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查\语文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毕业试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版2006年秋季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查语文科试题(总分:150+3分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25+3分)1、完成上下句。(6分)①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②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③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
试题预览
""语文版2006年秋季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查
语文科试题
(总分:150+3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25+3分)
1、完成上下句。(6分)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_____________,行万里路。            ⑥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2、按提示写诗句。(4分)
①《木兰诗》中写军情紧迫,木兰长途跋涉,飞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是这样道出与之相反的心声,这两个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兴趣    扫兴    感兴    兴亡         B.劳累    积累    累计    累赘
C.唱和    附和    和平    温和         D.强健    坚强    强硬    强弱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就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
②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
③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
5、按要求各写一个成语。(2分)
   ①形容非常愤怒: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尊敬、赞美: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再写出两个近义词。(字数各不超过4字)(3分)
   在“青春万岁”的演讲比赛中,她技压群芳,独占鳌头。
   近义词: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7、排列下面句子顺序,使之句意连贯。(4分)
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书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排列后正确的顺序是:
8、加分题。(3分)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去倾听世间的声音。请用较生动的语言,描写一种美妙动听的声音,字数约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  读(65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完成1—6题。(16分)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不亦说乎(         )    ②默而识之(         )    ③学而不厌(         )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3、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分)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用原文句子作答。(3分)
①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阐述,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7题。(16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的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要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根据下面意思,写出文中一个成语。(1分)
   形容猛然醒过来:______________。
2、小兄弟为什么要“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制作风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到中年后,“我”意识到幼小时候的“那一幕”是一种“精神的虐杀”,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加“▲”的段落中找出“轻松”一词的一个反义词和近义词。(2分)
   轻松    反义词:___________     近义词:____________
6、“我”设想了_______种补过的方法,这些想法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分)
7、“我”粗暴地折断了小兄弟的风筝后,“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留心”。试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小兄弟此时会有什么样的举动,会是什么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 《小巷深处》(节选),完成1—5题。(17分)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A.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B.“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C.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文中描写母亲最感人的一件事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与室友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抒发“我”的什么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最后三段,简答问题。(9分)
A段:文中表现母亲行走艰难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1分)
B段:表现“我”自责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采用了_______
_______的描写方法和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亲“憧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C段:“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里的“回来”有哪两层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小巷深处》一文,如果用一句俗语来表达感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16分)
永 远 的 冰 心
冰心先生带着爱和梦去了天国。她原就是上帝派往人间的爱的使者。她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以无私广博的圣爱,滋润恩泽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的生命在爱里得到升华。
冰心最初是以“问题小说”和《繁星》、《春水》登上文坛的。她早在30年代就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最初的最有力最典型的女性诗人”。
《繁星》、《春水》大多是诗人瞬间灵感的记录,诗中有关于母亲、童真、人类、自然和上帝的爱,也有关于死亡、永生、黑暗、衰伤、沉默和悲观的理解,还有些许难以理解的“神秘。”从20年代到30年代,冰心的诗又有个明显的变化,在内容上逐渐从个人情感的象牙塔走进悲凉的现实世界,走向多灾多难的祖国和人民;在形式上已从“零碎的篇儿”变到绵绵抒情,韵律、节奏、音乐性上有刻意追求,不少诗有“新月派”诗的韵律风格。
散文一向是冰心最爱的文学形式,她的散文具有最广泛的影响,“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那是很少”。
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她的前期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和《往事》等,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最高的真善美理想。五六十年代,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儿童文学创作上,希望把儿童培养成更诚实、更勇敢、更高尚的孩子。80年代以后,她更以切近生活的热情与力度显示自我,回首历史,以她至诚至真的留念与希望,完成着整个一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史。
晚年冰心常说自己“无官可免,无权可夺,无薪可降”。她以这样一种背负十字架的献身品格和崇高的爱的理想,以一颗爱祖国爱人民坚如金石的心,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她以一颗“老而不死的心”,写下许许多多流血的“请求”、呼吁,为教育请命,为国人奋争了一个世纪的科学、民主疾呼。敬佩之余,也不禁让人感叹万分。
晚年的冰心文章写得越来越短,可它是把经过筛选的感情凝聚起来了,看似平淡,实则内蕴辣味,深含着对人生的思考,秀逸中透出苍劲,纯厚里溢满激越。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人生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冰心老人带着满足,走了,走进了她礼赞过的“沉默的终归,永远的安慰”。
冰心老人带着她翠绿的梦走了,她会把她的圣爱也带走吗?眼前人们在利益和金钱驱动下奔忙的景象叫我害怕,下个世纪我们还会有冰心老人的圣爱吗?现在人似乎越来越变得爱自己,尤显出冰心老人爱的高尚和纯洁。没有了爱的社会的繁荣不啻是死国的宁寂。老人曾教导鼓励爱女吴青说:“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也让我们都记住吧,爱不光要温馨,更要勇敢。
冰心先生,请您安息。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选做2个,2分)
①她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______________ ②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____________③没有了爱的社会的繁荣不啻是死国的宁寂。________________
2、冰心,原名___________,现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__家,“冰心”这个笔名使人想起两句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①她的前期的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和《往事》等,正是她的真的人格、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②晚年的冰心文章写得越来越短,可它是把经过筛选的感情凝聚起来了,看似平淡,实则_________________,深含着对人生的思考,秀逸中透出苍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时间先后为序,介绍冰心一生的创作历程和作品特点与人格魅力。请补写冰心创作的几个时间段。(3分)
最初→ (            )→(            )→(            )→晚年
5、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原就是上帝派往人间的爱的使者?”(用原文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味题目《永远的冰心》,至少写出两层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是冰心老人八十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升入中学后,你读了哪些课外书?有过什么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感想?
请写一篇与读课外书相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左右。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语文版2006年秋季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查
语文科试题
(总分:150+3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25+3分)
1、完成上下句。(6分)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_____________,行万里路。            ⑥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2、按提示写诗句。(4分)
①《木兰诗》中写军情紧迫,木兰长途跋涉,飞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是这样道出与之相反的心声,这两个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兴趣    扫兴    感兴    兴亡         B.劳累    积累    累计    累赘
C.唱和    附和    和平    温和         D.强健    坚强    强硬    强弱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就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
②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
③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
5、按要求各写一个成语。(2分)
   ①形容非常愤怒: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尊敬、赞美: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再写出两个近义词。(字数各不超过4字)(3分)
   在“青春万岁”的演讲比赛中,她技压群芳,独占鳌头。
   近义词: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7、排列下面句子顺序,使之句意连贯。(4分)
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书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排列后正确的顺序是:
8、加分题。(3分)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去倾听世间的声音。请用较生动的语言,描写一种美妙动听的声音,字数约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  读(65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完成1—6题。(16分)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不亦说乎(         )    ②默而识之(         )    ③学而不厌(         )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3、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分)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用原文句子作答。(3分)
①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阐述,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7题。(16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眼睛用的小风轮,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毕业试卷


上一个『高一(上)语文诗歌测试题(当代诗欣赏)』  下一个『粤教版必修五练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