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试题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踟(chí)蹰佝(gōu)偻寥(liáo)廓B.粗糙(cào)呻吟(yín)剽(piāo)勇C.机杼(zhù)愆(yǎn)期汤汤(shāng)D.夙(sù)兴侘傺(jì)方枘(r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逡巡瞠目毛骨耸然瞠目结舌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试题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踟(chí)蹰     佝(gōu)偻     寥(liáo)廓   
B.粗糙(cào)     呻吟(yín)     剽(piāo) 勇
C.机杼(zhù)     愆(yǎn)期      汤汤(shāng)
D.夙(sù)兴      侘傺(jì)      方枘(r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逡巡    瞠目   毛骨耸然   瞠目结舌    B、 绵亘   膏腴   塞翁失马   察颜观色
  C、机缘    戮力   分崩离析   处心积虑    D、盘桓    熹微   指桑骂槐   陨身不恤
  3、下列例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B、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的地方(《汉书·匈奴传》),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苑囿。
  C、别瞅着那墙,那门,那屋不起眼,那儿还真格的有大学问的人哪。
  D、在经中有好散文,在史和子中,绝妙的散文更多。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国内市场还有很大潜力,物资储备和外汇储备都比较__________。
  ②目前,各地正按照中央________,落实土地延包工作。期间有成功的实践,也有难解的疙瘩。
  ③辛勤工作和劳累了这么多年,苏有汉老人感到有__________放松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④想想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个人受点________又算得了什么?
  A、充足 部署 权力 委屈   B、充裕 布置权利 委曲
  C、充裕 部署 权利 委屈   D、充足 布置权力 委曲
  5、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品质、情绪和人格素质。
B.“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主旨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C.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课程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D.中国教育报要看到广播,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发
 生了变化。
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B、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7、选出句子结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直到十三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B、我只想指出一个事实,即阴山南北和黄河渡口一带的汉代古城,不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军事的原因建筑起来的。
  C、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
  D、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B、我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C、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
  D、入学以来,老师对自己的思想和学习都很关心。
  9、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创作了许多抒情诗,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都很著名,他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C、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D、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10、阅读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其五)一诗,指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吐谷浑。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描写。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6题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 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促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jiàn),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juān免除)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1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晏殊知应天府:通“智”
B、为执经讲解:给、替
  C、乃请间曰:秘密, 单独
  D、所至开仓振之: 通“赈”,救济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丧去官 ②去冗僭 
  ③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④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A、两个“去”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去”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去”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去”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母更适长山朱氏更适:改嫁
  B、无所倦亡:无,没有
  C、学者多从质问:质疑
  D、且禁民淫祀:不合礼节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是
  14、①仲淹不苦也 ②迎其母归养
  A、①仲淹不怕苦 ②将母亲接回来赡养
  B、①仲淹(丝毫)不以为苦 ②迎接母亲回来并赡养她
  C、①仲淹(丝毫)不以为苦 ②将母亲接回来赡养
  D、①仲淹不怕苦 ②迎接母亲回来并赡养她
  15、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A、每当谈论国家大事,他都激昂慷慨,将自身置之度外。
  B、每当谈论国家大事,他就感慨万分,从不考虑个人安危。
  C、每当谈论国家大事,他都激昂慷慨,从不考虑个人安危。
  D、每当谈论国家大事,他就感慨万分,将自身置之度外。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曾来到应天府,到戚同文门下学习。
  B、晏殊在任应天府知府时,把范仲淹召来安置在府里的学校教书,并给皇帝上书,请求严格选择州郡长官。
  C、任秘阁校理时,范仲淹曾经用自己的俸禄款待向他学习的读书人,以至他的儿子们要轮换穿见客的衣裳才能外出。
  D、范仲淹在安抚江南灾民的同时,还归纳整治弊病措施上呈皇帝。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
  遗传性疾病是因体内某种基因缺乏、基因缺欠或突变所引起的。如果能对其中病态基因进行补偿、替代或修复,就能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因此,现代医学诞生了一个新科目。
  目前可行的是将患者细胞所需要的基因与适当的载体重组,转移于受体细胞(靶细胞)内,转移基因即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并产生前所未有的基因产物,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它也为基因替代与修复奠定了基础。
  将生殖细胞(受精卵)作为靶细胞基因治疗有根治效果,可在当代及患者愈后生殖的后代中免除遗传性疾病,但目前不能应用于人类,因为它能抑制某些基因遗传,一旦失控,哪怕只有一例,也为传统的人伦观念所不允许。将无遗传观念的体细胞作为靶细胞则是可行的,但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
  更重要的是选择目的基因,它是补偿缺欠基因的外源性正常基因,通常取自正常供体细胞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DNA的片段。供转移的目的基因必须结构完整,转移后能随细胞分裂而复制和分裂。
  这两个选择是治疗遗传疾病的第一步。
  17、文中“一个新科目”是指
  A、基因替代    B、基因治疗    C、遗传治疗   D、遗传替代
  18、准确概括目前治疗遗传疾病的新作法及其目的的一项是
  A、用正常基因修复病体基因,以改善变异基因的功能。
  B、用正常基因替代变异基因,以改善遗传基因的功能。
  C、将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转移到靶细胞内,以补偿缺损基因的功能。
  D、将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功能转移到靶细胞内,以替代缺损基因的功能。
  19、“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重要原因是
  A、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病态基因的遗传。
  B、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后代的病态基因。
  C、这种治疗不能对后代的病态基因进行改造。
  D、这种治疗只能对患者的病态基因产生影响。
  20、文中“这两个选择”是指
  A、选择转移基因与供体细胞及因组。
  B、选择载体重组与正常基因。
  C、选择体细胞和外源基因。
  D、选择靶细胞和目的基因。
  
