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实验初中2006年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苏教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阜宁县实验初中2006年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阜宁县实验初中2006年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袁长城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㈠ ㈡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诠释(quán)进溅(ìnɡ)自诩(xǔ)猝然cù)B.湍急(tuān)憧憬(chōnɡ)安恬(tián)归省(xǐnɡ)C.蓦地(mù)呜咽(yè)折叠(dié)跻身(jì)D.浩
试题预览
"阜宁县实验初中2006年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袁长城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㈠ ㈡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诠释(quán)    进溅(bìnɡ)     自诩(xǔ)      猝然cù)
    B.湍急(tuān)     憧憬(chōnɡ)    安恬(tián)     归省(xǐnɡ)
    C.蓦地(mù)      呜咽(yè)       折叠(dié)     跻身(jì)
    D.浩淼(miǎo)    裨益(bì)       积攒(zhǎn)    豁达(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千姿百态    井然有序    记忆尤新    白驹过隙
    B.潜移默化    一视同人    历历在目    走投无路
    c.你推我搡    眼花缭乱    茅塞顿开    出谋划策
    D.相题并论    鸦鹊无声    谈笑风生    自鸣得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经过班主任细心的教导,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C.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生活,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③那鱼就在小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5.小张的爷爷文化程度不高。过年前,他买了下面四副对联,但是不小心弄散了,不知怎么张贴。请你帮他一下,填上正确的序号,使之重新变得完整。(2分)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A.       B.       C.        D.      
6.名句默写(8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成功的花》)
(2)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3)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4)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浣溪沙》)
(6)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7.张林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杨阿姨说:“小张,你真爱美啊,我晒的被子也锦上添花了。”(3分)
(1)你听出杨阿姨的言外之意是:                          (限10个字内)(1分)
(2)如果你是张林,你准备如何对杨阿姨讲?                                          
                               。(2分)
  8.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的探险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3分)
                                                                           
(2)相信大家一定对汤姆•索亚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你喜欢他吗?如果喜欢,请说说喜欢的理由;如果不喜欢,也请说说不喜欢的理由。(1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9一12题。(12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中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癫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又留蚊于/素帐中         B.见/二虫斗草间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盖一/癞蛤蟆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3)徐喷以烟         (4)鞭数十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见二虫斗草间。
                                                                               
  12.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你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二)阅读《中秋赏月》,完成13—15题。(8分)
中秋赏月(节选)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I’]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的原因。(3分)
                                                                               
                                                                               
  14.中秋节吃月饼是民间的习俗,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联系选文,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此节日的含义。(3分)
                                                                               
                                                                               
15.古诗文中咏月的名句很多,请你写出两句(原文中的诗句除外)。(2分)
                                                                               
                                                                               
 (三)阅读《卖伞姑娘》,完成i6—20题。(15分)
卖伞姑娘
    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下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雨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自己不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清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始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6.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惺忪:                          (2)撞破:                        
17.阅读全文,请你说说文中卖伞姑娘有哪些主要性恪特征。(2分)
                                                                               

18.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你从修辞角度对下面这句话加以品析。(4分)  ’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4分)
                                                                               
                                                                               
19.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来。(4分)
(1)                                                                                (2)                                                                               
20.体会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三、作文(作文40分)
  21.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不少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成长中总有许多人或事,让你感慨良多,生出“我不再……”之感。先补全题目,可在横线上填“寂寞”、“流泪”、“坚强”、“遗憾”、“烦恼”……也可填短语“自命不凡”、“相信眼泪”、“误解朋友”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3)不得出现真实校名、班名及姓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
  1、B    2、C    3、D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南昌一中等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阜宁县实验初中2006年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