓。 
  8.文中的一节诗歌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节诗歌的理解,错误的—项是 
  A.“如此公平”指的是人们都能够把目之所及的或近似虚无的远方景物想象得更加优美迷人。 
  B.联系上下文看,诗中所说的“测量喜悦的尺子”指的是人们的视力和想象 
  C.诗中“把快乐应允”,是告诉读者,观赏远处的景物会使自己心旷神怡。 
  D.“一见远处的可爱景色就热烈欢迎”,说的是人们以满腔激情观赏远方景物,觉得这里景物更加可爱。 
  9.对文中画线句“留着雅罗河不曾访问”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应当为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不要去探求美好事物的究竟。 
  B.人有时候需要保留一些未知的领域,以便想象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C.作者借前人诗句来告诫自己,登山漫游带来的只能是美梦破灭。 
  D.作者从登山漫游的沮丧中获得了教训,决定不去访问雅罗河了。 
  10.文章末句提到“时间的距离也具有跟空间的距离完全相同的效果”。通过阅读上文我们知道,产生空间距离的效果是有条件的。由此而推断出来的产生时间距离效果的条件是 
  A.博学、热情、反思 B.回想、遗忘、记忆   C.回忆、幻想、热情 D.遗忘、超脱、理智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高祖父众,众父兴,皆为名儒。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乃渡江投歆。太祖①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下蔡长、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丢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②。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③。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文帝即位,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④,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 
  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节选自《三国志·郑浑传》) 
  注:①太祖,指曹操。文帝,指魏文帝曹丕。明帝,指魏明帝曹睿。②左冯(pínɡ)翊:官名,三国时临晋(今陕西大荔)太守。⑦京兆尹: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④五果:核果、肤果、壳果、桧果、角果。这里泛指果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闻其笃行 笃:忠厚   B.重丢子之法 重:重要   C.其治放此 放:仿效  D.榆皆成藩 藩:行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浑乃渡江投歆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明帝闻之   ②此丰民之本也 
  C.①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由是民安于农  ②觉今是而昨非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陂堨,开稻田 陂堨:陂塘和堤坝      B.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举赡:生养子女 
  C.比年大收        比年:连年   D.浑清素在公       清素:清静朴实 
  14.郑浑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安民利民的事,全都表现他这些事的是 
  ①课耕桑 ②明禁令 ③兴陂(堨) ④树榆果 ⑤重丢子之法 ⑥制移居之法 
  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针对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都不思生产,也不愿生养子女的严重情况,郑浑在“重丢子之法”的同时,“课使耕桑”,扭转了局势,受到百姓的由衷爱戴。 
  B.郑浑在京兆尹任上,为新聚百姓制定居住之法,让众、单为伍,信、老为邻;又使其勤耕作,发奸人。由是盗贼止息,民安于农。 
  C.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入倍常。等到曹操的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本文主要选写郑浑一生几件事,通过对他的言行的具体记叙,既表现了他治理有方的杰出政绩,也表现了他“清素在公”的优秀品质,他因此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将下列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答:                                                  。 
  (2)取之信然 
  答:                                                   。
  17.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 
  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 、 特点。(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18.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4分) 
  (1)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臣心一片磁针石,                      。 (文天祥《渡扬子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9.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无奈”,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4分) 
  答:(1)感到“威逼”的原因:                      (不超过22字) 
  (2)感叹“无奈”的原因:                      (不超过18字) 
  20.“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读书观点,请从具体做法和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加以概括。(5分) 
  答:(1)                      (不超过15字) 
  (2)                      (不超过16字) 
  2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答:(1)                       (2)                        (3)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六、(12分) 
  2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不超过15个字。(2分) 
  武汉15日电 记者今天从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获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用通过注射的胰岛素口腔喷剂日前完成临床试验。有关专家称,这是世界上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 
  这一成果预示着我国3000万糖尿病患者将结束靠针头注射胰岛素的历史,用上方便、安全、高效的药。 
  答:                     
  24.根据下列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4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2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尽管人生旅途中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 但是,             。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七、 (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 
  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或者不去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 
  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跨越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尝试着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或者你曾试着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尔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峰沟壑,来到青青的芳草地。 
  请以“试试看”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A.“横”读hènɡ;C.“褒”读bāo;D.“鲜”读xiān) 
  2.B(A.晨——辰,C.椟——牍,D.井——阱) 
  3.A(“削减”:从已定的数目中减去。从搭配看,(1)句宜用“削减”好。“呼吁”:向个人 
  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从语境看,(2)句用“呼吁”为好。“贯穿”:连通。从 
  文意看,(3)句用“贯穿”好)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  下一个『2006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及参考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