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六)(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六)(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锐不可当/兵来将挡B.惆怅/踌躇C.锲而不舍/惬意D.祈祷/分歧2.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
试题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六)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锐不可当/兵来将挡      B.惆怅/踌躇     C.锲而不舍/惬意    D.祈祷/分歧
2.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3.认真回忆平时阅读的名著,写出下列成语中的历史人物:(2分)
乐不思蜀(       )无颜见江东父老(      )
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⑴                 ,东风无力百花残。
⑵              ,童稚携壶浆。
⑶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⑷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按提示默写句子。(6分)
⑴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三峡》一文中是这样具体描述的:“常有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⑵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自然美景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⑶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是:               ,                 。
6.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听到上课铃都沉得住气,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是老师,你会怎么说?(4分)
⑴言外之意:                                                                  
⑵你说的话: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9分)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⑴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⑹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⑺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⑻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⑼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⑽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成的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她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⑾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⑿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⒀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⒁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⒂于是,我也更加理解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⒃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7.这篇文章叙写了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的各一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4分) 
季羡林先生                                                                
        冰心老人                                                                  
8.第⑽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4分)
                                                                                        
9.第⒁段中,写“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是为了衬托 (3分)
                                                                                        
10.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请结合第⒂段回答: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1.世纪老人冰心曾谆谆告诫:“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结合选文回答:你打算怎样在自己的人生书页上“着笔”?(5分)
                                                                                            
                                                                                            
(二)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20分)
⑴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者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⑵□□□□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⑶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⑷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蹊径的能力。
⑸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⑹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①“站到巨大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⑺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②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③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这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2. 根据第⑴段有关内容,在第⑵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字):(4分)


                                                               
13.第⑹段中,划线句①“站到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                               (2分)
14.第⑺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第⑺段中,划线句②“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根据文中划线句③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
A.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 书非借不能读也
C. 尽信书不如无书             D. 思而不学则殆
17.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4分)
A.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B.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问题。(16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⑴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⑵既醉而退         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用文中的句子填空。(5分)
⑴《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          。能体现五柳先生居室简陋的句子是:          ,         。
⑵《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
21.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4分)
⑴五柳先生:                                                       
⑵醉翁:                                                           
三、语文综合运用。(14分)
22.短文修改。(8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拟订的“初三学年语文学习计划”的正文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第一,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②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和物理。
第二,③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好文章,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利用课余时间练字,④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四,坚持课外练笔,⑤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当面批改,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⑴与本计划无关的一处是:             ⑵语序不当的一处是:           
⑶成分残缺的一处是:       ,应改为:                                    
23.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6分)
一篇《历史题该怎么考》的文章中举到这样一组对比材料:
日本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注:我们叫做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注: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同样的内容,我们的教科书上是这样提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五)』  下一个『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