第二卷(主观题,共90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4题

  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板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我知道,踱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无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些微可笑的一程,但用自己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呢?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
  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郊外漫步时,对于醒目地显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憎和爱。那塔,是远远地便企望人们注意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即的谎言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那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更固执的憎恶。而那桥,却是显得那样平凡又像没有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地上有比它更真实、更亲切的形象么?我觉得它完全不希冀人们说一声“感谢”,沉默地像从没在那里一样地躺倒着。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吗?
  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一刻的木桥的坚贞呢?谁能想象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和暴涨的洪流抗逆到最后一刻的情景呢?……
  而在第二天,当人们站在岸边上惊骇于桥的毁灭时,我们是宁愿去体验它业已明白自己的命运,却有余暇去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那一刹那的心理;对于站在岸边上的那些假慈悲者的叹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本文写于1941年)
  21、(1)作者为什么说,桥“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2分)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说“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从第一段来看,“幻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22、(1)作者在第二段中对桥和塔进行了对比,对比的内容是什么?(4分)
  答:桥是真实的,而塔是□□的;桥是平凡的、沉默的,而塔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个字);桥是无所求的,而塔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1个字)
  (2)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好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5个字)
  23、(1)桥的“坚贞”表现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桥”还有一种更令作者赞叹的精神境界,从文末看,这种精神境界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24、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平凡的赞美,对虚伪、谎言的憎恶,强有力地鞭挞了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
  B、散文中所刻画的桥的真实,平凡和坚贞,体现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抒发了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C、作者置身于自己热爱、熟悉的乡土之上,将个人对大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浓缩于笔下,如歌如吟,感人至深。
  D、这篇散文想象丰富,对比鲜明,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精心雕琢,尽求华美。
  E、作者运用朴实清纯的语言,将形象、情感、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具有自然率真的美。
  
  五、(12分)
  25、根据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问题。(5分)
  (1)触龙在劝说赵太后时,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原文是“父母之爱子”,________________。媪之送燕后也,_________________,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2)作者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开篇就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然后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即喻证)来证明作者的主张,所形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第一自然段对环境作了描绘,以精妙的语言,或描物象(即事物的形象),或写物候(自然界非生物的变化、季节、气候等),栩栩如生。描写物象的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物候的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第一段写作者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媚事上官。便弃官而去,披露诗人心迹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作者“归去”主观原因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把下面一段简讯浓缩为不超过23个字的“一句话消息”,并修改其中一句不够连贯的句子。
  据新华社北极点5月6日电:在4月24日出发,战胜了严寒、风雪、冰裂、冰移的考验的七名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异常复杂的冰面地形中徒步行走了350公里,经过13天的艰难跋涉,于格林威治时间6日2时55分(北京时间10时55分)胜利到达北极,北极点插上了五星红旗。这是我国科学考察工作队在战胜重重困难之后,首次抵达北极点。
  (1)改句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句话消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荀子在《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也曾目睹过其人其事。请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不要写成歌。 (218.65.31.1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嵩明一中2008届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题卡、答案』  下一个『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